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是“五篇大文章”基础

数字金融是“五篇大文章”基础
2024年06月11日 07:54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杜肖锦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发展和壮大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4年,“五篇大文章”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凸显其重要性。

作为“五篇大文章”的压轴之作,如何写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在近日举办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数字金融是基础

“数字金融是‘五篇大文章’里的压轴之作,是很多创新的出发点。”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海洲表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一些公司如Paypal、Citadel Securities正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要竞争对手,中国先进的数字金融企业也在快速成长。

从银行业看,数字金融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工商银行创新数字金融发展新模式,2023年,数字化业务占比99%以上。依托企业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打造“融E云”对公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招商银行逐步建立金融服务生态圈,探索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智能化应用在智能客服、流程智能化、质检、海螺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场景实现全职人力替代超1.7万人。

“数字金融是‘五篇大文章’的基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指出,数字化既包括产业、经济、社会的数字化,也包括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两者缺一不可。

黄海洲表示,数字金融未来一大关注点是数字特别提款权(Digital SDR)。在数字货币时代,数字SDR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弥合数字鸿沟

数据显示,2023年上市银行持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工商银行达272.46亿元;建设银行为250.24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均超过200亿元。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的信息科技投入均超过80亿元。

如何弥合数字鸿沟?张健华认为,答案在于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便利,使中小机构同时搭上数字时代的快车。传统金融业的基础设施包括支付清算网络、交易场所以及为交易提供服务的交易清算机构等,也包括监管、会计、法律等制度安排。在数字金融领域,算力、算法以及数据等都有基础设施建设,但制度安排显得更为重要。总体来看,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但在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外包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张健华认为:“小机构的科技能力远不如大型的科技公司,这就需要专业化队伍提供专业化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作为数字金融的重要环节,在助力国际贸易方面已有新发展。“当前随着跨境电商增长、数字化和技术进程发展,加速了产业链和产业整体的数字化升级,催生了新业态。原本作为基础服务的支付功能,完成了‘智付’的转变。”连连国际联席CEO吕蔚嬿认为,数字贸易是当前中国保持全球商贸地位的重要抓手。数智化支付作为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连接跨境贸易全链路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实现了贸易环节的高效运转。同时,数智化支付还充分利用了中国产业链在成本、产能、人才等方面的系统性优势,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共赢共享。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数字金融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