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质疑姜萍但阴谋论大可不必

可以质疑姜萍但阴谋论大可不必
2024年06月18日 00:00 新京报

  ■ 观察家

  没必要在一个星期的新闻发酵里,就急着要发现一个天才,或是揪出一位“造假者”。

  学服装设计的17岁中专女生,闯进某知名全球数学竞赛12强。近日,“天才少女”姜萍的故事在全网引发热议。但或许如任何一个公众人物的宿命一般,姜萍在近些天也迎来了大量的质疑。

  有些人翻出了疑似姜萍考试分数的成绩,并质疑姜萍为何此前成绩并不突出,却突然在这个竞赛中成绩惊人;有人质疑在一些宣传照里,姜萍的板书似乎有错误;也有人说比赛是开卷的、成绩是姜萍作弊的结果等。

  姜萍当然是可以质疑的,学术领域有质疑才正常。别说姜萍哪怕是成名已久的行业巨擘,也免不了常常被拿来审视。姜萍作为一个暴得大名的年轻人,其故事甚至比小说更有戏剧性,没有质疑倒显得不正常。

  但将质疑上升到阴谋论则大可不必。有些网友的想象力飞驰,把这次参赛说成是个布局已久的计划,师徒二人联手打造一个“逆志”故事,就为了达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云云,这可能就有点儿离题过远了。

  相比于合理的学术质疑,阴谋论往往难于自证、无从辩解,对个人名誉的伤害极大,也很容易对参赛选手的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既然比赛还在进行,人们不妨多一点儿耐心,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围绕姜萍的种种毁誉,其实都反映出大众舆论对专业数学还是相对陌生的。在姜萍出圈之前,不少人对这个比赛可能并不熟悉,对于姜萍水平的评估也不是直接参考试题,而是同场竞赛中“第一名是谁”“她后一名是谁”,用一种简单的参照系来定位。

  在对姜萍的质疑里也能看出这种陌生,比如“考试开卷,姜萍可能作弊”。按这个说法,考试机制既然有这么大漏洞,那么任何人都有可能作弊,这个比赛还有何公信力?为何还有那么多专业人士参加?

  也正因为这种陌生,对姜萍很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造神,另一种就是诋毁。一些网络评价要么动辄就将姜萍捧成不世出的天才,出现各种名校对她破格录取的假新闻;要么就是最近几天发生的,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中专生”能逆袭。

  事实上,公众对专业学术领域的围观,很有可能是失真的。一位学术人物,其真实功力如何,终究还是需要在专业领域里、在专业同行的围观下来定义。人们出于经验的理解、出于想象的附会,在复杂的现实、在门槛极高的专业领域面前,可能会谬以千里。

  学术生涯是漫长的,姜萍还很年轻。人们倒也没必要在一个星期的新闻发酵里,就急着要发现一个天才,或是揪出一位“造假者”。

  相信随着她的出圈,必然会有专业人士对她更加全面地审视,也会有更多的竞技舞台在等待她,这些都将会对姜萍作出更专业的评估。人们不妨把评价权交给学术共同体,也收束一下阴谋论的想象力。

  □夏研(媒体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