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奏响发展强音

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奏响发展强音
2024年06月21日 00: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专题: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2024)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东海之滨,黄浦江畔,上海这一片改革热土,在持续奏响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创新交响曲。

  在6月20日举办的2024陆家嘴论坛“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全体大会上,与会嘉宾认为,近年来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成绩斐然,但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应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此同时,上海可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在制度型开放上先行先试。

  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一直以来,对外开放都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金融要素市场互联互通加速推进,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和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络绎不绝,充分展现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积极成效。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金融行业制度型开放的稳步推进,包括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外资机构和业务准入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等。

  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财务官兼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何耀东表达了对外资进一步参与中国市场的期待。他说,未来期待金融监管部门在监管法规、市场准入要求及日常监管指标的制订过程中,继续充分考虑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的业务特点,逐步实现基于风险分析的“差异化监管”,进一步推动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健康发展,让其能为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贡献力量。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进一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当下的必答题。业内人士认为,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开放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在不同时期对于开放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一直以渐进式、管道式为主,在当前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强国建设目标要求之下,我认为以往由金融资源和要素流动驱动的开放非常有必要向制度型开放进行转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表示。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世界上各个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中国建设金融强国也必然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在规则、制度、管理、标准等方面,与高标准国际规则尽快接轨。下一步,稳步扩大金融领域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更多地从制度型开放入手。

  多向发力推动建设

  对标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我国金融市场目前还存在着差距。除持续拓展开放渠道,优化规则机制外,业内人士认为,还应该立足国情,并从法治建设、风险管控等方面着手。

  法治建设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根基。霍颖励认为,从金融市场开放的角度来讲,制度型开放非常有利于营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保障境内外投资者享有同等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金融市场活动合法合规进行。建议对标高标准的经贸规则,特别是金融领域的一些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风险管控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底线。“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增强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能力是金融机构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金融安全的要求。”刘金进一步称,既要放得开,又要管得住。在“引进来”方面,扩大市场准入的同时,要全面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在“走出去”方面,随着金融机构海外业务的拓展,关注跨境投融资渠道潜在的风险传导,强化对海外业务风险的管理,不断提高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和风险的应对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特色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方向。推进制度型开放应该从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路径。在中国再保险集团总裁庄乾志看来,要在制度型开放过程中积极融入和学习借鉴,也要在学习借鉴基础上进行融合创新。他表示,在全球化风险治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应该发挥一定程度的引领、主导或者参与作用,通过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推进改革,另一方面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双循环,为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作出金融应有的贡献。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透露,上期所正在谋划高水平、全方位的制度型开放,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指挥下,逐步对外开放。

  推进上海先行先试

  上海是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重要窗口,也是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头雁”。

  近年来,金融业对外开放重点项目相继落地。例如全国6家新设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国内五大行参与设立的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以及超过一半的新设外资控股券商落户在上海。上海还充分依托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创新先行先试优势,深入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资本市场。

  刘金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成立超十年,贡献了全国近一半的制度型开放创新成果,是改革开放真正的试验田。要以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载体,推进上海在制度型开放上先行先试,“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赋予自贸区更多改革创新的自主权。”

  此前(6月4日),上海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透露,下一步,上海将从金融管道式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包括进一步“互联互通”,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国际再保险中心能级,创新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期货期权品种;进一步“对标对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在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自贸区离岸债券发展等方面参与地方立法;进一步“增量提质”,修订《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提升金融中心法治化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6月19日上午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还表示,要充分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推进更大区域范围内的高层次协同开放,鼓励上海依托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银行外汇展业试点,有序将上海的高水平开放政策复制推广到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上海市 金融市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