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教授徐晓迪:引导创新资源 为打造创新湾区添砖加瓦

市委党校教授徐晓迪:引导创新资源 为打造创新湾区添砖加瓦
2024年06月27日 06:57 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深中通道开通在即,市委党校教授徐晓迪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中通道通车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由原来的2小时大幅缩减至30分钟以内,可以预测未来珠江口这片中国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这也是珠江口东西两岸进一步融合的重大信号,为接下来创新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便利条件,以深中通道通车为契机,打通要素市场,引导广州、深圳及香港创新资源在珠江口西岸开花结果,为打造创新湾区添砖加瓦。

徐晓迪认为,深中通道两端各自的发展优势明显、互补性较强。珠江东岸创新产业聚集度高、生产生活服务配套好,珠江西岸则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且空间资源丰富、生产要素成本低。随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事实上的“超级都市”,从而推动产业分工进一步专业化,创新经济发展效率进一步提高,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也必将进一步提升,更给产业协作及更多维度的融合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徐晓迪说,深中通道突破了原先地理位置上的阻隔,为两地同城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深圳发展的空间和腹地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对于中山来说,深中通道则助力其自身加速靠近深圳,获得一个更大的发展纵深,让中山有了更多直接参与世界产业分工的机会,在承接产业转移、获取发展资源乃至提升城市综合能级等各方面,都将具有难以替代的意义。

徐晓迪认为,现实来看,深圳中山两市有着较大的互补空间,双方在房价、地价、人口等多方面都有显著差异,一旦破除了融合发展的障碍,必将有利于两地实现更高效、更合理的资源配置,大大促进双方产业、人口的合理化布局。

机遇千载难逢,问题亟待解决。徐晓迪认为,深圳和中山之间未来需要打通的不仅是交通的阻隔,更是制度的阻隔,如何让两地人才、资金、企业等诸多要素畅通无阻地流动,如何让深圳创新的种子在中山生根发芽,如何帮助中山经济转型,提高整个湾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各要素交易成本,如何让这座跨海大桥引发更大的乘数效应,将是未来5-10年深圳和中山需要思考的重大命题之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山市 深圳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