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走到“台前”护航“三农”

农业保险走到“台前”护航“三农”
2024年06月21日 08:24 媒体滚动

转自:安徽新闻网

“1400多亩水稻,估计今晚全部种完,如果还不下雨,就麻烦了。”6月18日,肥西县强青家庭农场负责人王世青望着天,“天气预报说,雨就快来了。”

5月1日至6月15日,安徽沿淮淮北平均降水量23.5毫米,偏少82%,平均无降水日数41天。入梅之后,合肥以南地区又普降暴雨,导致一些地方受灾。

面对当前北旱南涝态势,农业生产如何不再“靠天吃饭”?因此,农业保险走向“前台”。

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拨付10亿元用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由此为农业生产撑起一把遮风挡雨、平抑风险的“防护伞”。至今,中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今年起,全国全面实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

新举措将如何帮农民抵御农业风险?又如何在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的同时组合施策让“饭碗”端得更稳、助农民稳定增收?

从保基本到保收入

更好保障种粮收益

最近的天气,让王世青想起了2022年,“那年,水稻田旱得厉害,多亏有‘全险’保障,家庭农场才能发展起来。”

王世青说的“全险”,是完全成本保险。“相较于过去的物化成本保险,‘全险’保障高多了,比如说刚收获的麦子,每亩地交11元多,保额有860元,水稻的保额更高,有1000元。一旦遭遇大害,能得到不少赔偿。2022年的旱情严重,水稻受灾严重,保险查勘定损之后,很短时间内就将20多万元的理赔款支付到账。”王世青说,“全险”赔偿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损失。

在农业里,物化成本指化肥、种子、地膜这些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投入,对这些进行保障的农业保险就是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责任涵盖主要自然灾害、重大病虫鼠害、意外事故等,保障物化、土地和人工等农业生产总成本。

前不久,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从今年起,在全国全面实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

这是农业保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原来只承保物化成本,现在还覆盖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保险金额从约为亩产值的40%提高到亩产值的80%左右,风险保障水平提高一倍。这不仅有利于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可持续,保障粮食安全,也进一步保障种粮农户收益。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大宗农作物保险‘提标、增品’,不断推动大宗农产品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提升,实现农业保险由‘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升级。2023年,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承保面积8085.19万亩。”国元保险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还扩大农作物补充保险覆盖面,承保面积680万亩,同比增长209%;扩大玉米种植收入保险面积,承保面积50.04万亩,增长3835%。

灾后赔,也要灾前防。

6月18日14时,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对淮北、亳州、宿州、阜阳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太久没下雨,果树叶片开始枯黄了。”最近,利辛县城北镇种植大户刘少伟一直忙着抗旱,“500多亩地,看着地面越来越干,俺心里急得很。好在国元保险给我们捐赠了水泵,还邀请了农业、气象专家现场指导如何防灾减损。”

在怀远县徐圩乡殷尚村,共有1.22万亩地,由于干旱,玉米一直迟迟无法播种。“保险给村里捐赠了10个水泵,还积极帮助我们解决用水难题,现在村里的玉米播种面积已经达到90%以上。”怀远县徐圩乡殷尚村村书记说。

从保粮食到保特色

产业发展底气更足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合肥市庐江县龙桥镇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庐江县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放眼望去,整齐划一的稻虾田广阔无垠,20多条捕虾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捕捞。

而距离示范区不远的小龙虾加工厂内,多条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挑拣、清洗、浸泡、蒸煮、分选等10多道小龙虾加工工序,在流水线上高效完成。

“目前,合作社种养基地总面积达2.5万亩,我打算明年扩大千亩种养面积。”庐江县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保林笑着说,“敢闯、敢干的背后,是农业保险给的底气。”

吴保林告诉记者,他投保了小龙虾养殖保险和小龙虾价格指数保险。

这类保险有何作用?国元保险庐江支公司负责人王超解释,小龙虾养殖保险是保障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因自然灾害、病害、意外事故造成的产量损失。庐江县小龙虾养殖保险的保额为2000元/亩、保费为120元/亩,“虾农”参保只需承担保费的20%,即24元/亩,其余由市、县两级财政承担。而小龙虾价格指数保险保障养殖户的销售收入,小龙虾的结算价格低于小龙虾的保险约定市场价格时,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赔偿。

“无论是淡水鱼、小龙虾、河蟹,还是蛋鸭、肉牛、莲藕,村民们都能买到相应保险解决后顾之忧,收入更有保障,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也更足了。”王超说。

国元保险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创新板栗、青梅、肉牛目标价格等新产品61个,其中鸭苗和幼蟹目标价格保险、桃低温冻害气象指数保险等15个是“全省首单”,基本实现了安徽省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全覆盖。

从小龙虾养殖保险到莲藕种植保险,从幼蟹目标价格保险到桃低温冻害气象指数保险,各色险种创新的背后,是对农业生产发展规律的再认识。

发展出题,改革破题。作为国家农业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保险必然要更加契合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从保险到“保险+”

护航“三农”更有力

“1300多亩地的麦子已经卖了差不多一半啦。”王世青说,家庭农场里有烘干机等设备,仓储不愁,麦子能卖个好价钱。

记者在王世青的大院里看到,拖拉机、插秧机、烘干机等农机具格外醒目。“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机不可少。”王世青笑着说,当然,这也对资金要求更高了,“今年水稻种下去之前手头上的农资钱有点紧张,国元保险的驻点员王代松知道后,马上帮我联系了银行,以水稻保险的保单作为主要增信方式,一周之内为合作社贷到15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方便得很。”

近年来,“农业保险+”的实践在各地异军突起,“农险+信贷”“农险+期货”等新模式新探索不断涌现。

农业保险具有联系“三农”紧、了解需求快、服务网点多等优势,安徽正不断丰富农业保险服务内涵、拓展功能外延,综合运用“农业保险+信贷”“农业保险+基金”“农业保险+期货”等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构建“政银保担基”多链协同新机制,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投入“三农”领域。

日前,“小龙虾价格跌破10元/斤”冲上热搜,在人们纷纷表示有望实现“小龙虾自由”的背后,其实是近两年小龙虾供过于求,更有不少小龙虾养殖户承受着较大的养殖压力。

面对小龙虾“身价”的下跌,小龙虾养殖户又该如何应对起伏不定的价格风险?在无为市,这里的小龙虾养殖户购买了“保险+期货”产品,给自己的小龙虾系上了“安全带”。

今年4月,国元保险与国元期货联合推出了小龙虾“保险+期货”项目,将小龙虾饲料价格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和豆粕期货合约价格相关联,通过玉米和豆粕0.1∶0.3的比例,将小龙虾饲料的价格风险通过期货和期权工具转移到期货市场,帮助当地渔民锁定了养殖成本。该项目于今年3月中旬启动,为期1个月,共覆盖小龙虾190吨,为380吨小龙虾饲料提供了价格保障,让养殖户在应对饲料价格波动时有了更多底气。

农业保险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融工具之一。时间倒回2022年底,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等联合印发《安徽省“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方案》,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投入“三农”领域。

这折射出农业政策的进化趋势——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集成各种优惠政策和支持保护措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获得感。

■ 本报记者 何 珂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