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制种大县的新“稻路”

一个制种大县的新“稻路”
2024年06月11日 03:15 媒体滚动

“小满”刚过不久,在福建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机耕路一侧,制种农户正熟练地驾驶着插秧机,在起步、前进、拐弯间,一株株摆放在机身上的母本秧苗从苗盘上滑落,均匀地植入种制水稻田里。建宁虽是闽西北一个不起眼的山区县,却是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所产稻种不仅遍布我国南方各大水稻主产区,还在一些东南亚和非洲国家落地生根,为当地农民摆脱贫困开辟了一条新“稻路”。

种子出海

建宁县地处闽赣边界、武夷山麓中段,福建的“母亲河”闽江便发源于此。年过五旬的建宁县合盛种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长春说,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良好的时空隔离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让这里的农民从1976年就开始杂交水稻制种。

经过4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建宁县的制种基地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2023年,全县制种面积达15.7万亩,产量3650万千克,一产产值6.2亿元。

每年的3-4月,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港,一袋袋产自建宁的杂交水稻种子很快被分装上车,运往信德省、旁遮普省等水稻主产区。其中,武汉庆发禾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往巴基斯坦的“粤优938”,也来自建宁县合盛种子专业合作社。

武汉庆发禾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外业务总监周旭升说,庆发禾盛早在2006年就到巴基斯坦进行杂交水稻种子推广,当时巴基斯坦只进口一到两个集装箱,也就是16至32吨左右的杂交水稻种子。彼时,巴基斯坦大米年出口量约是80万吨,去年年出口量已攀升至480万吨左右,实现质的飞跃。

“中国杂交水稻最早是在信德省落地生根,虽然种植面积不大,只占40%左右,但是产量很高,大概是当地品种的2到3倍。”周旭升说,这些稻米出口以后,给巴基斯坦创造了大量外汇,同时也带动了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不少人因此摆脱贫困。

截至去年底,建宁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已遍布我国南方16个省(市、区)的水稻主产区,并出口到巴基斯坦、菲律宾、越南、缅甸、安哥拉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600多万千克。

技术出海

杂交水稻种植用的是杂交好的第一代种子,可以自花授粉结实,而制种用的“亲本”分为母本(不育系)和父本(恢复系),需要借助人工等外力将父本的花粉传送到母本柱头上。“别的地方种的水稻,稻田里秧苗整齐划一,而建宁生产的是杂交水稻种子,秧苗一高八矮,相互交错。高的是父本,矮的是母本。”建宁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余添发说。

余添发说,授粉时节,农户两人一组站在田埂上,一人一端拉着长长的绳子来来回回,将父本的花粉轻轻地刮到母本上,为将来的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建宁县约70%的农户都从事杂交水稻制种,近万名制种人熟练掌握这门制种技术。

当地还活跃着300多名对接种业公司和制种农户的制种经纪人,“90后”胡宏便是其中之一。制种经纪人是联系农户与企业的纽带,除了为农户提供种植“亲本”,更重要的是提供技术服务,把种子的产量最大化。

“跟我一起干的制种经纪人有20多个,我们管理着近3万亩的制种稻田,每年为6000多名农民提供制种技术指导,为他们带来亩均约3500元收入。”胡宏说,建宁农民在周边省、县、市开拓了近50万亩制种田,是建宁县本地制种面积的3倍以上。

从种子输出到技术输出,再到农田建设标准输出,来自建宁的制种技术与栽培经验,也跟随着杂交水稻种子漂洋过海,传授给异国的农民。“不论是杂交水稻,还是巴基斯坦人喜爱的花椰菜、萝卜、辣椒、番茄等果蔬产品,通过中国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经验的赋能,当地农业经济效益正不断提升,种植户的收入水平也显著提升。”在巴基斯坦深耕农业10余年的周旭升说。

巴基斯坦国家粮食安全与研究部技术顾问阿克迈勒·西迪克认为,中国农企提供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为巴基斯坦实现农作物采收方式现代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机遇。这将帮助巴农业部门克服农作物收获季节劳动力短缺的长期挑战,提高巴农业生产力,为巴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认证出海

2015年12月,“建宁水稻种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审核通过,这是全国首个水稻类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冠以“北张掖,南建宁”的美誉。为持续提升出海竞争力,眼下建宁正加快推行种子认证制度,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和质控水平,铸牢“建宁水稻种子”品牌形象。

据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曾明星介绍,常年在建宁县备案生产的省内外种业企业达70家以上,培育本地种业企业30多家、专业合作社55家,其中持有省级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B证)的企业5家,累计有86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

2022年,福建就启动了农作物种子认证试点,在建宁、宁化等国家级制种大县,试行认证管理。

作为建宁县的龙头企业之一,福建天力种业有限公司与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等多家国内“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企长期合作,制种面积达10万亩,生产的种子远销越南、巴基斯坦等地。该公司董事长曹思洲说,企业严把质量关,对种子质量的要求精益求精。多年来,天力种业的产品在出口海外市场时,没有出现一例因种子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企业经营事故。

“种子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模式,更是国际贸易重要的‘通行证’。”曾明星说,全面实施种子认证,有助于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加快种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说,在海外落地的一粒粒种子,蕴藏着现代农业的希望,也承载着来自中国的深情厚意。中国与世界共同分享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将为全球减贫与粮食安全提出更多中国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建宁 巴基斯坦 农民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