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医药外包公司泰德医药赴港IPO:GLP-1红利之下业绩却逐年萎缩

多肽医药外包公司泰德医药赴港IPO:GLP-1红利之下业绩却逐年萎缩
2024年06月18日 15:34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日前,多肽医药外包公司泰德医药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拟赴港上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泰德医药是全球第三大多肽合约研究、开发及生产机构(CRDMO),市场份额1.5%。

多肽代表一类独特的药物化合物,在分子结构上处于小分子和蛋白质之间。多肽可大致分为胰岛素多肽及非胰岛素多肽。自胰岛素面世成为第一种多肽类药物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胰岛素一直是推动多肽市场的主要动力。随着近年来,非胰岛素多肽类药物GLP-1的兴起与成熟,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药物接替胰岛素成为了拉动多肽市场增长的新驱动力

但关键是,泰德医药并没能乘到GLP-1类药物的东风,其营收于近三年增长停滞,且净利润与毛利率还呈下滑态势。

此外,其业绩主要来源核心子公司中肽生化曾是上市公司信邦制药的子公司。泰德医药现任的控股股东徐琪及李湘曾将公司高卖给信邦制药,后又将其低价买回。如今,徐琪及李湘莉又将泰德医药推向资本上市。

未能吃到GLP-1类药物红利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销售收入计算,全球多肽药物市场从2018年的607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89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1%,并预计将进一步增长至2032年的2612亿没有,复合年增长率为12.6%。

其中,GLP-1类药物的需求增长是核心推动因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销售收入计算,GLP-1类药物于2023年占全球多肽市场份额的43.5%,预计2032年进一步增长至49.7%。

因此,这也拉动了全球多肽CRDMO市场的快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销售收入计算,该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6亿美元增加至2023年的3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8%,预计203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8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2.0%。

但从业绩表现来看,泰德医药似乎并没有吃到GLP-1类药物带来的增长红利。

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泰德医药实现营收分别为2.82亿元、3.51亿元和3.36亿元,同比增长为24.47%和-4.27%;实现净利润8030万元、5400万元和4890万元,同比下降48.70%和10.43%。

在行业整体以20%的增速增长时,泰德医药2023年的营收竟然还出现了负增长。

具体来看,泰德医药中国内地收入从2022年1.01亿元减少26.9%至2023年的7410万元。

对此,泰德医药解释为,多肽类管线研发较往年大幅度放缓。受近年医疗行业融资金额下降影响,迫使其客户专注于商业化成功率较高的少数管线产品。

其实,这些反映一个问题。泰德医药挣的其实是行业红利产生的泡沫,其本身无明显竞争优势。但当整个行业受阻时,泰德医药反而被同行们远远甩去。

如,对比其同行对手行业标杆药明康德。2023年,药明康德寡核苷酸和多肽业务(TIDES业务)与泰德医药呈截然相反,呈继续放量态势。2023年,药明康德TIDES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34.1亿元,同比增长64.4%。截至 2023 年末,TIDES在手订单同比显著增长 226%。

此外,泰德医药的客户群窄,对单大客户依赖程度高。

据招股书,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泰德医药前五大客戶分别贡献了总营收的36.5%、44.8%及48.3%。其中,最大客户对泰德医药的营收占比更是逐年增加,分别为12.2%、15.4%及20.9%。

只要客户需求变动,营收便会迅速受影响。泰德医药2023年的营收下滑便是受此影响。

据招股书,泰德医药每名客户的平均收入从2022年的52.8万元减少10.4%至2023年的47万元。其中,主要减少原因是三名主要客户的需求大幅减少。2022年至2023年,泰德医药该三名客户的总收入贡献减少3400万元。

泰德医药的盈利能力也在持续减弱。据招股书,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泰德医药毛利率分别为57.1%、57.3%、53.5%,净利率分别为28.5%、15.4%、14.5%。

曾被上市公司信邦制药贱卖

特別是,还未上市,泰德医药的估值已明显被高估。

据招股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泰德医药注册股本为1.25亿元,包括1.25股每面值1元人民币的非上市股份。经过两轮认购,泰德医药每股成本为22.5元/股。即,泰德医药上市前总市值为28.125亿元。

而2023年,泰德医药净利润已降至4890万元。即,泰德医药的净态市盈率为57.51。而与同行标杆药名康德对比,其市盈率仅12.84。

在此之前,泰德医药现任的控股股东徐琪及李湘曾将公司高卖给信邦制药,后又将其低价买回。一来一回,泰德医药的估值提升。

泰德医药前身为中肽生化,泰德医药实控人李湘2001年8月创立。泰德医药另一实控人徐琪于20023年6月加入中肽生化。

2015年,信邦制药为丰富业务,拟以20亿元收购了中肽生化。12月,信邦制药完成收购。中肽生化及其子公司由信邦制药全资控股。

五年时间过去,到了2020年,信邦制药确低价把中肽生化及其子公司又卖回给了徐琪和李湘。

当时,信邦制药表示,鉴于新冠疫情挑战、多肽业务市场状况和中肽生化需大量研发投入的原因,公司决定将中肽生化及其子公司剥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信邦制药对中肽生化及其子公司可以说是贱卖。

徐琪和李湘成立如今的泰德医药,再以7.5亿元就将中肽生化及其子公司给买回了。

五年时间,一来一回,中肽生化及其子公司差额高达12.5亿元。

到了现在,徐琪和李湘又想将泰德医药推向资本市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