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讲好查海故事 传承中华文明

阜新:讲好查海故事 传承中华文明
2024年06月12日 05:55 媒体滚动

转自:辽宁日报

查海遗址出土的龙形堆石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龙形象。本版图片由本报特约记者姜楠摄 查海遗址出土的龙形堆石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龙形象。本版图片由本报特约记者姜楠摄

在查海遗址博物馆,参观者戴上3D眼镜领略8000年前查海人的生活场景。

古老的查海文化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查海遗址博物馆。 古老的查海文化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查海遗址博物馆。

本报记者 李 越

核心提示

6月7日,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在阜新召开,国内考古学专家及学者20余人齐聚一堂,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共同探寻查海遗址历史价值,并围绕查海遗址群的文化内涵阐释、保护利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献言献策,为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中华龙图腾起源贡献智慧与力量。

查海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重要实证,对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当前,阜新市正处于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阜新市把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文旅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地域文明历史研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出更多生动展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文旅融合标志性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阜新市将秉承“厚道阜新”精神品格,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让阜新成为展示中华文明、东方神韵的重要窗口。

查海遗址群“扩容”

阜新历史文化悠久,是一座拥有着深厚底蕴的城市。查海遗址一经问世便得到世人关注。

近年来,随着查海遗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阜新以查海遗址为中心构成的查海文化遗址群,在不断扩容。查海遗址、他尺西沟遗址、贾家沟西遗址、程家梁遗址、朝力马遗址、太平西遗址……这些遗址,保存完整,历史文化价值突出。

查海遗址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北查海村西南约2.5千米的扇形台地上,是辽河流域年代较早、保存完整、文化内涵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聚落遗址。1996年被确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查海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源头,是红山文化根系之一。

他尺西沟遗址,文化性质与查海遗址相同,发现的石雕神人面像、陶器上龙形浮雕和玉器,更加丰富了查海文化内涵。

贾家沟西遗址,是阜新发现的相比查海遗址更早的文化遗存,为探索辽西地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宝贵的考古学资料。

与此同时,在程家梁遗址、朝力马遗址、太平西遗址,地表遗物都发现了“之”字纹陶片等,根据遗物分析为查海文化类型遗址。

近两年的调查中,对于查海文化遗址群的认识仍在更新。

“目前调查发现查海文化遗址群的数量为19处,新发现占比达到73.68%。集中分布于低山的丘陵地带,以查海遗址所在的努鲁尔虎山东部尾脉的边缘分布最为密集,发现有14处遗址。同时在医巫闾山西侧、大青山北部余脉、乌兰木图山群也有零星发现。”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主任、副教授郑钧夫表示,这说明阜新地区查海文化的遗址数量是非常丰富的。

不仅空间范围广,时间跨度也较长。郑钧夫说,从查海一期遗址到查海三期遗址大概延续在500年至600年间的时间里,这些遗址非常均匀地分布在阜新地区,这说明阜新地区的查海文化有非常好的连续性,而并非昙花一现的过程。

“早期人类对于土地开发利用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也说明当时阜新的自然条件,对早期人类是非常友好的,尤其适合早期农业社会人口的活动。”阜新市文物局局长王立辉说。

“中华第一龙”借势“腾飞”

龙出辽河源,今朝更好看。

查海遗址距今已有8000年,彼时,查海人在广阔的原野上建造了“中华第一村”,堆塑了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石龙”,制造了以贴塑浮雕手法饰窝点纹为鳞状纹的“类龙纹”陶器。

这里出土了“世界第一玉”“中华第一龙”,被考古界誉为“玉龙故乡 文明发端”。今年是中国农历龙年,查海遗址和“中华第一龙”借势“腾飞”,进一步提升了查海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去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阜新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深入开展查海文化遗址群的文化挖掘、考古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最新的理论成果,也让社会各界多维度感受到“中华第一龙”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今年,“中华第一龙”“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热度持续攀升。

“龙源阜新 查海寻根”龙年我为“中华第一龙”打卡活动,让广大市民在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中领略查海文化,探寻阜新“龙文化”密码,感受中华民族龙文化的无限魅力与历史的博大精深。

热爱家乡、热爱文旅、极具正能量的阜新文旅“推介官”和“推介团”参与其中,带着生动精彩的讲解推送和细致贴心的打卡攻略,通过自媒体空间向更多“云端”观众传播展示了阜新“中华第一龙”的重要地位和深厚内涵,带领大家开启“线上打卡”。

前不久召开的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上,阜新市展厅以“龙源阜新”为主题,生动展现了阜新查海文化及其历史深度,让“中华第一龙”的故事在更大范围,被更多人所知晓。

让文物和遗址本体“活起来”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查海遗址博物馆,在把凝结着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的同时,不断加强研究和利用,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8000年前的查海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资源,不仅需要我们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更需要积极推动文化保护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利用。查海遗址博物馆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可让文物和遗址本体都“活起来”,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弘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建于1992年的查海遗址博物馆,是对外开放的一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是查海遗址的保护、展示、研究和宣传机构。博物馆于2021年进行改陈布展,数字化提升,旨在更好地满足游客所需。

“每逢节假日,博物馆的客流量都明显增加。”查海遗址博物馆馆长李井岩说,在这里,人们可以戴上3D眼镜,探寻查海人的衣食住行;可以在互动区拿起石铲,体验农耕生活。该博物馆也在持续发挥教育功能,讲好查海文化内涵,让每一位游客都有所收获。

未来,该博物馆还要与时俱进,提供优质丰富的文旅产品。“可通过AI、AR、VR等方式,做优数字文旅,让文物活起来。”阜新市文旅局副局长何冬艳说,可从游客追求参与体验的互动性角度,复原部分房址,再现8000年前查海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可通过“盖一座查海人的房子、做一顿查海人的午餐、制一个查海人用的陶器、碾一碗查海黍粟”,开发沉浸式体验游项目,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需求。

高品质谋划文体康旅融合

古文化遗址、遗迹是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可作为文旅产业的核心。查海遗址作为北方辽河流域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空间。

近年来,阜新市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创新思维,用长远眼光,用好文化资源,讲好查海故事,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助力阜新经济增长。

“查海遗址周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未来可以以点带面,走高品质文体康旅融合发展之路。”阜新市文旅局局长杨简旭说,查海遗址东部是周家店林场的万亩油松林,周边有各种野花、野果和野生动物,四季景色宜人,是个天然氧吧。海棠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风光旖旎,可春季赏花,夏观云海,秋看红叶,冬踏琼雪。日前,德力格尔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获评全国5C营地,为辽宁省首家。宝地温泉小镇“以温泉为特色,以文化艺术交流、后农业文明体验于一体”,是集多业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小镇。

“未来,可全力打造查海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发展文化考古游、生态休闲游、娱乐体验游、民族风情游等,积极开发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形成具有多元文化和地域特征的查海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杨简旭说。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而查海文化遗址则是阜新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查海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文化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新时代阜新的精神标识。这也是阜新市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奋力夺取新时代“辽沈战役”阜新战场全面胜利的底气所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阜新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