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近8000亩杨梅陆续成熟

衢州近8000亩杨梅陆续成熟
2024年06月18日 01:02 媒体滚动

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林敏 文/摄 通讯员 毛莉华 雷靖) 六月杨梅,人间至味。近日,记者来到江山市大陈乡早田坂村的才平家庭农场,看见前来采购杨梅的客人一批又一批,很是热闹,不少来晚的只能改天才能买到。

  “今年价格和去年同期差不多,统货70元/公斤,每天都不够卖,客户基本上是提前3天预订的。”才平家庭农场农场主徐才平介绍,农场一共种植了200多亩的东魁杨梅,其中30多亩布设了大棚,这些杨梅6月初开采,比露天种植的采摘期提前大约两周,“我们家的杨梅一斤都不用自己送到市场上去卖,全是客户上门买走的。”那么,才平家庭农场大棚杨梅“一梅难求”的秘诀在哪里呢?

  穿上“盔甲”的大棚杨梅

  站在山脚向上望,记者看见苍翠的山体上,连片异形的钢架大棚格外引人注目,远看像是在杨梅树上方覆盖了片片“盔甲”,科技范儿十足。

  走进棚内,眼前遍布着树形高大的杨梅树,颗粒饱满、红得发紫的杨梅挂满枝头,工人们爬上三四米高的杨梅树,借助工具,挑选红透的果子摘入篮中。

  2011年,从事建筑工程行业的徐才平投身农业,他承包了家乡的200多亩杨梅山,准备大干一场。对农业满怀热情的徐才平,碰到的第一个“敌人”就是天气。

  “杨梅成熟的季节,总是赶上持续降雨,刚准备开摘便开始下雨,等到果子掉得差不多了就天晴了,辛辛苦苦一年全部白干。”这样的心痛场景,徐才平连续经历了三年。

  2014年,徐才平在考察台湾现代农业时,受到当地先进的设施农业启发,他开始试验在自家陡峭的杨梅山上搭建1亩左右的简易避雨棚,效果立竿见影,落果情况减少很多。

  之后,徐才平又陆续投入200多万元,在山体上搭建了30亩大棚,有效降低了天气对杨梅的影响,减少了采前落果和腐烂,同时通过调控棚内水分、增加温差等方式,提高了棚内栽培的杨梅糖度,更延长了杨梅采收期。

  “最近,每天都有1000斤左右的大棚杨梅成熟。”徐才平相告,设施农业一改农业靠天吃饭的状态,等农场1万公斤左右的大棚杨梅采收结束,刚好迎来露天东魁杨梅大量上市,可实现错峰销售。

  “这是全市首个,也是全市面积最大的大棚杨梅种植基地。”衢州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受成本等因素影响,避雨栽培杨梅的种植户较少,目前除了江山市之外,开化县还有5亩左右。

  管理模式反其道而行

  得益于设施大棚,徐才平的杨梅实现提早上市,可是口感好不好才是决定客户是否买单的关键因素。徐才平坦言,他承包的杨梅山毗邻两个大水库,水蒸气充足,昼夜温差大,地理位置优越,且杨梅树都是40多年前种下的老树,品种也是受市场欢迎的东魁杨梅,但因为不懂种植技术,最初种出的杨梅很酸,外形不佳。

  “一点都不懂,我就去这批杨梅树采购地黄岩取经。”徐才平辗转在黄岩当地一座座杨梅山上,看到哪家的杨梅长得好,就虚心向农场主请教种植技术,并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农场教学杨梅枝条修剪手法。

  在学习和自我摸索中不断精进种植技术,徐才平通过几年努力,目前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如今,他反而成了黄岩不少杨梅种植户的座上宾,受邀去当地指导杨梅种植。

  “要想杨梅好吃,用肥也很关键,很多散户喜欢用复合肥,其实钾肥才是关键。”徐才平还介绍了几个和别人不同的种植心得,比如大多数人都是杨梅采摘后修剪枝条,而他却偏偏是杨梅结果时。此外,对于大棚杨梅的人工授粉、温湿度控制等,徐才平也在慢慢摸索中形成了一套成熟方法。

  “人工越来越难雇,目前的杨梅树太高大,采摘极不方便。”徐才平说,接下来,他要对农场内200多亩杨梅进行矮化处理,让树形保持在2米左右,方便采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