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孩子们的创意,家门口有了如此多美好

因孩子们的创意,家门口有了如此多美好
2024年06月10日 11:28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满足儿童的需求,老小区里有了滑滑梯、树屋、躺床和秋千;聆听儿童的创意,街区更新中增加了让人会心一笑的亮点;让儿童为社区治理提建议的议事厅、收集儿童心愿与建议的邮筒,走进了社区、摆进了街区。黄浦区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用心呵护儿童,创新各种形式,让儿童的声音被听到,让儿童的需求被看到,让儿童有了更多将“金点子”转化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的机会。

小区更新,也包容儿童的需求

河南路上的山北小区是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近年,属地街道外滩街道对小区进行了大力度更新,实施了“美丽家园”建设与加梯工程,小区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居民对美好生活又有了新的诉求:小区公共空间局促,希望创造更为舒适的活动空间。“特别是上小学的孩子们,正是撒欢的年纪,但因空间缺乏,孩子们放了学,只能在小区里一条小路上‘疯跑’。”外滩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在街道牵头下,设计企业“卅吞设计”对小区进行了微更新,满足孩子的需求成为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你能想象吗?改造后,在这个只有500户居民、4幢楼的老小区里有了滑滑梯、树屋、躺床和秋千。

设计师黄晓晨告诉记者,在方案前期,设计团队用地面策展的方式,展示了小区中心广场未来的空间布局。“有意思的是,小区里的小朋友都主动聚拢过来,帮忙布展,他们觉得很好玩。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告诉我们,改造后,他希望能继续在小区里跟伙伴们比赛骑自行车,还画了路线图,并表示最好能有个滑滑梯……”

最终,设计师围着一棵广玉兰和一棵小桂花树打造了“儿童游戏区”,设计了小小的树屋滑梯,提供爬网与木桩小山的双重攀爬选择。木桩小山背后设计了一个超大的黑板墙。“意想不到的‘好用’。居委干部告诉我们,孩子们在黑板上不只是涂涂画画,还能写作业、算数学题。”

沿着小区主要入户路原有一排大树,设计师结合每个单元楼号,打造了林下“入户花园”。孩子们可以躺在躺床上,欣赏树冠和天空,也可以吹着风荡秋千。

设计师还在居委活动室门前设置了一处共享小院,有座椅和吧台。有的孩子放学后会在这里写作业。

建成后,设计师邀请了孩子们来做“体验官”。孩子们感觉很好奇,很快就找到了新的玩法。一个男孩说,相比躺在“躺床”上,他更愿意在“躺床”上蹦。

这些设施的打造,不仅能被儿童使用,小区居民也能共享。如,那个秋千如今也是小区居民休憩、聊天的集聚点;在每天午饭前,都会有老年居民坐在共享小院内择菜。

那个孩子们喜欢“疯跑”的小路被打造成“健身游戏步道”,设置了游戏图案。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奔跑,大人饭后也喜欢来这里散步。

“山北小区居住的孩子并不多,但改造完成后,小区里的孩子一下多起来了。”街道负责人说,山北小区周边都是老小区,公共空间也很局促,很多住在其他小区的孩子,知道山北小区有了这么好玩的地方,放学后就跟着同学一起过来玩。

山北小区老年居民都说,第一次在小区看到这么多孩子,感觉小区更有活力了。

街区改造,采纳了儿童的建议

黄浦区西凌家宅路,因沿街一侧矗立的“骑楼”建筑,被称作“小金陵路”。去年,属地街道半凇园路街道对西凌家路进行了微更新,营造了更具烟火气的街区氛围。

在微更新中,街道牵头成立了“儿童议事会”,让来自周边社区与学校的儿童参与其中。这些儿童“议事员”们多为小学生、初中生,他们从自己的视角为街区更新提出了很多建议,有不少建议最终落地实现。

在西凌家宅路上,儿童“议事员”们边走边听设计师介绍更新方案,然后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开始了“吐槽”——

短短300多米的西凌家宅路上,人来人往,高年级的孩子们发现有人抽烟,“但路上却没有一个垃圾桶”;沿街的绿化带近一米高,低年级的孩子们抗议“绿化太高了,影响了我的视线”;绿化带里最初都是绿植,有孩子说,“不能是五颜六色的吗”;街面上将增加几个口袋公园,但孩子们发现:没有专门为他们打造的地方。

儿童“议事员”们不仅善于发现问题,在设计师的引导下,他们还想办法解决问题。

他们提议在路上增设烟蒂收集器;拿出了网上找到的好看的绿化设计图片;他们还“看中”了即将在一个小区门口新增的口袋公园,建议将打造方案中原来较为暗淡的配色换为明艳的配色。

“激励儿童参与社区营造,不仅是鼓励他们提意见、建议,我们更要帮助他们实现创意的落地,实现社区的改进与优化。”半凇园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街道联手设计师尝试将孩子们的建议与创意变为可能。街道发起“烟蒂消失计划”,在路面上增设10个烟蒂收集装置,并增加志愿者劝导不文明丢弃烟蒂的行为,联合商户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儿童们积极参与街区环境治理;沿街的绿化带降低了高度,增加了彩色花卉的装点;孩子们看中的口袋公园名叫“时光花园”,改成了亮丽的暖橘色,还增添了地面上的“跳房子”图案及一些有趣的墙绘。

当然,儿童们的创意也有无法落地的。比如,他们建议,给每个商户定制一张个性化海报,贴在商户门口;但操作下来发现,海报很容易破损、斑驳,反而不美。后来,设计师想了一个改进的办法:在西凌家宅路的一端有一面闲置的白墙,在墙上绘制了街区商户地图。这一端刚好是路的起点,人们一走进街区,就可以看到这张地图。

看着自己的建议与创意在家门口成为现实,孩子们非常欣喜。

这还没有结束。更新后的西凌家宅路上增设了一个红色的邮筒,这是收集孩子们心愿与建议的邮筒。

“儿童议事会”在街区更新中“小试牛刀”后,他们还将更多地参与社区治理。街道负责人介绍,按照“儿童议事会”的运行规则,所有孩子的想法、愿望、意见和建议,都会由“儿童议事会”成员定期轮值收集,经过梳理分析后,择一部分梦想变现。

儿童成为社区治理的“小主人”

在黄浦区,对儿童的关照不仅仅体现在城市更新中,区相关部门、各个社区创新多种形式,创造丰富的活动,吸引孩子们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让他们成为社区治理的“小主人”。

在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最近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面对面活动:来自老西门街道、黄浦区妇联的相关负责人坐在台上,台下是蓬莱路第二小学的学生代表。原来,今年1月,蓬莱路第二小学的学生们对“如何度过一个开心快乐的寒假”提出了很多建议。黄浦区人大代表查忠明根据学生们的建议,在深入调研后,提交了一份《关于打造黄浦区儿童友好共享空间的建议》。4个多月过去了,这份建议办理得怎么样?蓬莱路第二小学的学生们非常关心。于是,区妇联牵头,组织区发改委、规划资源局、房管局等部门与街道,在蓬莱路第二小学向学生们进行了“汇报”,介绍了黄浦区儿童友好共享空间打造的情况,也现场聆听了学生们新的建议。

在打浦桥街道辖区内的蒙西小区,有59幢居民楼。混乱的门牌号,经常让快递小哥“头晕”——找不到目标楼栋。居委干部发现了这一问题,组织社区的孩子们为小区重新设计门牌号标识。孩子们高兴坏了,发挥自己的创意,最终为59幢楼编排了新的标识。居委会又邀请孩子们与快递小哥一起将门牌号标识贴到了楼栋上。

在瑞金二路街道辖区内的南昌路上,街道近年在里弄小区168弄门口打造了一个口袋公园:精致的小花园旁边,围着一株高大的梧桐树,打造了一圈座椅。口袋公园打造的初衷,更多是满足小区老年居民休憩的需求。随着小花园的开放,居委干部发现,周边的儿童也喜欢跑到这里来玩。小花园能否实现全年龄共享?在孩子们的创意下,小花园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彩绘师带着孩子们为梧桐树洞画上了可爱的动物彩绘;花园旁支起画架,办起了儿童画展。

孩子们发现花园里绿植花卉很多,但大家都不认识。于是在街道与居委干部的引导下,孩子们发起了“探索植物的奥秘”项目,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拍摄视频,当讲解员讲解这些绿植花卉的故事。街道与居委会制作了二维码标识,立在花园内。游客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观看这些视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黄浦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