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柳工青年的向“新”之路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柳工青年的向“新”之路
2024年06月26日 21:37 中国青年杂志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柳工青年的向“新”之路

——记柳工青年突击队

文—本刊记者 于丹

柳工无人驾驶设备正在作业

初夏,高温高湿已将柳州这座工业之城包裹。

步入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全球研发中心展厅,闷热感烟消云散,一名驾驶员正坐在驾驶位熟练地摆动操纵杆,面前的屏幕全景展示着装载机的仪表数据及作业状况。“只要有5G信号覆盖的地方都可实现远程操控。”柳工技术青年专家金忠将记者的目光引至远方:一台装载机正在烈日下铲装,而它的驾驶员正坐在百米开外的舒适环境中“四两拨千斤”。

户外近观,这台装载机清新的绿色涂装告诉来访者,纯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技术已被成熟应用;5G遥控技术与智能铲装技术又赋予了它新质生产力成果的底色——重型机械设备“傻大黑粗”的历史印象已悄然终结,“智慧绿色”是其新时代的亮眼名片。

国家“双碳”战略指引下,柳工积极开启工程机械电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的探索,突破电驱智控、静液压传动等核心技术,发布电驱自动换挡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产品,实现了电动产品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100%……这仅是柳工智慧绿色全产业链的冰山一隅。

立足主业,新质生产力这一议题下的先进制造,该往何处寻?

纵观柳工,与生俱来的产业报国基因在新一代产业工人身上烙印深刻:创新、质优、先进生产力的可持续进步……

“新质生产力”浪潮初起,青年正奋楫扬帆——

升维之力:智慧绿色“领跑”

在装载机上开发无人驾驶功能,是华而不实的“炫技”?还是一场颠覆行业的技术革新?

面对“有无必要”的问题,柳工智慧绿色机械研创青年突击队队长谢生亮十分笃定:“研发初期,我们走访多地调研装载机作业工况、工作流程和无人化作业需求,发现在工程机械领域市场广大,非常有必要着手无人驾驶装载机的产品定义和功能开发。”

如同当年柳工生产的新中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Z435装配下线,从“有人”至“无人”的过程也异常艰辛,负责无人驾驶核心算法开发的柳工技术专家金忠的讲述平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是几百上千次的重复实验。”2022年12月,柳工首台燃油版无人驾驶装载机856H成功落地交付,这是中国第一台无需人工介入的真正实现落地应用的无人驾驶装载机。

此后,便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创新之旅。

一台设备“上新”,也时常跟柳工青年玩起心跳游戏,“柳工青年突击队的队员像柳工制造的装载机一样强悍可靠。”谢生亮的调侃背后,是柳工青年“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信念支撑——

2023年冬天,柳工无人驾驶装载机团队在雄安新区某搅拌站调试应用铁路行业首台无人驾驶电动装载机,调试时间只剩3天。深圳团队和柳州团队挑灯夜战完成新功能开发后已是深夜。但迫于调试时间紧张,两地团队不负使命,远程联动在线远程支援雄安调试团队。此时雄安下起了鹅毛大雪,气温降至-10℃,调试团队站在大雪里鬓眉挂白,却坚持拿着设备在微弱的灯光下调试沟通,终于在天亮前交付满意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于此,柳工青年不负所望。

“以智慧绿色机械延伸人类力量。”2023年,柳工发布多款多台具备实际场景自主生产作业能力的无人电动装载机,打破了传统混凝土和矿场生产模式,成功构建混凝土绿色化、模块化、无人化生产工厂应用,推动着市场全要素的转场升维;柳工专为蔗农设计的甘蔗收割机驰骋在广袤田野;柳工电动装载机865H-EV凭借安全环保、强劲有力、高效节能等性能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川藏铁路工况;新一代绿色纯电动、智能化装载机、挖掘机打开了全球市场……

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推进生产、产品、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柳工智慧绿色机械研创青年突击队身体力行,诠释着新质生产力链条中的青年担当。

重器担当:再寻新质锚点

进入柳工欧维姆公司,“天眼(FAST)”“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国之重器的照片映入眼帘,大厅内“詹天佑奖”“鲁班奖”“国家质量工程金奖”等荣誉奖杯整齐摆放。如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侠士,400余名科技工作者在此从事预应力方向相关研究,青年占比约为50%。

柳工欧维姆公司R&D主任工程师邱敏是一名“80后”青年,自2011年起进入欧维姆以后一直从事矮塔斜拉桥拉索的转向研究工作。一座座桥梁横亘大江大河,如磨刀石一般练就了一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也成就了一名年轻的预应力专家。

自2017年起,邱敏负责整个钢绞线拉索的项目组,研发应用于国内外斜拉桥的钢绞线拉索,目前他所研究的钢绞线斜拉索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当时我们矮塔斜拉索第六代技术准备出口,但相关的检验报告不足,我与团队成员先后在南昌朝阳桥、武汉三官桥、台湾小半天和坦桑尼亚新赛兰大桥进行了4次大型结构试验。”试验后,邱敏团队技术指标满足并超过了欧美PTI(美标)和FIB(国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协会推荐规范)标准,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

创新者力,在勇于攀登。随后,邱敏与团队成员开辟了第七代技术,拓宽了鞍座拉索的应用领域,在常规的斜拉桥上,优化桥塔的结构受力并减少桥塔的横向和纵向尺寸,降低了桥塔成本。这项技术历经两年磨砺,最终完成技术突破,后期形成产品标准。

“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球闻名的“中国天眼(FAST)”,依靠柳工欧维姆为其提供的6000多根误差范围在毫米内的拉索,构建起了“天眼骨架(反射面索网工程)”;世界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欧维姆设计制造的隔震橡胶支座,让大桥可以抵御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仅在建筑行业细分领域,欧维姆的科技创新浓度无可比拟: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5次问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一创新截面实实在在契合了新质生产力要求下的产业协同,延展了柳工产业链韧性,拓宽了其价值链。

“质造”气魄,因柳工青年的奋进而雄浑。

师从青年:解码人才源泉

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下,人才成为关键的“解码器”。迭代更新的进程中,柳工人牢牢把控着技术储备的意识,技术人才储备也正当其时——

2015年,柳工全球研发实验中心建成,这是柳工的“智慧大脑”,拥有12个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从这里产出的成果两度获得国际工业设计大奖“红点奖”……这里也是全国青年文明号、广西青创空间的所在地,15名青年服务人员中,包括2名博士和8名硕士,孵化项目覆盖智能化、电动化、新材料、仿真等技术方向的研发系统技术人员200余人。

柳工项目工程师兼科创管理高级经理、柳工团委委员刘家文谈及柳工这一创新高地如数家珍,“青创空间依托全球研发中心和合作的国内外高等院校的资源,能为青年创新项目提供技术竞争力分析、项目路演、产品营销、商业模式梳理、企业战略构建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持续激发青年创新活力,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技术成果的高效转化。”

“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如今的柳工,独立自主可控的核心零部件体系已在全价值产业链过程中成型,其核心传动零部件也在柳州完成研发和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完全自主掌控。这一成就离不开奋斗于一线的产业技术能手,“80后”青年在传代授艺中已挑起大梁——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柳工传动件制造总监庞淇文的大师工作室中摆放着青年技师的参赛练习件,“实体制造的容错率非常低,这就要求劳动者的技术更为高明。”“严师”之名远扬时,庞淇文更鼓励青年员工享受每一场技能比赛,“不仅仅希望他们能够得奖,而是在赛场上试错,‘以赛促学’见识更多的先进技术。”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柳工数控车工特级技师、柳工团委委员周颖峰的大师工作室设立在柳工中源液压件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十几名熟练技师在传统生产线上奔忙;另一条全新智能化生产线上,一排排机械手臂协作配合“高效产出”,AGV小车忙碌奔走,有条不紊地完成物料搬运工作。工作室内,一套等比例缩小的机器人自动化加工单元用于新质人才的实操训练,如今工作室已经组成了技师带教团队,形成了周期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周颖峰眼中,成为一名新质产业工人,比学历更重要的是学习力,成为应用型人才会更加受欢迎,“每个年轻人来到车间都是一张白纸,耐得住寂寞,坚持下来很重要。”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之语谆谆,亦是柳工青年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不懈追求。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柳工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