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不易 鼎泰高科压力待解

“上车”不易 鼎泰高科压力待解
2024年06月27日 01:00 媒体滚动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北京商报

  以数控机床刀具生产为主的鼎泰高科,近来因为车载光控膜受到关注。作为一家消费电子产业链公司,鼎泰高科近来积极谋求“上车”,开拓增长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司的新兴业务仍处在前期准备阶段,离稳定盈利尚有距离。6月26日,鼎泰高科再次回复了车载光控膜相关问题。但在利润下滑的背景下,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研发资金度过阵痛期,也需要持续关注。

  利润下滑

  在投资平台上,有投资者询问鼎泰高科的车载光控膜,是否进入了小米、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鼎泰高科对此表示,公司光膜产品虽然需要车场认证,但多是交付给下游模组厂商,并不直接卖给以上公司。

  实际上,公司主要还是身处消费电子产业链。PCB板是手机、平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种芯片集成于其上,鼎泰高科正是生产钻针、铣刀、磨刷等PCB加工耗材的企业。

  目前,鼎泰高科在功能性膜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除了车载光控膜之外,还有防爆膜、防窥膜等产品,可用在汽车、手机、家电、工业控制等方面。对于被频繁问及的车载光控模,鼎泰高科称,相关产品已经通过IATF 16949体系认证,不过暂不能大批量交付。

  之所以被追问新增长点,或许因为消费电子已不足以支撑公司业绩,2023年和今年一季度,鼎泰高科的营收分别约13.2亿元、3.3亿元,分别同比上涨8.34%、20.45%,但是净利润却接连下滑,分别为2.2亿元、4066万元,尤其一季度同比下滑超40%,“增收不增利”问题明显。

  虽然自今年初消费电子有所复苏,但这股“春风”也很难吹到上游,产业观察家丁少将认为,对PCB板、通用芯片这些“大宗商品”来说,想要完全消化此前的存货尚需一段时间,现在只能说是进入去库存阶段的尾声,毕竟还没完成。

  展望2024年的业绩,鼎泰高科也没有释放太多积极的信号,挽救业绩的措施仍集中在降本增效上面,即提高工时效率、产品良率以及人效,此外严格费用支出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进度存疑

  消费电子难以依赖,车载光膜能否成为新支柱就成了关键问题,专家认为,“上车”虽然是必要的发展方向,但其中上游企业的影响力、话语权依旧不高。

  丁少将谈到,智能汽车利好功能性膜的逻辑在于,车载屏幕数量有所增加,光控膜作为车载面板的一部分随之受益,但要讨论增长态势,仍需要从面板产业这个大方向着眼,功能性膜只是其附属。

  观察市场不难看到,如今车载面板不仅应用在中控、后座的娱乐大屏,更用在AR HUD抬头显示器、车窗透明显示等方面,车载光控膜可将光线固定到指定区域,防止车载显示屏在前挡风玻璃上形成倒影,埋下安全隐患。根据CINNO Research统计及预测,2022年全球车载面板出货总量约1.92亿片,到2030年将提高到2.67亿片。

  尽管发展前景良好,但目前仍然难以看到新品对业绩的帮助,截至2023年,鼎泰高科的刀具产品营收占比依然接近79%,功能性膜占比仅约为6.8%。

  从去年的研发进度看,钻针、铣刀等传统产品依旧是重点,例如IC载板用微小径钻针研发、25倍以上高纵横比PCB钻针研发,都已进入大批量验证阶段,而光控膜项目截至去年底,仍然处在原材料评估、光学验证、竞品分析阶段。

  在业内观点看来,鼎泰高科的“上车”之旅机遇与压力并行,所谓机遇,主要因为公司是国内车载功能性膜的先行者,从目前A股上市公司看,鼎泰高科只有万顺新材等少量对手,以万顺新材为例,该公司也是从铝加工行业“跨界”而来,功能性薄膜业务同样占比不高,在去年总营收中只有约1.38%。

  如何平衡

  在未来一段时间中,或许鼎泰高科仍然需要把机床刀具上挣的钱补贴到功能性膜的研发中。

  从财务上看,即便利润下滑期间,公司研发费用依旧在上涨,2023年约为9772万元,同比上涨22.43%;今年一季度约为2770万元,同比上涨约22.03%,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公司的成本压力。

  相比研发投入,更值得关注的是生产成本,拆解鼎泰高科的成本可以看到,PCB制造中,原材料和制造费用占比分别达到45.95%、40.6%,直接人工达到13.45%,而且这三项在2023年均同比上升。

  以原材料为例,鼎泰高科所采购的钨钢主要来源于境外,受到经济环境、供求关系、汇率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虽然鼎泰高科与主要客户约定了调价机制,但对于调价方式、调价范围未作出具体安排,当重要原材料涨价,而下游客户又不愿承担该部分成本时,或许会进一步挤压鼎泰高科的利润空间。

  在专家观点看来,鼎泰高科面临的难题并不特殊。产业观察家洪仕宾对北京商报记者评论称,企业开辟新赛道时总会有“阵痛”,研发费用在源源不断地投入,而新品盈利似乎遥遥无期,在此期间,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把控好现金流和债务风险,先要稳住阵脚,再谋求更进一步。

  从资金方面看,近两个季度鼎泰高科在手现金分别约1.91亿元、1.56亿元,相比此前3亿—4亿元的规模有所减少,同时,公司短期借款连续两个季度攀升,去年底约1.28亿元,今年一季度已经达到1.51亿元。鼎泰高科能否安然度过“上车”前的阶段,仍要进一步观察。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鼎泰高科,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松琳

费用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