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业绩双杀 捷强装备上市后变脸

股价业绩双杀 捷强装备上市后变脸
2024年06月28日 00:10 媒体滚动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北京商报

  自2020年8月上市以来,捷强装备(300875)的日子并不好过。受董事长遭立案留置消息影响,捷强装备6月27日股价重挫,当日大幅收跌16.67%。而在此之前,捷强装备股价表现就不理想,上市后股价震荡走低,另外,公司上市后净利也在持续下滑,至今仍未走出业绩亏损的泥潭。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捷强装备曾两次试图筹划重组,不过均宣布告败。

  被董事长拖累股价大跌

  受董事长被立案留置“拖累”,6月27日,捷强装备大幅低开15.26%,随后保持低位震荡态势,最终收跌16.67%,收于18.29元/股。

  消息面上,6月26日晚间,捷强装备披露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某监察委员会出具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兼总经理潘峰因涉嫌职务犯罪被立案调查和实施留置。

  年报显示,潘峰出生于1968年,2015年8月至今,担任捷强装备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自2015年3月27日起在股东单位海南戎晖科技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海南戎晖”)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据了解,捷强装备实际控制人共5人,分别为潘峰、毛建强、马雪峰、钟王军、刘群。其中,潘峰、钟王军系夫妻关系;毛建强、刘群系夫妻关系;潘峰、毛建强、马雪峰为基于《一致行动协议书》约定的一致行动人关系;潘峰、钟王军和马雪峰均为海南戎晖的合伙人。

  报告期内,潘峰任捷强装备董事长兼总经理,毛建强任上市公司副董事长,钟王军任上市公司董事,刘群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截至2023年末,潘峰、毛建强、马雪峰、钟王军、刘群在捷强装备的持股数量分别约为2536.95万股、1195.35万股、374.08万股、223.93万股、186.47万股,持股比例分别约为25.41%、11.97%、3.75%、2.24%、1.87%。

  根据公告,潘峰在留置期间暂时无法履行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职责,根据《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由毛建强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的相关职责。此外,由董事、副总经理夏恒新代为履行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职责,同时授权夏恒新代表公司对外签署重大合同、招投标文件及定期报告等相关文件。

  捷强装备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董事会运作正常,公司高管按分管职责正常履职,公司及子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正常,公司尚未知悉留置及立案调查的进展及结论。

  上市后业绩变脸

  自上市至今,捷强装备股价便保持震荡走低态势。

  据了解,捷强装备于2020年8月24日上市,上市初期,公司股价曾达到过174.71元/股的最高点,此后股价便震荡下行。

  价接连下跌的背景下,捷强装备也在今年抛出了回购计划护盘。2月19日,捷强装备披露回购方案,拟不低于1500万元且不超过3000万元(均包含本数)回购公司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

  根据披露的最新进展,截至2024年5月31日,捷强装备累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回购股份数量为50万股,成交总金额约为1267.02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股价下行背后,捷强装备业绩表现也不理想。

  财报显示,捷强装备上市当年,即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68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1亿元。然而,上市次年捷强装备业绩“变脸”,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98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3099.48万元,同比大降近七成。

  随后,捷强装备于2022年净利转亏,至今仍未走出业绩亏损的泥潭。财报显示,2022—2023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捷强装备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4亿元、2.93亿元、2137.44万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742.56万元、-6790.42万元、-565.54万元。

  对于上市公司上市后出现的业绩趋势变化,财经评论员张雪(金麒麟分析师)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可能反映了公司在上市过程中或上市后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上市后公司可能面临更多的市场竞争和监管压力,导致市场份额下降,业绩难以维持,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如行业政策调整、经济周期波动等,也可能导致公司业绩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捷强装备上市后的业绩表现也遭到过监管追问,2022年以及2023年年报均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年报问询函。对于公司业绩变动,捷强装备表示,2021—2023年,由于收入结构的变动、部分型号产品的审价、新产品的销售,导致期间内综合毛利率出现变动、有所下降,2021—2023年度营业毛利绝对额变动不大。此外,2022年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公司部分产品订单延迟交付;2023年度,因产品订购计划调整、部分订单延迟交付,部分子公司经营业绩目标未能完成等,导致公司收入规模未达预期。

  两次筹划重组告败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捷强装备也曾试图筹划过重组。

  2022年以及2023年,捷强装备曾两度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方式收购卡迪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迪诺科技”)100%股权。根据捷强装备此前披露的公告,卡迪诺科技是为数不多的与公司处于同一核生化安全领域的军工企业之一。如能顺利完成重大重组事项,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业绩规模均会增加,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符合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

  不过,捷强装备筹划的两次重组均以失败告终。

  具体来看,2022年4月,捷强装备披露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卡迪诺科技全部或部分股权。不过,2022年11月,公司披露决定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捷强装备表示,上述重大资产重组终止主要原因是2022年外部市场环境较筹划之初出现较大变化,标的资产经营业绩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二级市场公司股价波动较大,且外部环境的影响何时能够消除无法确定,公司决定终止重组。

  2023年1月,捷强装备再次披露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卡迪诺科技全部或部分股权,后于2023年6月披露公告决定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彼时,捷强装备表示,因为标的公司2023年一季度业绩情况不及预期,公司需要交易对方就交割完成后的三年业绩作出承诺,但双方经过几次协商都没有就最终交易方案达成一致,如果继续推进,交易成本将进一步提高,故最终决定终止第二次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重组失败的企业,建议其从内部管理、业务模式、市场竞争等方面寻找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公司未来业绩,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捷强装备曾在回复2023年年报问询函时提到,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盈利能力没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历年来公司军品、民品业务在下半年收入确认均高于上半年,公司2023年末在手订单按合同约定在2024年一季度完成交付较少,预计从二季度开始产品交付会逐步增多,下半年营业收入会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捷强装备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马换换 冉黎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松琳

潘峰 股价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