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船工”经历的运河十年

一名“老船工”经历的运河十年
2024年06月19日 06:00 北京日报客户端

  本报记者 张佳琪

  “摇啦啦,嘿!晃起来,嘿!哟喔,嗨……”近日,气势恢宏、抑扬顿挫的摇橹号打破了清晨大运河畔的宁静。

  一支由外国友人、北京“大运河体验官”及中外媒体代表组成的采风团当天从通州大光楼码头出发,开启沿运河南下的采风交流活动。现场唱响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的是67岁的赵义强,他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四代传承人。

  虽说漕运已成历史,但运河号子却常常在今天的河面上响起。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来,赵义强无数次伴着悠悠河水为各种活动“画”上点睛之笔,运河十年来的巨变,他更是感同身受。

运河号子演出团队。 黎振平摄运河号子演出团队。 黎振平摄
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来,通州北运河两岸发生了巨变。 白志海摄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来,通州北运河两岸发生了巨变。 白志海摄

  运河边一天一个样儿

  抛开“非遗传承人”的身份,赵义强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通州人:小时候生活在运河边的盐滩村,长大了工作就在燃灯塔下的厂子里,后来退休了也没离开通州城区。

  “就拿我的经历来说吧,这十年变化最大最直观的就是环境。2014年前后,运河两岸的景色还很普通,周边的居民都不太在意。但是很快,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运河和两岸是一天一个样了!”赵义强每次来运河畔演出,忙完散场,都喜欢留出一点时间看看运河,他会发现,今天这里的花开了,过几天那里的塔吊又起来了,仔细看看河水,水质竟也和几年前大不同了。

  “这十年来,运河两岸还多了不少大工程,看着特现代、气派!”眼中的日新月异,让赵义强对家乡的自豪感越来越强。2019年10月,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旅游通航。在通航仪式上,赵义强献上了一曲雄浑的运河号子表演。作为“老通州”,他演得格外投入。赵义强回忆,“我当时就想,通航可是我们通州的大事儿,我要演出这种劲头儿来!”

  2020年9月,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2022年9月,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区的燃灯塔和周边古建筑群景点试运营开放;2024年4月,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这些年来,运河畔的大事一件接一件。很多和运河有关的文化活动,都会邀请赵义强到现场为大家表演一段原汁原味的运河船工号子。经历了不少“大活动大场面”的赵老爷子,成了副中心建设诸多重大历史时刻的见证者。

  “别说那些大项目大工程了,咱老百姓家门口的变化也不小。”赵义强感慨,“我家住通州西门那一片儿,想遛弯了出门有公园,想逛街了家门口就是商圈,跟从前可大不一样了!”

  “运河历史中有我的家史”

  在赵义强眼中,运河不仅仅是家门口的一道风景,更是一条家族历史传承的纽带,“运河历史中有我的家史”。

  京杭大运河已悠悠流淌两千多年。自元代定都北京时起,全国的物资便经由大运河直抵大都的通惠河码头,通州由此成为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重要枢纽。当时,漕运大船从北京到天津顺流而下,返京则要逆水行舟,船工得一路拉纤,运河号子由此产生。元明清三代,每年运粮漕船两万多艘,气势磅礴的号子声伴着浩浩荡荡的船队,无比壮观,两岸居民形容这阵仗是“十万八千嚎天鬼”。

  “我往祖上寻根,家谱能追溯到清末,祖上四代人都跟大运河紧紧相连。我的太爷爷就在船上工作。当时船帮兴盛,兴武泗帮一个领号人把运河号子传给了我爷爷赵青。爷爷外号叫‘船儿赵’,闲号唱得特别好。到我父亲这辈儿,8岁就上船了,那时漕运已经停了,家里的船改成了渔船,船上的活儿也就这么一点点地学会了。”

  “我父亲文化程度低,一辈子就好唱号子,所以跟着父亲,我们家这几个孩子就全学会了,我从小也是耳濡目染,特别喜欢唱号子。”

  2017年赵义强退休后,终于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全情投入到运河号子的传承工作中去,“我现在的演出团队有13个人,日常活动不断,就连我13岁的小孙女儿也喜欢上了跟我学号子。运河号子的传承是后继有人了。”

  运河号子常唱常新

  通州运河号子包括起锚号、揽头冲船号、立桅号、跑篷号、摇橹号、闯滩号、进出仓号、拉纤号、绞关号、闲号等,具有鲜明的漕运文化特色。

  30多年前,在通州文化馆工作的常富尧寻访号子历史,骑着自行车,携一支钢笔、一台老式录音机,几乎走遍了北运河两岸的大小村庄。

  “当年常富尧也找到了我们家,我父亲对许多号子仍然记忆犹新,这些珍贵的‘宝贝’才得以留存。”最终,10个种类22首运河号子的曲谱跃然纸上,赵义强则扛起大旗,将沉甸甸的文化传承使命接了过来。

  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来,运河号子作为活态的文化符号,无数次在运河畔唱响。洪亮高亢的号声引领着人们穿越古今。不过,脱离了船夫拉纤劳动场景的运河号子,怎么能常唱常新,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注意?这些年来,赵义强没少费心思琢磨传承中的创新。

  “首先是老号子中过于通俗的词,都进行了仔细的调整优化,曲调则保留了原味儿。再一个,表演形式也要变化,不能总是老一套。”赵义强分享道,在创作节目《水稳号儿不急》时,身边大伙儿齐心协力作词作曲、选拔演员,筹备舞美、灯光、道具,最后呈现出的演出艺术水准提升了一大截,“当时,我心里特别感动也很自豪,有这么多人助力,老号子有了新的艺术生命。”

  号子是劳动者的礼赞。除了演出,赵义强还将号子带到了中小学校园里。“后南仓小学、东关小学,潞河中学、运河中学……副中心很多中小学都开了运河号子的非遗传承课,特受欢迎。”在他看来,开设这门非遗传承课,不求孩子们唱得多好,主要是讲述这段历史,让孩子们了解运河号子中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今天的运河号子仍在不断变化,它正在随着副中心一起成长,这让我传承下去的劲头更足了。”赵义强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运河 大运河 北京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