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3日和17日,驻坦桑尼亚大使陈明健在坦主流媒体《每日新闻》和《卫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优质产能助力全球绿色发展》,全文如下:
近期,有声音认为中国“产能过剩”,并对外输出“过剩产能”,矛头直指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产业。这到底是“产能过剩”还是“保护过度”?我愿向坦桑尼亚的朋友们介绍相关实际情况。
一、中国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第一,“产能过剩”论违背经济规律。产能多少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一国特定行业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或者出口量,很大程度上是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开展互利合作的结果,不能简单以相关指标作为衡量是否产能过剩的标准。个别国家将产能等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违背经济规律和全球化大势,加剧世界经济碎片化风险,不利于全球繁荣稳定发展。
第二,中国产能从国内供给侧看不存在过剩。中国近年来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钢铁等行业坚决压减产能,2023年,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逐季回升,四个季度分别为74.3%、74.5%、75.9%。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供给国内市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8.6万辆、949.5万辆,其中国内销量占比87.3%,国外出口量仅占12.7%。
第三,中国产能从全球市场消费端看不存在过剩。当前全球新能源产品的产能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各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也需要新能源发电、储能设施的基础支撑。
第四,中国相关产业优势在充分市场竞争中形成。中国新能源产业历经数十年发展,目前所具备的竞争优势根植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和丰富人力资源,也离不开企业对研发创新的巨大投入以及企业家的不懈奋斗精神,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全球竞争力。
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真正意图是遏制打压中国新兴产业发展,以“产能过剩 ”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阻止中国质优价廉的新能源产品进入全球市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利益,也会阻碍全球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
二、中国优质产能为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助推全球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中国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减排总计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折算碳减排量的41%。中国还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有效解决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中国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可及性,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成本。
三、中国优质产能有力促进中坦合作
坦桑尼亚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潜力,根据坦《国家电力系统发展总体规划》(National Power System Mater Plan),至2044年,坦新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12%。2022年哈桑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了关于绿色发展的合作备忘录,为两国新能源产能合作指明方向。
目前,中坦新能源合作已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电建承建的坦境内第一个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希尼安加50兆瓦光伏电站正稳步推进,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发电875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省2.6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2万吨。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投资坦太阳能光伏、风能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来坦考察市场机会。
我相信,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两国将深化新能源产能合作,助力坦绿色转型,激发绿色发展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