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 | 火箭军导弹工程兵群体 “筑巢工兵”托举长剑腾飞

军旅 | 火箭军导弹工程兵群体 “筑巢工兵”托举长剑腾飞
2024年06月22日 09:30 中华儿女

作者 | 李兵峰 方雷 魏玉麟

编辑 | 华南

他们的强军梦想,绽放在深山的岩层深处;他们的铿锵脚步,镌刻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的青春热血,书写在一个个“无名坐标”……

 火箭军某部技术骨干不断探索施工新法(刘明松/摄) 火箭军某部技术骨干不断探索施工新法(刘明松/摄)

千条江河布阵,万里云山为棋。他们,是被誉为“导弹筑巢人”的火箭军某部官兵。他们从未触摸大国长剑,却为共和国构筑起一道道和平盾牌。

使命如山,铁骨铮铮

导弹工程兵与大山为伍、与岩石为伴,又每天与石头不懈“斗争”。

火箭军某部一级军士长王永锋被官兵称为“王石头”。与坚岩利石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谈起这些年的“筑巢”经历,他说:“我们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情感,有时遇到坏石质,影响施工进度,恨得牙齿痒痒,有时又爱之切,是它们支撑起了阵地工程。”

“一寸掘进一寸险”,在施工中,破碎带、泥夹石、裂隙水等险情随时可能发生,官兵时刻面临苦、累、伤、残、险的严峻考验。一次,在岩爆段施工中,王永锋钻完孔,正在作业面和测绘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突然,“砰”的一声,一块比巴掌大的石头从拱顶掉落下来,在他身上划下了一道伤口。简单处理一下伤口,他又冲在施工队伍的最前面。

这支部队组建以来,广大官兵钻深山密林、赴高原戈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先后参与完成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批导弹阵地等系列工程建设。在他们眼中,大山再高,高不过中国军人的志气;石头再硬,硬不过中国军人的脊梁。

“向阵地,敬礼!”一声令下,刚刚完工的阵地前,站立着一群官兵。他们换去一年四季的迷彩作训服,穿着整洁一新的常服军装,肃然敬礼。

站在最前排的一名战士,左袖管里空空。这名战士叫王统伟,是一名施工骨干。那年,他与战友在铺架高空电缆时,一条突然落下的电缆像一条巨蟒扑向猝不及防的他们。危急时刻,王统伟一把推开战友,自己却被砸碎了左臂,最后不得不进行截肢。

后来,王统伟请求把失去的左臂,埋在阵地入口处,永远伴着那片苍茫的青山,守护心爱的导弹阵地。伤愈,他又重返施工一线。

忠骨铮铮,青山永驻。那一年,大学生士兵罗琦怀着拳拳报国心,主动放弃优厚的工作待遇走进工程部队。执行国防工程测绘任务时,突遇山体滑坡,脚下大面积松散的岩石向山下滑动,因山势陡峭,石块越滑越快,罗琦躲闪不及,重重地摔到100多米深的山沟中。

没来得及留下一句话,这名年仅23岁的战士光荣牺牲。当战友们从厚厚的乱石堆中把他刨出来时,他的怀里还紧紧抱着测绘仪。

宁可透支生命,绝不辜负使命。测绘技师龚晓斌,那年被确诊为直肠癌。他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研究如何突破传统施工技术。术后仅一个月,他就执意回到战位,总结出便捷的“圆坐标测量法”,将工时缩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被命名为“龚晓斌圆坐标法”。后来,他被原第二炮兵授予“导弹工程兵模范士官”荣誉称号,至今仍在施工一线奋战。

“没有战争的年代,我还在战争中,血汗浸染的岁月,硝烟雷火,风餐露宿,铁马冰河,都是为了一个庄严的承诺……”一名名英雄的导弹工程兵,鏖战大山留下血与火的故事,立下座座不朽丰碑,托举大国长剑飞天。

苦乐相伴,攻坚克难

危岩耸立、怪石突兀,不断向前掘进的作业面,像是张开的“老虎口”……满身泥浆的藏族战士多登说:“这里虽没有战火的硝烟,但我们天天经受考验。”

这名大学生士兵,从小就怀揣成为一名特种兵的梦想,没想到走进部队,成为一名导弹工程兵,与大山森林为家,与戈壁荒漠为伍,与寂寞孤独相伴。

“为导弹‘筑巢’神圣而荣光。”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班长张军的话,多登永远铭刻在心,“我们虽然上不了发射场,见不到、摸不着导弹,却托举它们腾飞。”

也正是从那刻起,多登自觉向这些老兵看齐,每次任务都冲锋在前,入伍第二年就当上了副班长,很快就成为连队的施工骨干。

连绵群山环绕,阳光明媚灿烂。走进该部某工区,正逢施工间隙,微风吹拂下,见到一幅难得的“休闲”景象:暖暖的阳光下,官兵们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围坐一起玩起小游戏,有的坐着聊家常……

让官兵们晒晒太阳,这是这支部队的“硬性规定”。近几年国防施工任务重、工期紧,实行“两班倒”。加上深山日照时间本来就短,有时遇到阴雨天气,官兵们半个月也难晒得上一次太阳。

一次上级组织正在参加施工会战的官兵调研,在问到“你最缺的是什么”时,许多官兵的答案不约而同是“阳光”;问到“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一些官兵回答“每天可以晒晒太阳”。

历史不会忘记。被专家称为“不良地质博物馆”的某工程,相继遭遇塌方6次、围岩大变形3次,上级先后4次组织专家组现场勘察定案。

如另外选址,不仅耗资大,而且影响工期。“危机”四伏中,指挥长、分队长站了出来,党员突击队站了出来,硬是把近千根锚杆嵌入岩层深处,用一根根钢材木头给工程安上了大梁,最终降伏“拦路虎”,官兵紧紧相拥,喜极而泣。

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那年,为了早日完成一项国防施工任务,这支部队展开了一场施工会战。在作业面被复阶段,6支专业化突击队率先开干,面对空间狭小、高温炎热的作业环境,营连干部叫响“跟我上”,广大官兵紧跟其后,奋战在近50℃高温的夹缝中,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一茬茬导弹工程兵,就这样把青春热血洒在导弹阵地,写在祖国的版图之上。

创新为犁,筑梦深山

夜色寂寥,皓月当空。大山深处,一间施工板房内灯火通明,一名军官一边埋头思索,一边认真做着笔记。此时,他正在开展一项新的技术研究——全新模块化国防工程设计。

火箭军某部进行焊接作业(刘明松/摄)火箭军某部进行焊接作业(刘明松/摄)

他是工程师赵彦磊。锚定科技强工的坚定信念,他先后5次主动转岗换专业,用一片赤子情怀在岩层深处书写铁血担当。

虽然双脚扎在山沟里,但是双眼要长在山顶上。有一次,他查询资料接触到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便下定决心,要以此为实现数字化施工的“突破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努力,他考取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7个证书,先后攻克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理论关、建筑图纸关、设备安装关、工程管理关。

在他牵头下,一个以信息主导,集工程建模、数据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建造中心也顺利建成。首次投入使用,就解决了某工程任务中的58个施工难题。

科技力量显威国防施工战场。一次,正当施工官兵为工程结构复杂、施工工艺要求高等问题发愁,赵彦磊带着等比例三维建筑模型出现在大家面前,让一时陷入的僵局瞬间有了转机。后来,借助这个可视化三维模型,官兵提前40多天完成阵地工程整体施工任务,交出“优质工程”、“样板工程”。

以前,在导弹工程部队,施工用钢钎大锤风钻,靠肩挑背扛手推。如今,走进一个个施工现场,呈现的是一幅幅现代化施工景象。

在一处掘进作业面,被誉为“台车大王”的一级军士长王建新钻进台车驾驶室,将设计图导入车载电脑,熟练操作几个按键,自动台车便开始灵活伸臂,不一会就在岩体钻出一个个炸药孔。

“以前这个主要是靠手持风钻打眼,不仅烟尘大、噪音大,而且还不安全,人员爬上爬下,随时有岩爆、塌方等危险。”王建新说,逐步实现的机械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建造,让安全风险有效控制、施工效率明显提高。

“这些年来,现代科技和理念带来革命性、颠覆性的变化,随着新装备、新技术的引进,我们的国防施工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转变、向信息集成型跨越,我们也从传统工兵向科技工兵转变。”火箭军某部领导介绍,他们坚持科技引领、全员创新,加紧培养“小能人”“小诸葛”“小创客”队伍,打造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科技工兵,让官兵们成为创新的实践者、生力军。

在这支部队,结合每名官兵、每个工位实际,党员骨干带头掘取创新实践的“真金白银”。

那一年,某国防工程迎来施工高峰,大批量的某型号钢板应用使打孔数量几何倍增,使用传统手电钻方式打孔速度慢、时间长,成为制约施工的卡脖子环节。这件“小事”引发了一级军士长崔道虎的思考,发明一台钢板打孔设备的想法在他脑中闪现。

一次外出,商场改衣处的缝纫机机针嗒、嗒、嗒地在衣服上上下蹿动,衣服在机器带动下缓缓移动,一针一孔、配合完美。崔道虎眼前一亮:衣服就像“钢板”,而机针就是“钻头”,整个过程不就是给钢板冲孔吗?有了这个启发,他着手试验,又结合打印机工作原理,查阅10多本资料,修改了几十遍图纸,反复调整试验后,成功研制出“钢板自动冲孔机”,使施工效率提升了十几倍。

尝到了甜头,更多官兵加入创新的队伍。一级上士谭志红研究探索“大直径药卷钻爆工艺”,减少常规断面钻孔量20%以上,缩短用时30分钟;工程师宋仲华研制出“掘进电动出渣运输系统”,嵌入数字化指挥平台,实现出渣作业信息化控制指挥……

立足新时代,一名名导弹工程兵加快认识之变、观念之变、思维之变、能力之变,把创新足迹留在青山沟壑,把创新构想融入导弹阵地,用一个个现代国防工程,铸就一柄柄和平利剑。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4年第6期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导弹 火箭军 工程兵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