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花之美:中国传统插花初探

瓶花之美:中国传统插花初探
2024年06月19日 07:01 媒体滚动

转自:南湖晚报

  【新书摘】

  N徐文治

  九州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瓶花之美》是著名庭院营造与瓶花艺术家徐文治探索中国传统插花的经典之作,这次出版进行了全面修订,新增4万余字。该书结合历代典籍文献和绘画作品,精选70余幅瓶花作品,20余幅历代插花名画、花器图,深入解读唐宋以来的瓶花理论和技艺体系,还原中国瓶花艺术的本来面目。徐文治通过研读经典,厘清中国传统瓶花的艺术旨归与审美标准,进而探索瓶花艺术在当代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作者的叙述风格通俗易懂,趣味横生,兼具知识性、趣味性,读者不仅可以认识生活中各种常见的花材,也可以欣赏丰富多彩的花器。

  中国传统插花,在一千年的历史传承中,一直约定俗成总称为“瓶花”。

  很多插花爱好者都或多或少接触过池坊、小原流、草月流等日本花道,当然还有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华花艺和中国大陆的传统插花。据我的了解和观察,我觉得好多人并没有接触到中国插花的实质,没有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插花——“瓶花”。

  “瓶花”这个概念在北宋时就有了。北宋仁宗时期瓶花开始出现在文人的诗词酬唱之中。在宋代史料中,能找到四十余首用瓶花称谓插花作品的诗词。如“多插瓶花在处安”、“无奈瓶花故故香”(故故就是屡屡,时时刻刻都在散发香味),“重温卯酒整瓶花”,卯时,是早晨五点到七点,早早醒了,重新温上喝剩的酒,然后来整理案头的瓶花。“忽听海棠初卖”,天亮了,忽然听见窗户外面有人在卖海棠花。“买一枝添却”,买一枝再插到瓶花里。

  到了南宋的时候,关于瓶花的这段史料就更有意思了。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杭州的风俗:“(五月)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在南宋的时候,五月端午,杭州这个地方,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就要插瓶花供养,插的是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

  “虽小家无花瓶者,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虽小家无花瓶者”这句话有丰富的意思,说明在南宋的时候,有专门的花瓶卖;一般的小户人家日常不购置花瓶。“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家中没有花瓶的小户人家哪怕用小坛子也要插一瓶花供养,因为民间风俗就是这样的。

  “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惟重午不可无花供养。”平时家里没有鲜花的话,没人笑你,端午节期间不能没有花。从这条史料可以了解到,用“坛子”插的花也叫“瓶花”。

  到了明代,有数篇很重要的“瓶花”理论著作:金润的《瓶花谱》、佚名的《瓶花三说》、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屠本畯的《瓶史索隐》。这是关于中国“瓶花”最经典的几篇著作。当然还有一些简短的篇幅保存在其他的著作之中。袁宏道的《瓶史》在清代的时候传到日本,日本人写了一本《瓶史国字解》。当时还有一个插花流派叫“宏道流”,他们认为袁宏道代表中国文人插花的最高水平。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瓶史》代表世界最文雅的瓶花概念。在这里,《瓶史》不是瓶子的历史,而是“瓶花”的历史。

  ……

  传统插花自宋代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都叫“瓶花”。包括日本的史料里面,好多也叫瓶花,而不叫花道。今天非要叫花艺、花道,就已经离传统的中华文化越来越远。

  瓶花成为中国传统插花的专有名词,其背后有着更为内在的文化内涵……“瓶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植物,对花器,对环境的理解呈现出来的艺术。“瓶花”首先是美化我们的环境,我们不是在炫技,不是表演给别人看。中国的古琴、昆曲、书画、诗词,首先是你自己的感动,有没有人欣赏,能不能展览、出版无所谓,它首先是你自己有感而发。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质,是你自己内心感情的抒发。瓶花也是这样,我拿到这个枝子,叶子都没有,它有没有感动你?是要找它和你当下的交流,器物、环境和你的互动。瓶花就是这样的,技法、器物在里面占了很小一部分。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情怀,是你的艺术修养的外化。

  讲到这里,就要回答一个问题:中国插花插到什么样子才算是好的?

  我总结中国瓶花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趣,一个是适。

  趣首先是生趣,也就是说要把植物本身生长的趣味插出来,做到“各具意态”,这是最起码的一步。“俯仰高下,疏密斜正”是构型的原则,每一个枝子,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要达到“各具意态”。“意态”就是它的“生趣”——植物怎么生长的,我们能不能表现出来。表现出来,会觉得非常美,表现不出来,花就是死的。植物自然生长的姿态,就是它同环境抗争的结果,是它生命的姿态,呈现出来的是活泼泼的美的姿态。

  第二个是意趣。用意巧来取舍它,驾驭它。插得有没有意思,这就是修养。在生趣的基础上,要插出来属于个人的意趣,也就是个人对这一枝条的生命的感悟和取舍。

  第三个是艺趣。大自然的花在枝条上盛开本来就很好,为什么还要折下来插花呢?因为大自然的花不是为了美而开,花开是为了繁衍。而我们插花,是把它最美的一面表现出来,我们要用艺术的眼光驾驭它。在解决了生趣、意趣之后,将其提高到一个艺术的层面。

  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说:“插花要像在田野上一样。”“如花在野”不是说插的花像在田野上东一簇西一簇,而是说花要像在田野上活着一样。

  首先是“生趣”,植物是这样生长的,它的姿态是活泼泼的,插出来感觉特别好。第二个,通过技法、修养,表现出来一些不同感觉,特别有意思。第三更高的境界——审美。我们不仅仅是把自然表现出来,要来源于大自然还要高于大自然。通过我们的修养、审美,把“生趣”和“意趣”提升到“艺趣”的高度。

  这是“趣”。怎么才能达到“趣”呢?我提一个概念:“适”。

  适,我觉得首先要“适其境”,插花先要回到环境里。插花是为了美化我们的环境。首要出发点就是环境,没有环境其他都无从谈起。与环境不协调,插花就没有意义。

  第二要“适其趣”。我们上面提到,“趣”很重要。我们通过合适的手段把趣味、修养体现出来。

  第三,更高的境界是“适其道”。道即天道,大自然的法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