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的秧歌舞

节庆的时候,经常在广场、步行街、宽广的马路上见到人山人海围成一大圈,圈内有秧歌队领队,组织来自不同地方的秧歌队,穿着各式各样的舞蹈服装,锣鼓喧天、唢呐声声。领队指挥着一队队装扮非常漂亮的姑娘和一队队英俊的帅哥扭起秧歌跳起欢快的舞蹈,同时穿插着不同的节目,或有男女深情对唱、个人的朗诵和众演员的吆喝,或有跑旱船、腰鼓齐阵和霸王鞭的武艺结合、踩高跷……总之,秧歌带给了我们笑声和喜乐。

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想弄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秧歌?为什么陕北榆林、延安的父老乡亲尤其推崇秧歌?我特意找到陕西省著名作家高建群,一问究竟。高建群老师娓娓道来:“可以说秧歌是四种主流文化融合和历史演变而成。”他介绍,首先秧歌起源于农事劳动。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劳作过程中为了减轻劳作之苦而唱歌曲,逐渐形成了秧歌。另一种说法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黄河岸边的百姓在奋力抗洪取得胜利后,高兴地拿起工具当道具唱歌跳舞以表达喜悦之情,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和舞蹈动作的组合逐渐形成了秧歌。第三种说法则认为,秧歌可能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延安府志》中有“春闹社,俗名秧歌”的记载,说明在古代的某些地区,人们通过歌舞形式来举行祭祀活动,进而演变成为秧歌这种艺术形式。此外,还有观点认为秧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时期和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之中,如上古神话的影响、“阳歌”之说以及傩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结合等。正是这种多元文化促成了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秧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舞队人数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根据角色的需要手持相应的手绢、伞、棒、鼓、钱鞭等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各地秧歌的舞法、动作和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浑,有的柔美俏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也正是在这热闹非凡的时候,那些帅哥美女也在互相寻找心仪对象,舞动青春,绽放个人魅力。既有表演性的,也有自娱性的,自娱娱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秧歌接地气,特别是在北方,每逢春节,无论城镇还是村屯,都有秧歌队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在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中回荡。到如今,扭大秧歌已经是遍布甘肃、青海、陕西以及东北各地的民间娱乐活动。过去农村过年,一是图“喜兴”,二是讲面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能够掌握传统秧歌技艺和纯正舞蹈风格的民间艺人已寥若晨星。秧歌舞蹈不仅承载着人类艺术文化的结晶,还承载着广大老百姓丰富情感的表达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保护和传承好秧歌势在必行。(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