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麦浪间 科技显“神通”

金色麦浪间 科技显“神通”
2024年06月11日 01:45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眼下,江西省九江市各乡镇种植的小麦进入收获期,当地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抢收小麦,收割、脱粒、装车等作业流程有序进行,并利用晴好天气进行晾晒,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朱海鹏 摄

“夏粮丰则全年稳。”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夏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21%,对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近日,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麦收达1.2亿亩,进度已经过三成。目前,黄淮海夏粮主产区已经进入收获高峰期,收获的重点地区北移至黄淮海麦区的安徽、河南、江苏等省份,一幅幅丰收画卷徐徐展开。

六月,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正迎丰收,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居全国第一。放眼望去,广袤田野间,“科技快车”正拉载着河南小麦,冲向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

一片田地的“科技范儿”

三轮车、拖拉机、收割机齐鸣。今年“三夏”,全国各地预计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650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参与跨区作业的达到20万台以上。

6月3日,在河南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的农田里,好不热闹!

沈家村小麦收得晚,在“三夏”大忙的季节里,算是“落后者”。这顶帽子,村民倒是很喜欢:为啥收得晚?因为沈家村的麦田就在尉氏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浇水方便,多浇几次水,自然收得晚。

说话间,村民石长锁点开手机上的“5G+智慧农业”云平台,找到自家地块,点击灌溉任务,打开田里的智能喷灌阀自动浇地。顿时,只见田里的麦苗“咕嘟咕嘟”,吸吮着大自然的雨露。

农田边上,一块不小的地块上,安装着各种各样的设备。尉氏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股股长刘纪锋介绍,虫情测报仪、病菌孢子捕捉器,各有各的用处,土壤墒情等数据也能及时采集,气象方面的信息,则全部汇总在屏幕上,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数字密密麻麻。“就拿风速说吧,这个非常有指导意义,每年无人机打药的时候,机手根据风速就可以判断是否适合,防止喷药时产生飘移,影响防治效果。”刘纪锋说。

麦收与夏播,几乎同步进行。在洛阳市孟津区,田间地头正忙着玉米播种、深层施肥。“我们推广运用宽窄行播种机,在农机上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实现无人驾驶,自行沿着预先设定路线前进,提高亩株数。”孟津区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陆航告诉记者,良种、良法、良机有机结合,集成推广合理密植、水肥一体等高产技术,预计增产200万斤,使更多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向田野集聚,为粮食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自动驾驶联合收割机、无人插秧机、免耕精量播种机、植保无人机……夏收一线已经成为农业科技装备的展示场。”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农场的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已经可以应用于生产实际,特别是在应用于水稻种植的实践中,取得了多项高产纪录。这说明,人不下田也能种地、也能种好地。

刘木华认为,连年丰产背后,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63%。下一步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加工体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随着农机装备应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科技发展正不断革新着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

一粒麦子的“七十二变”

“我们与企业签了订单,一亩地比市场价多卖100多元,算下来能多收近20万元。”5月31日,在河南遂平县常庄镇常庄村,遂平县领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的1800亩优质强筋小麦陆续收获。该公司负责人占全领高兴地盘算起今年的收益。他口中的企业,是当地的面粉加工企业五得利集团遂平面粉有限公司。

农户紧密联结市场,好麦卖出好价格,产出好面粉。在五得利遂平公司小麦收储点,一辆辆满载粮食的车辆排队进门、登记、检验、定级,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当日完成结算。

从田间到嘴边,在一粒小麦的“七十二变”中,河南生产了全国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崛起万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让“大国粮仓”迈向“国人厨房”,进入“世界餐桌”。

在延津县,从一粒小麦到一袋面粉再到一块面包,小麦“身价”翻了好几番。当地利用“延津小麦”品牌,形成了以小麦为“头雁”,以“专用粉—面条—速冻食品—烘焙食品”和“白酒—包装—电商—物流”产业链为“两翼”的粮食产业“雁阵”发展布局。

“这是我们合作客户品牌展示墙!千味央厨是肯德基、必胜客、赛百味、真功夫等连锁企业速冻米面核心供应商,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蛋挞、披萨的饼胚都是我们供应的。”新乡千味央厨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加工使用的农产品原材料涉及米面粮油各个品类,有效促进了农民就业与增收。

“可以说,大粮仓、大厨房、大餐桌、大市场,顺应消费升级。”在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赖应辉看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应。我国虽然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但粮食总量上还有缺口,每年都要进口1亿多吨。同时,要提升农产品质量和转型升级,全方位实施数字粮食,让粮食产、购、储、加、销、运全过程实施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数字粮食,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新型工具、新型技术运用都需要有相应知识和能力的新型劳动者来实现,要通过高校培育更多的新型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实现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赖应辉补充道。

一粒良种的“中国芯”

选好一粒种,丰收有底气。“优良种子不仅在风调雨顺的年份能够高产,而且在遭遇极端天气时,也能最大程度保证粮食有产量,农民有收益。”新乡市联丰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彭良程的合作社种了1万多亩小麦,主要选种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36。

销路咋样?“去年9月与种子公司进行了订单签约,都抢着要。”彭良程喜不自胜,“郑麦136产量稳定,农民管理起来也省劲,种出来容重特别高,如今已连续种了5年,明年还要扩大种植面积。”

种业创新发展是稳粮增产最核心的驱动力和保障。郑麦136是由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科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研究员雷振生带领团队育成的又一强势品种。

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一系列麦谷蛋白亚基分子标记并用于辅助育种,提高了优质品种选育效率;首次发现DNA甲基化调控小麦面筋品质,开辟优质小麦育种新途径……雷振生和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取得了一项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这背后是河南一代代小麦育种人的艰辛付出与执着探索。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看来,育种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高产、优质和稳产。智能设计育种是种业创新的重要基石,不论是在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育种方面,其潜力都不可小觑。

种康告诉记者,传统育种手段往往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才能培育出符合需求的品种。通过智能设计育种,科学家能够更加精确地“掌控”育种过程,实现性状的模块化“组装”,达到理想状态。

如何实现种业升级换代?种康表示,这就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学科交叉手段,如人工智能、计算生物学、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等。未来,通过多学科结合,能够帮助科学家深入地理解生物体的复杂过程,并找到其中的关键机制。“近年来,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水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水稻只是我们的一个起点,希望通过一系列前沿探索,验证和完善技术思路,逐渐推广到玉米、小麦、大豆等更多作物上。”种康如是说。

据了解,河南小麦育种水平全国领先,从事小麦育种的团队和个人有200多个,创制出一批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新种质,被育种单位广泛应用。在小麦品种培育上形成了“郑麦”“周麦”“百农”等品种群,涌现出一批种植面积在黄淮海乃至全国多年稳居第一位的大品种、好品种。同时,随着“中原农谷”高位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高质量建设,让小麦科创资源从“聚合”到“聚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河南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