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多瑙河

转自:河北日报

又“见”多瑙河

4月24日拍摄的河钢塞钢厂区(河北日报资料片)。 李畅摄 4月24日拍摄的河钢塞钢厂区(河北日报资料片)。 李畅摄
2018年拍摄的多瑙河美景。为河钢塞钢运送铁矿粉和煤炭的驳船,正行驶在多瑙河上。 王立新供图 2018年拍摄的多瑙河美景。为河钢塞钢运送铁矿粉和煤炭的驳船,正行驶在多瑙河上。 王立新供图

□王立新

4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塞尔维亚籍职工,勉励他们为中塞友谊作出新贡献。

这则新闻消息强烈地吸引着身在唐山的我。尽管相隔万里,但对于遥远的多瑙河畔的那座钢厂,数年来我何曾忘却!

我好想再回到那里,去欣赏多瑙河的景色,去眺望两岸洋溢着潮湿气息的密林和花团锦簇的原野,去聆听动人的歌声。

(一)

2018年岁末那个夜晚,我终生难忘。我与河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牛卫星一起,开始了第一次远赴塞尔维亚的跨国飞行。

当飞机的发动机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缓缓告别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沿着两侧灯光闪烁的长长跑道,银燕一样展翅,渐渐地攀上深邃而辽远的天宇时,我的心潮激荡澎湃。我有过多次出国的机会,但是,都远不如这次远赴塞尔维亚之行深感意外又心驰神往。因为这一次是去探究那些创造奇迹的人们的“精神密码”。

唐山是享誉世界的钢铁之城,唐钢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几十年来,我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这座资源型重工业城市伟大变迁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位于唐山市区母亲河——陡河右岸这座钢城的律动。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们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矢志打造“世界河钢”,先后收购了南非矿业和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贸易公司——瑞士德高公司,使这只翱翔在陡河上空的矫健雄鹰,延伸了两只更强有力的翅膀,冲出国门,飞向了远在天边的中东欧,飞向碧波荡漾的多瑙河,从而有了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

经过长达十多个小时飞行,飞机终于平稳降落在欧洲第二大机场——法兰克福机场。在候机大厅等了四个多小时,下午两点多钟才转机,又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终于降落在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国际机场。

走出机场,就看见女翻译波雅娜正在热情地等待我们。上了车,沿高速公路向东南方向行驶,凭窗眺望,沿途都是起伏的丘陵。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雪,太阳一出来就把山顶的雪融化了,只在沟壑和山脚背阴的地方还残留着一些闪光的积雪。

行驶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前方显露出横贯东西的光带,这就是多瑙河。不久,闪现出酱紫色的尖顶房屋群落,这就是我们心向往之的斯梅戴雷沃市。再往前走,一座工厂渐行渐近,尤其是望见那直刺云天的高大烟筒,我们就清楚地知道这应该就是斯梅戴雷沃钢厂了。

车速减缓,进入厂门,穿过长满绿树的宽阔厂区,停靠在一栋简易的三层办公楼前。首先见到的是河钢塞钢副总经理王连玺,很快他就带领我们去见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宋嗣海。宋嗣海正与一个中方团队成员探讨如何破解一个技术难题。谈话结束后,他热情地站起身来,伸出双臂欢迎我们的到来。采访就在不经意间开始了,这个百年钢厂起伏跌宕的苦难命运,就像过山车一样呼啸而来。

宋嗣海是从唐钢集团副总经理的任上临危受命的——2015年5月,带领技术团队飞抵贝尔格莱德进行前期考察,目的是进行全方位的可行性研究。临行前,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特别交代了十个字:“问题大起底,风险全覆盖”——要对斯梅戴雷沃钢厂之所以陷入破产困境的种种原因进行“大起底”,然后看能否具有“一对一”全覆盖式的手段,以确定是否有能力收购。

宋嗣海带领专家团队来到遥远而陌生的塞尔维亚,尽管在临行前也看过有关这座钢厂的一些资料,但是亲临现场后还是被现状震惊不已。

这是一座具有辉煌历史的英雄钢厂。它创办于1913年春,最早选址在多瑙河岸边的一家外资企业,目的是便于利用驳船“运进运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这座钢厂的工人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枪炮有力地支援了反侵略战争。二战胜利后,钢厂被收归国有,由政府负责经营,是全国冶金领域的支柱型企业,对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是一座命运多舛的钢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受到经济制裁而破产。2003年4月,美国钢铁公司以两千三百万美元收购,前后经营了十年,最终没能走出全球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困境。在2012年初只得以一美元的象征性价格抛售给塞尔维亚政府,抛下五千二百多名员工,然后带走二百多名技术骨干,去了与斯梅戴雷沃钢厂差不多同期收购的作为美国钢铁公司欧洲板块的另一家公司。

在塞尔维亚政府托管的四年里,每年不得不从囊中羞涩的国库里硬挤出上千万美元,勉强维持企业生存。两座炼铁高炉只能开一座,处于半停产状态。为了养家糊口,不少员工不得不忍泪告别工厂,背井离乡到邻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德国去打工。想盖新房的不敢盖,想生孩子的不敢生,想结婚的不敢结,贷款也无法按期偿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制约企业发展的致命症结,到底在哪里?

宋嗣海等人通过深入探究和分析,终于发现了这只钢铁雄鹰落难的真正原因——钢铁是连续化的工业大生产,一头是铁矿石和焦化,另一头是产品市场,中间环节是炼铁、炼钢和轧钢。计划经济时代,全国一盘棋,统一调动和支配,铁矿石和焦化从黑山港运进来,产品供应全国,根本不存在“两头短缺”的问题。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大不相同了,斯梅戴雷沃钢厂失去了上下游优势,矫健的翅膀被无情折断,再也飞不起来了。

恰恰在这两点上,河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进口铁矿石等上游原料完全可以通过设在北京的河钢集团国际部从全球采购,通过多瑙河和黑山港转运到斯梅戴雷沃钢厂;钢铁产品完全可以通过河钢瑞士德高公司设在全球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处进行销售,两头的空间都十分巨大。

(二)

清醒的判断和坚定的信心,提速了河钢收购斯梅戴雷沃钢厂的进程。

2016年4月,河钢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经济部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签约仪式,宣布以四千六百万欧元的价格收购这座风雨飘摇的钢厂,成立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简称河钢塞钢)。员工们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终于盼来了冰河解冻的春光。

客观地讲,塞尔维亚人对河钢的到来并没有抱过高的期望。因为美国钢铁公司是由卡耐基、摩根两大钢铁巨头战略重组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具有一百多年辉煌历史和丰富管理经验,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们都“败走麦城”,难道河钢能够使这座钢厂起死回生吗?

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巨大风险,在审视着这些初来乍到的中国人。然而,宋嗣海他们不仅有底气,而且有定力。刚接手不久,就启动了停产多年的二号炼铁高炉;仅半年,就实现了扭亏;仅一年,就成为塞尔维亚第二大纳税大户;仅两年,就超过意大利的弗兰特汽车,成为塞尔维亚第一纳税大户。

短短三年,创造了难以置信的“三级跳”奇迹,不仅复兴了这座钢厂,而且带动了斯梅戴雷沃这座只有十多万人口的钢铁之城发生着变化——银行追着给员工贷款,新楼盖起一栋又一栋,一个又一个员工重返钢厂上班,城市路旁的木头电线杆换成了水泥的……一个个喜讯如迎春花一样,在多瑙河岸边的半山坡上竞相绽放。

我在这里采访了四天。在宁静的办公室里,在沸腾的车间厂房里,在饭菜飘香的中餐厅里,在临河的酒馆里,我一次次地同河钢塞钢中方管理团队的成员倾心交谈: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总经理赵军,依靠视频来解对九旬慈母思念之苦的王连玺,顾不上照顾女儿的财务总监唐娟,照顾不上妻儿的市场部部长高峰……

我在悬挂着天蓝色窗帘的新建二层小楼里,采访了塞籍采购部的米沙。他满怀希望地告诉我:“河钢到来之后,压在员工心头的忧愁与焦虑都消散了,尽管在生产经营上还会遇到新困难,但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在整洁的办公室里,采访过塞籍员工白莉娜。她给我深情地讲述了原来在轧钢车间当主任的老公,如何在企业破产的绝境中为了供养四个孩子而不得不到外地打工,在河钢接手后又重返钢厂的曲折故事。她激动地说:“河钢让我们重见了光明。”

我在只有三层小楼的市政厅里,采访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时任市长亚斯娜·阿夫拉莫维奇。谈到河钢,她发自内心地赞叹:“河钢的到来大不一样,不仅成功地使企业转危为安,而且无论是共同出席一年一度的秋收节,还是在帮助市民免受洪水之灾等方方面面都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是百分制,我给河钢团队打一百一十分!”

四天时间转瞬即逝,给予我的心灵感受是“一日长于百年”,时刻处在前所未有的心灵撞击中。回国后,我的内心始终如岩浆般激荡着,于是抓紧时间创作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多瑙河的春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交响曲》。一经出版就受到广泛关注,并有幸被相继翻译成塞文和英文。从那以后,我接受了很多新的创作选题,但是始终忘不了多瑙河夜空中的璀璨星光,忘不了星光下那座烈焰熊熊的钢厂,忘不了那些携手创造非凡的人们。

(三)

转眼间好几年过去,那里又发生了哪些新故事?

中塞相距万里,但并不妨碍我们进行交流。我就工作和生活在唐山,而河钢塞钢的中方管理团队的成员也都家在唐山。他们每隔三个月就有八天的探亲假,我们也能相聚一次,能够打听到离别后仍念念不忘的那些人们。

宋嗣海曾告诉我两件事:一是在2017年的盛夏时节,多瑙河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河谷见底,航道断流;二是在2018年的严冬时节,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冰冻三尺,坚厚如铁。这两次特大的自然灾害,致使从矿山运送铁矿粉和煤炭等原料的宽底驳船开不进来,生产出来的钢铁产品又运不出去,给刚刚重现生机的河钢塞钢造成了新的危机。此时,河钢“全球拥有客户,全球拥有资源,全球拥有市场”的宏观发展战略,又一次发挥了扭转危局的作用。河钢国际部香港分公司提前完成全球采购,并通过黑山共和国的港口和铁路源源不断地转运到斯梅戴雷沃钢厂。

仅仅如此吗?今天的河钢塞钢,已远不是原来的模样。如果说前几年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着“起死回生”而艰难展开,而现在的使命则是另外四个字——绿色制造。

2019年7月24日,一辆高级轿车缓缓地驶进了厂区。面带灿烂笑容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专程赶来出席新建烧结厂的开工仪式。

业内人士都知道,烧结厂是整个钢铁连续化大生产污染最严重的工艺环节,而河钢塞钢投资的这项能源和环保综合改造工程,绿色是最大的重点与亮点。它引进包括循环经济理念在内的河钢集团21项专有技术和诸多中国及全球先进的新工艺,将老烧结厂内大部分老旧建筑及设备关停拆除,用钢铁冶炼产生的副产品高炉煤气代替原来的天然气。铁矿石经过破碎、分类、烧结等工序,最终成为用于高炉炼铁的炉料,不仅节省了购买天然气的成本,还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环保治理能力,粉尘排放量小于15毫克/标准立方米,远远优于40毫克/标准立方米的欧盟标准,使改造后的河钢塞钢在节能环保、绿色制造上全面升级达到欧洲领先水平。

2023年,河钢塞钢荣获欧盟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联合颁发的“绿色议程”奖励证书,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资企业。

与此同时,“智能化绿色人才建设工程”也在提速。河钢—贝尔格莱德大学钢铁绿色制造联合实验室隆重揭牌,双方聚集全球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致力于把联合实验室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典范,推动河钢塞钢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河钢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在贝尔格莱德签署共建塞尔维亚钢铁公司数字化绿色化工厂项目合作协议,致力于把河钢塞钢打造成欧洲最具竞争力的全流程绿色智能化钢厂。

企业需要盈利,然而,河钢塞钢有着更加高远的超越,所谋求的并不是“短期效应”,而是董事长于勇所强调的那样:“我们不直接获取效益,而是在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过程中获取效益。”

人类的历史就是变革的历史。为了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必须不断地进行变革。仅仅数年时间,多瑙河畔这座钢厂又发生着许多崭新的变化,令人由衷赞叹。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尽管接触的时间很短暂,尽管多瑙河远在万里之遥的中东欧,但它的每一次富有生命力的呼吸,每一次情不自禁的歌唱,每一次起伏跌宕的浪花,都令我魂牵梦萦。

我的多瑙河畔的兄弟姐妹们,等着我吧,初识只是开始,为了追寻更加精彩的梦,无论千山万水我终会再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多瑙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