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支教研学,呼唤更有诚意更有意义的打开方式

工人日报:支教研学,呼唤更有诚意更有意义的打开方式
2024年06月12日 06:46 澎湃新闻

偏远山区不容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卖惨式”消费,公益志愿服务也好,研学活动也罢,都呼唤更有诚意、更有意义的打开方式。以更强的社会责任精准对接社会需求,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据6月9日潮新闻报道,暑假临近,不少研学机构推出的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已售罄,甚至还有候补者在排队。记者调查发现,受商业利益驱使,一些研学机构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并借此推出“7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机构项目。在这些机构的渲染下,大凉山似乎成了“公益支教的秀场”。

昔日的大凉山曾被视为“贫穷”的代名词,如今当地所有贫困县已全部摘帽,“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的愿景正逐步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支教研学机构依然舍不得放弃这个卖惨的“富矿”,打着公益、志愿的旗号售卖商业化的支教研学产品,“1万余元的团费不包括交通费用,食宿仅占两三千元”“项目毛利达70%”,其暴利程度可见一斑。

本质上看,这是一种变了味的支教研学。花钱参与支教研学项目者,可以获得志愿服务时长、调研报告、社会实践经历等,以便于申请留学、择校、评优等;相关组织机构则在这一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而当支教研学者蜂拥而至,对当地相关学校和孩子来说,难免疲于应付,甚至可能伤害孩子们的朴素情感。

新闻中反映出的问题,其实是近年来多地暴露出的支教研学领域乱象的一个缩影。相关机构将公益支教包装为支教研学,巧妙避开了支教活动的公益性质,而试图以研学之名为其披上商业化的外衣。当支教团队成了交钱就能来的“草台班子”,不仅涉嫌对报名者构成欺诈,还可能辜负了公众对志愿服务的信任,甚至造成对公益精神的亵渎。

支教活动作为一种志愿服务,真诚、自愿、无偿、奉献是其核心内涵,具体实践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教授孩子们一些课本知识,还应该包括关注、感受地区发展差异,致力于改变和解决当地一系列现实问题,通过与当地人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为落后地区带去新的理念,同时实现个人成长等。

正规的研学活动,则主要通过亲身参与实地考察、调研和实践活动,提升知识水平和发展综合能力。它不是蜻蜓点水式的走马观花,不是带有猎奇目的的参观和旅游,而需要兼顾对所到之处的环境和当地人的影响,尽可能做到克制地打扰、谨慎地介入。研学地点、实践方式的选取也十分关键,要跳出“走出校门”“到此一游”的层面,真正成为传统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不久前,一些摆拍卖惨、虚假营销的“大凉山网红”被惩处,这为那些以卖惨来博眼球、赚流量的人敲响了警钟。偏远山区不容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卖惨式”消费,公益志愿服务也好,研学活动也罢,都呼唤更有诚意、更有意义的打开方式。

一方面,职能部门要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真实呈现落后地区近年来的改变与进步;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学校等也要着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避免出于博取关注、获得物资等目的的妥协,拒绝接待将学生当成支教研学道具和背景板的相关活动。此外,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支教研学活动的监督规范力度,在项目审批、人员遴选培训等方面从严“过筛”,精准识别那些以盈利为目的、忽视实际质量的项目,这是对项目参与者负责,对项目实施地的孩子们负责,对公益支教事业负责。

从家庭式幼儿园到民营老年公寓,从支教研学机构到海外留学中介,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商业运营,化解相关民生领域的细分问题。然而,面对一片片新蓝海,相关机构眼中显然不能只有利益,而需要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用几年的时间,做一件影响一生的事”,这是对支教志愿者初心的贴切诠释,也应当成为相关市场主体的座右铭——以更强的社会责任精准对接社会需求,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