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花弄草”走出大国工匠

“侍花弄草”走出大国工匠
2024年06月18日 15:01 北京晚报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记者走近两位行业佼佼者,他们的本职工作刚好都与“植物”有关。因为坚持和热爱,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稳扎稳打,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工匠楷模。

  药草幽香 古韵新生

  ▍刘颖 北京市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 中药炮制与配制工

  辨百味药材 守护用药安全

  刘颖将头发在脑后绾成松松发髻,行动间,身上萦绕着淡淡的中草药清香。自十九岁那年走上工作岗位,二十四个春秋倏忽而逝。伴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她也从一名“小白”,成长为质量副厂长,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选择中药学,缘于刘颖幼时对植物的兴趣,也受到爷爷、母亲等家人喜好的影响。从学校毕业后,动手能力不错的她,进入北京市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在老师带领下,一头扎进草药的海洋。

  笼统来讲,刘颖的日常工作包括鉴定、炮制两部分。鉴定,即对厂子所进原材料的真伪优劣,逐品种、逐批次进行检验评判。从大小质地颜色断面,到各类理化指标分析,这项工作十分繁杂,需要精心细心,日复一日地积累经验知识。

  “绝不让任何假药、劣药从我手中流出!”刘颖深知,鉴定者是产品质量的把关人,每天工作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练就了能够判定三四百种原材料的“火眼金睛”。

  炮制,则更讲究从业者的“悟性”。从“原药材”化身至能够按方抓取的中药饮片形态,其间需要各种工序加工。辅料选择要相称相宜,火候丁点儿差不得。

  在一次“挑战大工匠”比赛中,一道题目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砂烫骨碎补”中药饮片的炮制。主材骨碎补,是一种蕨类植物的根茎,生品质地比较坚硬,经过砂烫会膨化起来,后续更易煎出有效成分。辅料河砂,需炒到一个灵活的状态,再将骨碎补放入,以中间没有硬芯,药又过火为最佳。刘颖巾帼不让须眉,胆大心细,下手稳准,完成得恰到好处。

  练廿年技艺 传承中医文化

  深耕行业二十余年,刘颖可以说较为完整地见证了中药行业的发展创新。

  就拿炮制设备能源来说,从最早的煤,到后来的油、天然气,再到如今的电磁。每个新设备,都需要重新对生产工艺做出验证。“我们将品种工艺固定下来,做出指导书,让炮制工人能够迅速上手生产。”

  行业规范方面,刘颖历经了4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在她印象中,2014年的GMP认证,是历史上中药饮片行业认证最为严格和内容改变最多的一年。她放弃休息日,与同事们咬紧牙关,团结合作,一字一句重新修订旧文件,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新内容,完成文件修订和新增工作。

  多年来,刘颖跟随京帮炮制技术传承人苏桂云,潜心研习中药炮制技术,利用“燕京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这个平台,炮制生产胆南星等优质的京帮中药饮片,将独具特色的“燕京十五味”进一步发扬光大。

  “中药饮片,可以说是中医药疗效的基础,在治疗中,能否按医生处方配伍,达到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材是否地道,炮制是否规范。”越是深入了解,她越是心存敬畏,“中医药学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此也很感兴趣,我们会在一些科普活动中为大家讲解浅显的中医药知识。能从事这个行业,用所知所学帮助身边的人,我是非常自豪的。”

  “植”此青绿 增彩保育

  ▍杜建波 北京市植物园(国家植物园北园)花卉园艺工

  识千种植物 心系每处角落

  顺义区高丽营镇,白良路东侧,植物园的苗圃基地郁郁葱葱。正赶上雨天,一排排高低树木、土盆花草,畅快舒展着枝叶。

  “刮风雨雪更要巡视,谁没看着都不放心。”杜建波打着伞,脚步在水坑上踩出一个个涟漪。基地门口这条窄窄的土路,他已经走了十年。而这只是植物园多处基地之一,以往近三十年职业生涯中,他参与了植物园全部苗木基地的筹备与建设工作,经手栽植养护推广的植物达几十万株。

  1995年,十八岁的杜建波从北京园林学校毕业,分到植物园工作。刚上岗,就跟着师傅搞植物普查。简单来说,将园区范围内所有的植物,是什么、在哪里、有多少等,都细细收录在一块块局部地图上,最终形成园区的整体情况。

  这样的普查,对新员工来说意义非凡。学校再怎么教,毕竟不如实地所见。“大部分植物,我都不认识。更别提一些细化品种,比如光杨树就近十种!”杜建波记笔记、买资料,空闲时回头对照,将上千种植物牢牢装在脑子里。

  普查之余,年轻员工还要跟着师傅学习苗木繁育、嫁接、扦插、修型……迅速成长为技术多面手。几年后一次公园系统修剪比赛,杜建波夺得冠军,第一次体验到切实的成就感,“觉得自己还挺擅长园林工作。”

  山水相依,年华摇曳。那些用脚步丈量土地的日子,杜建波和同事们熟悉园区每一处角落、悉心欣赏每一簇盛开的花朵。“我们最喜欢东北角的树木区,不但凉爽,树上还会结好吃的猕猴桃……”他哈哈大笑,思绪间浮动的是那绿意盎然的青春。

  育万株苗木 扮靓城市风景

  基础工作上手后,杜建波开始负责管理设在园区外的苗木基地。

  他介绍,这些基地大致有两方面作用,一为“后备军”,园区或公园系统内需要丰富品种、替换植物时,可从基地运输栽种。举办各类活动时,也可迅速运输盆花布景。

  更重要的作用是科研科普,植物园虽属公园系统,却不完全等同于传统公园的休闲娱乐功能,还承担着保护我国植物多样性,讲好中国植物故事的重要使命。

  以如今他所在的高丽营基地为例,数年前,在海棠专家郭翎带领下,建设了海棠种质资源库。2020年,植物园的海棠种质资源库入选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名单。“园区保存海棠种子,种苗就种在基地,现在有近200种海棠。”

  身为首都园艺人,杜建波和同事们多年来不断引入优良植物品种、研发培育新品种,为首都绿化提供更多选择。像三环隔离带中的“红梅朗”月季,火红的小碎花十分灵动,这就是引入后广泛应用的。“使用某种植物,要考虑开花、落叶、变色时的状态,养护成本、病虫害防治等。”可以说,街边点滴风景,无不倾注着园艺人的心血。

  除了引进来,还要走出去。“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园丁香,色泽金黄,香气馥郁,推广到很多城市都得到认可。还有我们亲手繁殖的海棠,推广到新疆后表现很好……”而运出基地的苗木,总是会让他牵挂惦念。“有次去南方出差,听说隔壁城市有从我们这儿出去的苗木,还专门绕路去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草木花卉,是园艺人精心呵护的幼崽孩童,也是互相陪伴的伙计朋友。上世纪90年代末,植物园修建温室,要移走一棵粗壮的鹅掌楸。挪树时,一位老师傅默默掉了眼泪——那是他亲手种下的树。

  这个瞬间,令杜建波久久难忘。“我也有自己种的树,植物园里最老的海棠,都是以往师傅手把手教我们,嫁接过来的。”他双手比划成一个圈,“从细细的小苗,已经养成这么粗了。当年老师傅的心境与羁绊,我也越来越能体会了。”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魏婧 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