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毕业设计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火花

用毕业设计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火花
2024年06月19日 05:21 中国青年报
    视觉中国供图    视觉中国供图

    恰是10年前,南国春夏之交的时节,我第一次参加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本科毕业设计答辩会。早上7点多,学校最大的答辩厅前便排起了长龙,不仅有传播学院的学生,还有其他学院的学生。当时,我作为入职深大不满一年的新教师,看到现场人山人海的场景,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表。

    第一次见到这个场面,我不禁疑惑: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答辩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它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如今,我已经带了将近10届学生的毕业设计,逐渐熟悉这一模式,也成为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骨干教师之一。

    自1997年在广告学专业试点推行起,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本科毕业设计便成为一大创举。时任专业负责人吴予敏教授根据深圳大学的定位,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本科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这一改革在当时的新闻传播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正是这种变革,为传播学院的学生打开了创新的大门。

    随后,毕业设计逐渐扩展到新闻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几个学生组成一个毕业设计小组,根据专业方向确认选题。选题来源是多样的,主要是学生个人兴趣生发的项目,也有企事业单位作为甲方布置的选题。选题类型各不相同,有商业类、社会公益类等。虽然正式启动毕业设计是在每届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七个学期,但不少小组早在半年前甚至更早,就组好了队伍,敲定了选题,确定了指导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每一年我都会指导1-2个毕业设计小组。

    2019年,我指导的一个小组选择了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社会公益项目。选题灵感源自团队中一位成员的亲身经历——其祖父正遭受阿尔茨海默病的严重影响,家庭因此承受着沉重的心理重担与照护挑战。团队成员期待借助毕业设计,增进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正确认知,呼唤社会对该病患群体给予更多同情与理解。在筹备初期,他们依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支持,深入探访了10户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并与多位专业社工进行访谈。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体会到患者及其家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包括社会偏见、护理者的重压以及养护资源的短缺。在毕业设计中,他们自主研发了一款以剧情为主要体验的密室逃脱游戏《迷失之屋》,并结合条漫、公众号推文等多元媒介,巧妙地普及健康知识。团队还将一套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手指操制作成视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推广。这一项目在网络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参与,手指操视频还被多家医院及社区播放。

    2023年的一个小组以深圳蛇口社区为对象,通过“叩门”的形式,推动社区青年居民走出家门,近距离探索并感受周围500米内的人文景观与生活故事,重拾并深化对“附近”的感知与情感链接,进而培育城市归属意识。由6个女生组成的小组频繁穿梭于蛇口社区的街头巷尾,通过走访,她们发现社区营造是连接居民与“附近”环境的有效途径,能够助力居民重新发现并构建社区的紧密联系。小组主动对接蛇口社区基金会与蛇口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寻求合作机会,以社区内富有特色的小微店铺为切入点,挖掘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社区人物故事和文化片段。通过在公众号发布社区故事、建立网络社群促进入户交流,以及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创意分享,小组成功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传播网络,有效传播了蛇口社区独有的温馨氛围与生活气息,吸引了蛇口青年的关注与参与。该团队历经15个月完成的这份毕业设计作品,不仅深化了公众对社区价值的认识,还意外地获得了多个商业合作意向与公益项目合作机会。

    每一次毕业设计答辩会,我都能看到学生们在历尽千帆之后,在舞台上展示项目成果时的那份自信和骄傲。这不仅是他们大学4年努力的结晶,更是学生们迈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一环。通过毕业设计,他们学会了如何在真实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如何与团队成员合作,如何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社会责任感。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能力,将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财富。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也从他们的激情和创意中受益良多。看到学生们逐渐成长,看到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作为指导教师,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与此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心火花。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过:“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好的教育是激发学生内心的一团火,是驱动学生主动创新和创造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力和激情。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和启发,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毕业设计改革,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本科人才,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探索路径。学院坚守培育实践创新人才的宗旨,将本科毕业设计这一模式延伸至专业硕士教育上,实施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差异化培养。特别是在健康传播、融合新闻等前沿领域,学院通过专硕毕业设计倒逼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根据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了一套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的产教融合模式,不仅强化了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还实现了从课堂教学到实习实训,再到毕业设计,最终促进学生就业的全链条贯通,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努力为社会输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作者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杨洸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19日 03 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毕业 传播学院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