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硕士选拔要立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

专业学位硕士选拔要立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4年06月27日 09:08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教育报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学位法有针对性地破解了学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系统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学位法律制度。

    高校是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坚持贯彻落实学位法,依法治教,保障学位质量,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积极承担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责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学位法规定学位分为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等类型,体现两类学位的区别和特点。其中,学术学位突出学术研究能力,专业学位突出专业实践能力。2023年11月2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明确“始终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种类型同等地位”,“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都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能,是为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发展交叉学科、推动产教融合的主要学位类别。因此,在人才选拔方面,必须要坚持分类导向,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强化招生考试的选拔性功能,让真正有创新潜质、培养潜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培养国家战略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初试科目设置

    当前,在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方面,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同质化现象,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区分度不大。考生提高分数的途径主要在于知识点的背诵和记忆,部分专业考核内容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社会公共服务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等衔接不够,无法实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选拔。因此,根据不同类别学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初试科目的设置,并与产业发展形成动态调整机制,有利于增强初试的选拔性功能,推动研究生生源结构调整优化,更好地满足国家人才需求,提高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校要准确把握分类培养的理念,肩负起紧贴国家需求、缓解新兴产业人才紧缺问题、破解战略人才急需难题的使命,稳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并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设置环节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明确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选拔的目标和要求,坚持“理论—创新—实践”的原则,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试科目要更加突出体现行业热点、产业需求等因素。在考试内容上,注重考查考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增强考生问题意识,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试卷设计上,提倡题型多样化,鼓励以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为基础设计题型,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考查考生对行业、产业领域的专业问题的分析、研判和解决能力。在评分标准上,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将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潜力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引导考生关注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考促学,真正提高初试选拔人才的有效性、促进人才培养的适切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国家统考科目,实行省级联考、校级联考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初试命题质量提高、评价标准统一,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和选拔的科学性,真正选拔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

强化复试考核实效

    分类发展是当前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发展的指导思想,如何清晰描绘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各自的培养路径,进一步畅通两类学位分类发展的通道,特别是专业学位的培养链条如何深度融入行业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通过多种形式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初试合格者进行再次评估和筛选,通过笔试、面试和实践操作等环节,进一步了解考生学术能力潜质、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是切实提高录取质量的重要环节。我国的专业学位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模仿学术学位人才选拔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导致了两者在复试形式和考核内容方面区分度不足,影响了人才选拔的实效。但从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服务面向视角看,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学术学位专业更倾向于对学术潜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考查,专业学位专业更倾向于对实践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考查。

    在复试阶段,要有意识地区分两类学生的考查重点,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实践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加强实践性考核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对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职业发展力。招生单位可以在复试中设置模拟实践性项目,考查考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组织虚拟环境中的实习实训,考查考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实践性复试项目,检验考生在现实工作环境中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同时,与传统的结果性考核如笔试、面试相比,可以针对不同学位专业增加过程性考核,更关注考生的学习、实践过程,注重发掘考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所展示的技能、策略和潜力,考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的合理性、思维方式的灵活性等因素。尤其是音乐、舞蹈、设计、体育、会计、翻译和医学等对实践技能要求高的专业,可以结合专业特点,采用阶段性测验、本科阶段的一贯学业表现、学习报告和技能展示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过程性考核,合理设置各项分值权重,建立科学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

健全联合选拔机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是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它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人才支撑。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拔,必须高度重视与产业行业相结合,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机制,以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为纽带,带动人才培养链的革新。要积极探索校企联合选拔模式,以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倒逼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选拔标准改革创新,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企业两种各具特色的教师资源、设备资源、技术创新资源、创新成果转化资源和实习实践资源等,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将专业理论基础、技能考核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选拔出能够满足不同行业、产业需求且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严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入口关”。

    同时,创新高校与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和产业园区的联合选拔机制,强化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考核机制,将研究生出口就业标准与入口选拔标准对接,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和人才选拔,全面推动专业学位人才选拔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落实教育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出的要求,瞄准行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未来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并落足到试题中,强化人才选拔的考核方向和考核重点。二是积极探索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融入复试考核环节,打造企业学校联名实验室或基地,深化产业与招生选拔的深度融合,紧跟行业、产业需求,让人才需求方深度参与人才选拔、培养和毕业出口全过程,严把质量关。三是探索实行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复试考核的新模式,根据专业学位专业特点创新招生选拔方式,充分吸纳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等行业专家参与初试命题和复试考核,将行业、产业人才需求标准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选拔标准,有针对性地强化对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夯实国家战略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

    (作者单位系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唐军旗系该院副院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