万亿“新三样”抢滩海外 中国锂电乘风破浪

万亿“新三样”抢滩海外 中国锂电乘风破浪
2024年07月01日 16:50 商学院

2024年5月14日,美国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电池零件、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关税从7.5%提高到25%。而此时,势头正盛的中国锂电池依旧延续着增长态势,即便面对“内外夹击”的困境。

对内,中国锂电行业经历了产能的疯狂扩张,各厂商之间不断“内卷”,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对外,海外主要锂电市场,欧盟和美国轮番出台保护性新规,给中国锂电企业出海设置了重重限制。

然而,靠着中国锂电的领先技术、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以及原材料优势,中国锂电依旧风头正劲,2023年成为出口“新三样”之一。

短短十年间,锂电池行业风起云涌,从欧美抢跑、日韩超车,到中国崭露头角并后发先至,一个个锂电企业从无到有地崛起,共同构筑了中国锂电池的辉煌历史,让中国锂电站在了全球巅峰,并且持续搏击海外。

锂电“进击”

从规模和成本效率而言,中国企业在电池材料、电芯制造等环节都是最领先的。

在新能源发展浩浩荡荡的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品合计出口总额首破万亿元,超越了服装、家具、家电外贸“老三样”,成为出口“新三样”。其中,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出口总额达到457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3%。

锂电池产业始终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相伴而行。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企业在电池等关键上游产业领域建立起了核心竞争优势。

科尔尼发布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出海:本地化运营实战》研报(以下简称“研报”)指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持续整合与洗牌出清,头部厂商竞争加剧。其中,中国企业基于更高的性价比,其整体市场份额仍然在持续增长。

科尔尼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汽车及工业品业务负责人王怿恺对《商学院》杂志表示,一方面,从规模和成本效率而言,中国企业从电池材料到电芯制造等环节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领先的。

同时,中国不仅在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原材料上摆脱了进口依赖,还形成了从材料研发、电池生产、回收利用到设备支撑的全球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从技术上来看,中国动力电池厂商的应用技术是领先的,在固态电池等新领域的布局与日韩企业相比不输,此外,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正在上升,该领域中国企业几乎“通吃”该市场份额。

实际上,对于中国锂电池企业来说,“出海”已经成为公司业务的新增长点。

2023年,得益于前期海外客户定点陆续交付,宁德时代海外出货量持续提升,境外收入1309.9亿元,占总营收的32.67%,其中,与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海外销售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的30%以上。

同期,国轩高科海外地区(含港澳台)收入64.3亿元,占总营收的20.34%,同比增长超115%。而且在报告期内,国轩高科“搭建美洲、欧非、亚太三大板块,海外营收翻倍增长,目前已经形成150GWh全球产能规模。”

亿纬锂能2023年境外收入133亿元,占总营收的27.27%。其中,报告期内亿纬锂能与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海外销售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30%以上。

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表示,“全球每新增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装载了宁德时代电池。” 

可以料想,中国锂电正在以惊人的势头,和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一同“进击”海外。

出海成潮

当出口“新三样”的成果摆在大众面前时,无数锂电池企业已经蜂拥而出,翻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耕耘打拼的出海道路上走了很久。

中国锂电“大进击”绝非一日之功,在锂电池成为出口“新三样”之一之前,已经有无数锂电池企业潜心钻研,耕耘数年,更有大量企业不惧风浪,扬帆出海。

在中国锂电池企业出口产品、输出技术,乃至跨越山海到境外建厂的浪潮下,不但出现了“扎堆出行”、出海成潮的局面,而且出海企业大都有一个全球化的布局。以被誉为“锂电池之王”的“宁王”——宁德时代为例:

早在2014年3月,宁德时代就在德国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全资子公司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GmbH(CATG),此后在2017年又陆续在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设立了全资子公司。

2019年10月,宁德时代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破土开工,即在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生产线包括电芯及模组产品。

2022年4月,宁德时代宣布通过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投资近40亿美元,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同年8月,宁德时代投资73.4亿欧元在匈牙利东部德布勒森建设一座100 GWh的电池工厂。

2023年2月,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计划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一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工厂,预计投资规模达35亿美元。

2023年7月,宁德时代与泰国ArunPlus有限公司达成CTP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满足当地电动车生产需求,助力泰国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电池生产中心……

除了宁德时代,其他锂电池企业同样也是出海动作不断。其中,大股东为大众中国的国轩高科在美国市场“突围”不断。

2022年6月,国轩高科宣布在德国哥廷根设立其欧洲首个电池生产运营基地;同年10月,又宣告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电池正负极材料工厂。2023年9月,其又计划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新建一座锂电池工厂,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芯、电池组生产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亿纬锂能则在2023年出海动作密集:6月宣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设生产基地,大规模建设大型圆柱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7月与EA集团(EA及其子公司)拟在泰国建设至少6GWh的电池生产基地;8月,其在马来西亚吉打州居林县的电池工厂正式动工,主要生产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用圆柱电池等。

此外,蜂巢能源2020年在德国萨尔州建设首座海外工厂,主要生产电池包;孚能科技2021年在土耳其设立电池工厂;远景动力2021年以来陆续在法国杜埃、日本茨城、美国肯塔基州、西班牙、英国桑德兰建厂;中创新航2022年11月宣称计划在葡萄牙购入土地使用权,建设零碳电池工厂;欣旺达2023年7月公告在匈牙利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厂。

可以看到,当出口“新三样”的成果摆在大众面前时,无数锂电池企业已经蜂拥而出,翻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耕耘打拼的出海道路上走了很久。

内外“夹击”

欧盟和美国作为国际上重要的锂电池市场,用保护性政策给中国企业设置重重限制。

中国锂电“扎堆”出海并非巧合,而是受到内外因素的双重影响。有意思的是,这些主要的内外影响因素原本很难被称之为“利好”,但它们在压力之下却推动了中国锂电行业加速走向世界。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其中,消费型、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0GWh、675GWh、185GWh。然而,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仅为435GWh,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不容忽视。有的锂电池厂商则走向海外市场,持续扩大产能。

然而,出海也非易事。在出海过程中,中国电池企业也面临着海外市场竞争激烈、地缘政治环境变化,以及在境外建厂过程中的人力、土地成本高企等挑战。其中,最令中国锂电心惊的还是来自欧盟和美国出台的新规限制。

2023年8月,欧盟发布《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在碳足迹、电池原材料回收比例、“电池护照”三个方面强化了监管;同年10月,全球首个“碳关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规开始实施。2024年2月18日,《欧盟新电池法规(EU)》开始强制执行……

2022年8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颁布。该法案一边通过巨额的直接或间接补贴,一边对税收抵免车型的产地、电池组件甚至原材料产地等方面做出要求。

欧盟和美国作为国际上重要的锂电池市场,用保护性政策给中国企业设置重重限制。

正是这种行业“内外夹击”的严峻形势,反而倒逼中国锂电企业从产品出海走向技术出海、资本出海。

曲线出海

近年来,中国锂电池企业加速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一边确保供应链稳定并降低生产成本,一边以此规避欧美相关法案的限制。

中国锂电池行业有着张扬的生命力,从国内到国外,虽然困境重重却始终整体向好。

王怿恺认为,从国内市场来看,虽然目前国内锂电池市场依然高速发展,还没有达到市场饱和状态,但是,目前国内锂电池行业的确存在整体产能与需求之间有较大错配关系的情况,锂电池企业要准备过“苦日子”。

从海外市场来看,欧盟和美国的新能源渗透率依旧低于中国,地方政府(政策)与地方产业需求之间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期,但整体而言,这两大海外市场的前景依旧广阔。

目前美国市场准入十分艰难,但欧洲市场的潜力依旧十分可期。中国出海企业因此需要尽可能地把产能和上游供应链落在当地,并在碳排放等方面满足当地法规要求。”王怿恺表示。

2024年初,宁德时代采取了“曲线出海”的策略,向福特汽车授权了电池CTP(无模组电池包)的技术许可(福特出钱,宁德时代提供技术支持),由此避开了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限制,开创了中国企业出海的新模式。

此外,国轩高科中国业务总裁王启岁在2023高工锂电年会上也提到,近两年来,公司海外布局更立体,不仅有技术输出、产品输出,还有资本输出。

近年来,中国锂电池企业加速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一边确保供应链稳定并降低生产成本,一边以此规避欧美相关法案的限制。

王怿恺认为,中国电池产业链出海,可能伴随着和当地企业的股权合作、技术合作、资金合作等多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发挥本土合作方在本地资源和政府关系上的优势,推动项目落地,但同时也会淡化中国企业的形象元素,这可能会是未来中国企业出海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突破方向。

总之,“内外夹击”的情况下,中国锂电企业反而一遍遍打磨技术产品,一次次创新出海模式,一步步提升出海产业链建设,化压力为动力,在挑战中砥砺前行。

面向未来

中国锂电池出海潮中,还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伴随着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潮流汇聚出更大的、更波澜起伏的趋势。

科尔尼在研报中指出,企业出海不只是产品“出口”,而是构建从研发、生产、营销、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整体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这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锂电企业逐鹿海外时,主要面对海外市场需求与法规方面的挑战、海外运营交付能力的挑战、组织架构与团队的挑战以及出海成本管控的挑战。因此,这些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并主动应对挑战,以适应海外市场的特性。”科尔尼相关负责人指出。

除此之外,中国锂电池出海潮还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伴随着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潮流汇聚出更大的、更波澜起伏的趋势。

一是技术仍然是第一生产力,锂电池降本提质是王道。中国电池产业拥有接近“断代”级别的领先优势,同时在技术路线上持续不断精进。

例如,在系统结构创新方面,采用CTP、CTC、JTM、CTB等结构创新技术不断进行研发;在电池材料结构方面,传统锂电池从液态转向固态,固态电池由于能量密度较高、热稳定性较好等优势,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竞争焦点;在新材料研发方面,锂电池技术路线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之外,磷酸锰铁锂电池、富锂锰基电池等新型锂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向好……

二是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出海推动锂电池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三是锂电池企业正在推动产业各环节的标准,未来或将联合政府共同构建行业标准体系。这样既能提前应对国际绿色低碳法案要求,也倒逼中国锂电池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低端产能。

例如,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曾毓群建议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发挥中国产业链完善、应用数据丰富的优势,针对碳足迹、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实际管理需求,研究设计我国电池护照,并将其作为我国电池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工具。

四是新兴市场方面,全球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增量明显。预计到2050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碳排放量全球占比将高达76%,因此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大有可为,中国锂电企业正助力全球绿色化的未来。

在中国锂电出海潮中还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科尔尼咨询项目经理梁岳明告诉《商学院》杂志,一方面,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锂电出海第一梯队继续“称霸”海外市场,但另一方面,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第二梯队的企业在出海进度上并不会落后于第一梯队。

“反而由于欧美客户基于分散供应商、减少舆论炒作等考虑,会刻意寻找第二梯队,因此,第二梯队的出海成效往往并不逊色于‘头号玩家’。”梁岳明表示,于是,当中国锂电企业迈向广阔的海外市场时,都将有机会展现出独具魅力的风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