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能亲手触摸商代的文物,上海这场古代科技文物展放大招了

竟然能亲手触摸商代的文物,上海这场古代科技文物展放大招了
2024年06月18日 18:07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为什么辽代的木塔能历经千年而不倒?宋朝人穿的衣服竟然做工精细到现代人都无法复刻?中国人在造纸术发明前一百年就用上纸张了?商朝人烧制陶器,甚至都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秘诀了……拥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数不胜数,但文物背后蕴藏着的古人智慧和硬核科技,你都了解吗?

6月18日上午,奉贤博物馆2024年度大展“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正式开幕,共展出来自全国30余家文博单位的124件/组展品,展品涵盖古代纸张、瓷器、青铜器、丝织品、壁画砖、古代建筑模型等多个类目,展览共分“天地造物”、“溯古撷珍”和“灿若星河”三个部分,核心展示文物精美外表下蕴藏的古代科技,让观众在丝绸的华美婉约、青铜器的庄严浑厚、纸张的轻柔朴质和瓷器的光彩流转中,感受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深邃与深厚。

应县木塔等比例结构

走进展厅,观众很容易忽视入口处展陈的一张残缺且字迹不清的麻纸。它看起来毫不起眼,但背后却大有深意。这张西汉麻纸残片出土于甘肃敦煌悬泉置,在历史维度上,它的出现及应用比东汉时期蔡伦发明造纸术足足早了100年,有力证明了早在西汉时代,智慧的中国先民就已发明了纸张。

西汉麻纸残片

“当我们参观文物时,往往会惊叹于其精致华美的外表与高超的工艺呈现,但对于文物具体是如何制作的、背后蕴藏着何种工艺技术、它们的出现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进程有何关联等方面却鲜少有机会深入了解。因此,本次展览从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大海中精心撷取了几个片段,从原理、技术变迁等科普性内容切入,为观众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提供一个窗口。”奉贤博物馆馆长张雪松说。

为了让观众全方位感知文物背后的古代科技演变,本次展览还为观众提供了“亲密接触”的机会。在展厅“文物可接触”互动区域,陈列着5张纹路形状各异的商代陶片,观众可将手伸进玻璃罩中触摸这些陶片。据介绍,这些陶片均来自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距今已有3200年到3500年的历史,5张陶片间也有几百年的时间跨度,质感纹路呈现明显不同。

观众可亲手触摸商代的陶片文物 沈思怡/摄观众可亲手触摸商代的陶片文物 沈思怡/摄

观察与触摸,带来的不仅是观众与历史文物产生跨越千年时空的对望与连接,更关键的,是从陶片质感纹路由粗粝模糊转向光滑细致的触感变化中,观众得以感受商代几百年间陶瓷工艺技术的演变与精进。“随着古代科技不断突破,窑温从原始状态的800度、1000度,最终提升到1300度,人们也逐渐学会掌控烧窑过程中氧化液和还原液的用量,从硬度到色彩,石器在氧化状态和还原状态中呈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张雪松解释道。

利用展馆中的大幅墙面,这样细致专业的科普介绍都以图文并貌的形式呈现观众眼前,并与实体文物形成多点互动,更为直观地展现中国古代陶瓷、丝绸、建筑榫卯结构、印刷技术背后的科技文明性以及对现代技术的影响,让观众得以在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中对古代科技产生更深入的感知和理解。

比如,在“窑火沐光——古代瓷器制作术”展区,墙画展示了 4种中国古代典型的窑炉类型以及其不同的原理、烧制特征、流行时间、化学原理示意图等,下方则展陈了不同窑炉类型的典型瓷器文物。

在“峻宇巍峨 ——古代建筑制造术”展区,应县木塔的等比例木结构模型引人注目,仔细观察其繁复精细的结构,会被背后卓越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和力学性能所震撼。墙画也以文字、视频、结构图解等方式多维度展示了其“千年不倒”的原理,科普知识细致全面。

应县木塔的等比例木结构模型

汉代彩绘陶院落

“服章致礼——古代丝绸染织术”展区则以壁画、青铜器、布料、绣品、服饰等实体文物为载体,展示了从古老的缫丝技术到复杂的织造工艺,从天然植物染色到繁复的图案设计等多方面的古代中国织造技术,让观众深入理解古人是如何把一根根丝线交织成各式各样的纹理与结构,制造出轻如蝉翼的纱、厚重华丽的锦,造就变化万千的绫罗绸缎。

故宫博物院藏乾隆龙袍

北宋丝织品

繁复的图案设计体现古代中国高超的织造技术

现代科技注入展厅设计也让本次展览的“科技”主题更加深入人心。展厅第三部分“灿若星河”,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全方位、沉浸式的BOX体验空间,通过多通道的全息投影融合技术将“嫦娥”探测器、“玉兔”月球车、南极“昆仑”站、深海探测器等近现代科技成果投射到悬挂在空间各处的透明布幕上,让观众在近距离欣赏珍贵的古代科技文物之后,迈入由现代科技搭建起的独立空间,沉浸式感受当代中国在航天、探海、通信等领域的跨越发展和创新突破。

据悉,本次展期将从6月18日起持续至10月18日。值得一提的是,展览期间,展厅还将持续更新展品。观众将有机会看到汉代麻纸、西周伯各卣、西周墙盘、汝窑天青釉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龙袍等重磅文物,宝鸡周原博物院的折觥。据张雪松透露,8月初,国宝级文物西汉长信宫灯也将亮相奉贤博物馆。“这是一件家喻户晓的文物,其设计十分巧妙,宫女挡风的手袖实为隐形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极具审美价值 是早期环保理念的最佳体现,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对于即将开启暑假生活的中小学生来说,展览期间还可参与“小小讲解员”、“妙手匠心”等不同体验活动,了解展品背后故事,亲自动手还原古代匠人的神奇手艺。同时,还可以通过“智·游”STEAM系列活动,接触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微观世界探秘等科学项目,以不同方式,感受中华科技文明发展的灿烂辉煌,体会古代与现代科技交融碰撞的火花。

宋汝窑天青釉洗

春秋时期秦公镈

栏目主编:黄勇娣

来源:作者:沈思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物 文物展 上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