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爽剧《墨雨云间》实现“珍珠自由”?服饰专家解码“珍珠妆”

逆袭爽剧《墨雨云间》实现“珍珠自由”?服饰专家解码“珍珠妆”
2024年06月18日 16:31 紫牛新闻

最近,古装大女主逆袭爽剧《墨雨云间》引发热议,其中女性角色的珍珠妆也颇为吸睛,这是实现了“珍珠自由”了?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黄强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爱美女子往脸上贴珍珠的做法在宋朝就已经出现,并且风靡一时。

《墨雨云间》姜梨珍珠妆

妆容之丽:粉面何妨珍珠妆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古代贵族女子对于妆容是十分看重的,精心打扮,梳理一番是每日的功课,尤其是对外活动时,必不可少的项目。《墨雨云间》中女主姜梨、姜若瑶、季淑然、柳絮、柳夫人、长公主,都是爱美之人,酷好珍珠妆,即在脸颊镶上数粒晶莹圆润的珍珠。

南薰殿历代帝后图像宋英宗后珍珠妆

珍珠妆来源于宋代,南薰殿历代帝后图像中,宋代皇后基本上都着珍珠妆,只是脸部珍珠妆点的位置,与珍珠数量有所不同。宋仁宗曹皇后戴九龙花钗冠,面贴珠钿,大珍珠九粒;珍珠耳坠也是九粒。珍珠身后两侍女,脸部靠近鬓角处贴珠钿,左右对称。珠钿七米粒,耳坠珍珠六粒。宋英宗高皇后,戴九龙花钗冠,面贴珠钿,左右对称,珍珠八粒。宋神宗后,戴九龙花钗冠,面贴珠钿,左右对称,珍珠七粒。到了南宋徽宗后时,面贴珠钿有所变化,鬓角珠钿七粒,在额头又有两粒,酒窝处各一粒。宋钦宗后鬓角珠钿六粒,其他同。宋高宗后珠钿,鬓角处四粒,不再是一字长条排列,而成菱形;额头也是菱形四粒,酒窝处各一粒。

南薰殿历代帝后图像宋神宗后珍珠妆

所谓钿妆就是花钿,额头的花饰,由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粘粘在额头。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说韦固妻:“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来尝暂去。”唐代花钿的流行,还与花钿可以遮掩瑕疵有关。武则天时,上官昭容偷窥武后,被武后用甲刀伤脸,昭容用花钿掩饰脸部伤痕。《酉阳杂俎·前集》记载:“今妇人饰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宋代帝后珍珠妆贴于额头的花钿,称额妆,又称梅妆、梅花妆、梅妆额,来源于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唐代吴融《还俗尼》云:“柳眉梅额倩妆新”。

《墨雨云间》长公主珍珠妆

《墨雨云间》中的“珍珠妆”,鬓角采用北宋的长条妆造型,额头部位钿妆,改在眉心,其妆形呈条妆,或星妆。宋代帝后的妆容名称并不叫珍珠妆,珍珠只是点缀,突出的是先施浅朱,后覆白粉,浅红色的飞霞妆。黄强认为,剧中突出珍珠,化妆师对宋代帝后妆容进行改良,按照现代的审美进行调整,其妆细腻,光亮。其实是尝试融合宋代审美形态,突出现代审美理念,以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为基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靓妆,这也是《墨雨云间》的亮色。

《墨雨云间》服饰品色

品色之服:人中龙凤朱紫贵

黄强表示,这是一部架空剧,即没准确年代,不过依据剧情中的中书令官职,幞头服饰等,时间框架在唐五代时期。赤橙黄绿青蓝紫,无论是朝堂上官员理政,还是日常生活装扮,紫红青袍朝堂上,大衫翩翩论政忙。其实这就是隋唐时期官服品色制度,即把颜色施之于官服上,以服色区别官员品秩等级。《文献通考》曰:“用紫、青、绿为命服,昉于隋炀帝而制定于唐。”朱熹曰:“至隋炀帝巡游无度,乃令百官戎服从驾,而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

隋唐官服圆领袍示意图隋唐官服圆领袍示意图

唐初因袭隋制,天子用黄袍及衫。后因天子用赤黄袍衫,于是遂禁臣民服用赤黄之色。并定亲王等及三品以上服大科绫罗紫色袍衫,五品以上服朱色小科绫罗袍,六品以上服黄丝布交梭双钏绫;六品七品用绿,九品用青。唐代服色虽然时有变更,大体以紫、绯、绿、青四色定官品之高低尊卑。品服制度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

唐代官服

《墨雨云间》官员上朝,以及中书令姜元柏与尚书仆射兼同平章事李仲南朝堂上唇枪舌剑,官员的服色分为紫、绯、青三个色系,三阶品级,以隋唐以来的品色制度,展现了传统服饰的等级差别。中国传统服饰的服色内涵,不仅是权力与运数的象征,也是“表贵贱,辨等级”功能应用,还体现了东方审美,青、白、赤、黑、黄五色为正色,由五色掺和而成的颜色为间色。古诗有云:“满朝朱紫贵,不是养蚕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剧中服饰除了男装的官服品色,以服色来分别官职大小。女装以艳丽著称,士人(学子)则以白衣为特色。出品方考量的是古代士子没有进入仕途时着白袍。《唐音癸签》云:“举子麻衣通刺称乡贡”。按唐制新进士皆白袍,故有“袍如灿银文如锦”之说。古代国子监学子有专门服饰,唐代用襕袍,形制则记录不详。《墨雨云间》对于国子监男生、明义堂女生制服,设计上进行了美化,采用了圆领白色袍服,内衬绿领。虽然说历史上没有女生与国子监士子组队岁试之事,因为《墨雨云间》是架空剧,信马由缰,只是为了剧情的需要。

剧中的人物服饰设计与角色贴合,薛芳菲经历生死感悟,冒名顶替姜梨,性格由温顺到冷静。被丈夫活埋,在黯淡灯光下,白色服饰,清冷而寂寥。上皇宫大殿为父伸冤,绿色纱衣外罩一层半透的黑色纱衣,营造肃穆氛围,又烘托出姜梨的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再嫁萧蘅服饰的明亮色彩,寓示人物性格与命运的转变,完成了她走向成熟的蜕变。服装塑造的人物形态美,与环境、性格融合后,就会对穿着者以及观赏者带来视觉美感,这就将服饰的形制提升到审美价值高度。

《墨雨云间》皇帝朝天幞头

幞头之奇:两脚朝天款式多——

黄强注意到,《墨雨云间》中皇帝上朝戴着一个两个脚(角)向上翘的帽子,这其实就是流行于唐宋时期的幞头,不过与唐代的垂脚幞头,宋代的展翅幞头都不同,这种幞头叫朝天幞头。《南薰殿历代帝后像》中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戴着类似的幞头。

五代后唐庄宗像李存勖戴朝天幞头

幞头出现于北齐,定型于隋,盛行于唐,鼎盛于宋代。幞头在唐代流行而且款式繁多,武德初年到开元年间百余年,幞头形制经历数次较大的变化,有平头小样、武家诸王样、英王踣样、官样等样式。幞头后面的两脚,变化也很多,主要是软脚幞头,中晚唐出现硬脚幞头。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两脚不再下垂,而是往上翘。五代优伶所戴的牛耳幞头,形制为软脚,两脚短阔,头部微尖。幞头在宋代称为主要首服,款式更多。又有花脚幞头、天角幞头(冲天角幞头)、高脚幞头、交脚幞头、局脚幞头(又称曲脚幞头、拳脚幞头、卷脚幞头、弓脚幞头)、展脚幞头(平脚幞头、舒角幞头)、长脚幞头、短脚幞头、簇花幞头等。

黄强认为,《墨雨云间》主要以五代为背景,服饰形制与审美以五代为参考,因此大燕皇帝的幞头以五代朝天幞头为模本符合时代特点,不过在造型上进行了美化,比历史图像中幞头两脚坚挺,圆润,皇帝形象高大威武,视觉上也更美。

《墨雨云间》庭院与亭

庭院之幽:庭院深深深几许

《墨雨云间》置景有多处庭院,女贞堂住宅群与庭院,姜丞相府的住房与庭院。春季花开烂漫,花红柳绿,池塘春草,鸟鸣禽欢;肃国公府第庭院,西风正紧,红枫似火,满庭秋色浓如霜。中国庭院景色、空间与剧情发展、人物故事紧密联系。黄强表示,中国庭院是中国人非日常的世界,本质上是将老子和庄子提倡的将自然中感悟到的心境寄托与庭园景观的个性化表现,体现建造人或居住人的审美。庭院是东方生活与美学的建筑意的外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观赏风景,又聚焦生活。李清照笔下的“绿肥红瘦”也是家常所见,即庭前的海棠、芭蕉、牡丹、竹丛等,远可望山,近可观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居住空间中,得到心理满足与情感愉悦。

《墨雨云间》肃国公庭院

“庭院置景,并非可有可无,不同的的庭院置景,是契合剧情的需要,故事的发展,人物的性格,正面烘托,背面反衬,强化与渲染。这里有文学的考虑,也有影视剧置景的美学考量。”给观众观剧以美感,也践行东方美学的生活化推广,让观众感受中国文化,重新打量凝聚在日常生活的美。黄强认为,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我们仔细,审视日常事物,那怕是很普通的一件物什,一件事情,都会有它的闪光点,以美学观点来审视,就会有美学价值。

《墨雨云间》庭院

总体而言,黄强认为,《墨雨云间》是架空剧,时间跨度,空间跳跃,创作以唐五代审美为基础,兼顾宋代审美。这就有了唐代官服、宋唐女服、五代幞头、宋代妆容汇集一起的情况,如果从历史来考虑,确实是穿越。然而用架空剧的构思,意在选择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服化道,集中展示,表现东方生活之美。唐、五代审美尚实,宋人审美尚意,唐五代生活美学视觉强烈,浓郁艳丽,宋代则细腻淡雅,飘逸委婉。于是剧中服饰的浓艳与妆容的淡雅,形成对比与反差,才需要用唐代服饰、五代幞头、宋代珍珠妆来表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九龙 唐代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