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半粮”示范区技术集成提单产

“吨半粮”示范区技术集成提单产
2024年06月22日 06:17 媒体滚动

转自:农民日报

  随机选取3块地共4.15亩,按13.0%标准含水量去水去杂后,小麦实收亩产达到536.2公斤。

  日前,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组织专家对沿淮气候过渡带稻麦轮作“吨半粮”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区首次现场测评,得出今年技术示范基地夏粮平均亩产。由此,推算出示范区稻麦周年亩产量达到1539公斤。

  示范区以“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逆境能稳产”为目标,由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颍上试验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于2016年联合创建。示范区通过“1个技术研发团+1个观测试验站+1个技术服务中心+N个技术示范片”辐射推广网络,建成技术研发基地200亩、技术示范基地1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万余亩。

  通过10多年攻关研究,示范区创新集成技术,优化匹配周年温光资源,使小麦和水稻生育进程分别与最佳季节、最佳光温资源同步。同时以“农田水—土—能—粮—碳协同优化管理”为关键,创新应用“沿淮区域稻麦周年气候适应性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技术模式”。

  具体在小麦生产技术方面,示范区重点从高质量机械耕播、高效施肥及轻简化栽培、中后期保健栽培等技术应用等方面促进小麦生产绿色高效。其中高质量机械耕播技术以精量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一体机为核心,集施肥、旋耕、播种、第一次镇压、覆土和第二次镇压六道作业一次完成,减少机械反复下地作业,仅在整地播种环节就可将每亩成本降低25元左右。同时耕深15厘米,有效解决因耕整地播种质量不高导致缺苗断垄的问题。高效施肥及轻简化栽培技术以小麦专用生物膜保持型复合肥料为核心,结合土壤肥力水平、小麦品质类型及其养分需求规律,采用一次性底施或基施加拔节追尿素等模式,有效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中后期定向保健栽培技术结合“一喷三防”工作,在小麦孕穗至灌浆中期额外通过叶面补充含硅水溶肥、亚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等养分,提高植株抗逆抗病抗倒伏能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

  在水稻生产技术方面,示范区重点围绕水稻品种选择、穗分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关键环节,集成应用氮高效碳低排优质食味品种、氮素穗肥精确后移、孕穗期外源海藻糖调控及灌浆初期干湿交替水分管理等关键技术,实现绿色低碳、量质同增。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颍上试验站研究员王冠军介绍说,示范区通过技术创新集成对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物化产品迭代升级,在确保粮食作物稳产高产的同时,提高了温光资源、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和固碳减排生态效应,为引领带动安徽省沿淮气候过渡带稻麦轮作区域粮食大面积增产增收探索出可行路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