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蓝色朋友圈”

做大“蓝色朋友圈”
2024年06月19日 05:42 媒体滚动

转自:天津日报

  “浪向15度,流向10度!准备入水!”巨大的屏幕上“风高浪急”,中海油海上油气平台导管架安装全过程的模拟仿真现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以往,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模拟依托自己的工作站,需要连续进行7天,在这里只要4小时。帮助完成这一转变的,是“天河”的超级算力。

  与海洋产业紧密相拥的不仅是算力,最近,随着“邮轮热”回归,滨海新区推出“邮轮+”计划,“邮轮+景区”“邮轮+酒店”“邮轮+音乐会”,展现海洋特色,丰富游客体验。从真实到虚拟、从海上到岸上,向海洋要发展,意味着智慧港口的全方位辐射、适港产业的成链集群、高新技术企业的“引”和“育”,“蓝色朋友圈”越扩越大,打开关于海洋经济的无限可能。

  我们常说,“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念好“海经”,不等于就海洋论海洋。海洋经济是陆海一体化经济,也是港产城深度融合的结果。站在更深层次审视,强化开放的海洋意识、融合的产业思维,会发现一片更大意义上的“蓝海”。东疆亲海公园的热度随着气温也在节节升高,赶海拾贝成为新风尚。近海又亲海,是生活,也是生产。在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项目生产现场,模块上焊花飞溅、场地中机器轰鸣。企业所在的天津港保税区,近年来形成了以海洋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海水淡化装备、港口航道工程装备、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五大领域为主,涵盖设计、制造、配套服务的产业体系。海上的文章,离不开岸上的“功力”;港,背后有产的支撑、城的保障。既做海上的文章,也做陆上的文章,让港与城的资源、生态、空间、产业协调互补、互联互通,海洋经济将“驶”向更深处。

  向海之路,也是创新之路。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关键技术是绕不开、避不过的一道关口。近日,在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一个叫“小海”的智脑大模型吸引了众多目光。在生产调度、物料和工单领域中,很多问题,只要发送给“小海”,通过“海工智脑”的计算分析,它就能给出答案,这样一来,基地的生产协同效率提升了15%左右。船舶制造、能源开发、海洋文旅……观察这些具体的发展抓手会发现,它们既是独立的篇章,也统一于创新的脚步中。

  以创新为“引子”,既推动传统产业的变革,又着力催生新经济、新业态,向蓝色经济要更高质量和效益,“一座城”和“一片海”的故事会更多、更精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海洋 天津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