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达证券失去50亿!券商股权融资节奏显著放缓,发债“补血”或成行业趋势

财达证券失去50亿!券商股权融资节奏显著放缓,发债“补血”或成行业趋势
2024年06月20日 11:44 界面新闻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不同于以往,去年以来,多家券商的再融资计划“搁浅”,融资节奏明显放缓。

  6月19日,财达证券公告称,此前经股东大会通过的定增预案决议有效期满自动失效。而南京证券则公告称,此前经股东大会通过的定增预案等决议有效期即将期满,董事会申请延长12个月。

  从行业情况来看,自去年至今,多家券商曾修改再融资方案,一方面对募资用途进行调整和细化,另一方面则是下调募资金额。“短期内,券商再融资能否落地仍待进一步观察。”申万宏源非银分析师罗钻辉解释道,“当前监管层明确券商合理进行再融资,预计短期内券商再融资受限制延续。”

  财达、南京证券再融资计划有新进展

  6月19日,财达证券公告称,此前经股东大会通过的定增预案决议有效期满自动失效。

  财达证券于2022年12月发布定增预案,拟向控股股东唐钢集团在内的不超过三十五名(含三十五名)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取得河北省国资委批复后,该预案又进行了两次修订。

  2023年5月,财达证券称,为响应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的倡导,对定增预案进行第二次修订。

  新版预案没有调整募资总额,主要是对募资投向进行了调整。其中,将原本不超过15亿元用于融资融券业务,不超过20亿元用于证券自营业务,拆解为投向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私募股权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信息技术和合规风控投入等多个方面。

  不过,该定增预案于2023年6月20日经过股东大会通过后,一直没有新进展。在19日的公告中,财达证券称,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决议有效期满自动失效。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换言之,财达证券放弃了本次定增。

  南京证券则修订定增预案。南京证券的定增预案于2023年4月抛出,也是经过南京国资集团批复后,又对募资投向进行了调整。根据调整后的预案,南京证券拟向包括控股股东紫金集团在内的不超过35名(含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

  相对第一版,定增募资的投向更加明确细致,不再把重资本业务作为重点,而是将拟用于发展证券投资业务的不超过25亿元,投向财富管理业务、资管业务、另类子和私募子公司、信息技术和合规风控投入等。此外,南京证券称,将不超过5亿元用于购买国债、地方政府债、企业债等证券,助力社会经济增长,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发债“补血”或成券商融资趋势

  自2023年起,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华鑫股份(华鑫证券的控股公司)、中原证券浙商证券国联证券已经暂停了他们的再融资计划。这些公司的决策各有不同:中金公司的再融资计划是由于其有效期自然结束而失效的,而中原证券则是主动撤销了其定向增发的预案。

  在2020年至2021年间,大约30家证券公司完成了资本补充,这些公司中有的选择了配股、增发股票或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多种方式。这些再融资活动累计筹集的资金总额达到了约1973.27亿元人民币。进入2022年,尽管上半年券商的再融资活动依然保持了增长势头,但到了下半年,这一趋势开始减缓。到了2023年初,监管机构明确表示,鼓励证券公司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强化合规和风险控制意识,坚持稳健的经营策略,走一条资本节约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并在资本市场上发挥好“守门人”的角色。自此之后,券商的再融资活动逐渐降温。

  2023年,仅有国海证券、粤开证券的再融资落地。但相比定增预案,最终募资金额大幅缩水。前者从拟募资不超过人民币85亿元到实际募资31.92亿元,后者从拟募资不超过150亿元到实际募资3.24亿元。

  申万宏源非银分析师罗钻辉表示,“相较海外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国际一流金融集团,成为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对于目前的国内券商而言仍有距离。参考高盛曾通过收购扩张规模、拓宽业务版图和区域布局,在股权融资受限情况下,下阶段兼并同业将成为大型券商提升业务规模可选路径之一。”

  华北一中型券商非银首席分析师东兴证券首席非银分析师刘嘉玮)告诉界面新闻,“股价的下跌和公司财务表现的疲软,加上股权融资市场的紧缩,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证券公司在进行新一轮融资时遭遇了冷淡的市场反应。同时,监管机构鼓励证券公司专注于核心业务,并采取资本节约型的发展策略,政策方向的调整也促使证券公司在再融资时更加谨慎。”

  他认为,随着整个行业在再融资方面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证券公司的资本扩张步伐有所放缓,这迫使它们加快转型的步伐,通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优化现有资产配置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

  “券商资金需求仍旺盛,发债‘补血’成为大趋势。通过‘借新还旧’,券商可以延长债务期限,避免短期偿债压力,从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投资或运营活动。此外,当前票面利率较低,发债成本不高,在此背景下,券商发债‘补血’积极性更强。然而发债虽然可以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才是最终归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

  田利辉告诉界面新闻,券商大规模发债 “ 补血 ”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有其合理性,但也需要注意发债成本、债务规模、债务结构以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合理的策略规划和风险控制,券商可以更好地应对资本金不足的挑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江钰涵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