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11:30,2024年全国高考的首场语文考试结束。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以“认可度”为题:“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 ‘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澎湃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的中文系教授,请他们评析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
“今年上海这个题目有着极浓郁的哲学意味。”复旦大学教授王宏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和全国卷及北京天津的作文题相仿,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聚焦“认可度”,从日常生活中大家习以为常的认知和交往的习性与模式出发。
他分析道,在传统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出于血缘、信仰和性情的认同,它们在社会交往网络中起着极大的作用。尤其对国族、文化的认同,对民族国家的塑造与形成起着极大的作用。在当今的网络社会当中,这认可度感并没有削弱,但相当部分转移到了网上。
“可以说认可度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基础条件,没有认可度就是俗话所说的三观不合,话不投机半句多,但认可度有时候也成为人与人交往和拓宽视野的一种障碍,一直盘桓在自己认可度的范围当中,会形成信息茧房和视野的盲区。”王宏图称,“人无法摆脱依照认可度与别人交流,但有时需要摆脱认可度的束缚,试图去了解不为自己认可的事物和人群,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和心灵更为宏阔、更为包容。”
同济大学教授张生:引发思考,有话可说
同济大学教授张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今年的上海卷作文题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它有关日常生活中对于事物的价值判断,既可以让学生从亲身经历切入,生发出具体事例,又可以在思想上由浅入深,思考价值判断的标准问题。
“所谓认可度,背后蕴含着一个 ‘承认’的问题。其中既有对个人生活行为的承认,也有对社会公众行为的承认,所以它又可以生发出一些伦理学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做出符合自身年龄和社会经验的判断,所以写作空间还是挺大的。”张生表示,今年上海作文题最大的好处就是,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让学生有问题可想,可以从个人经验出发探讨社会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平:从真问题出发,才有真写作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平认为,今年的高考题普遍切中网络时代的精神症结,如上海卷发挥一贯的注重思辨、引导思考的特点,讨论我们如何认识“认可度”。“ ‘认可度’是契合事物本质还是标签化的被塑造出来的, ‘认可度’指向着怎样的主客体关系,都需要学生真正动脑思考,来对抗自媒体时代铺天盖地的人云亦云。”
“其他试卷作文题也莫不如此,如面对貌似无所不知的AI,提问比回答更重要,一个创造性的提问胜过无数陈词滥调的回答;面对人际关系 ‘点赞化’,我们是否会执迷自己的人设,网络人设是 ‘真实’的,还是我们内心虚空不安的投射……”黄平说,总之,网络时代的写作,需要直面网络对我们精神世界的建构。从真问题出发,才有真写作。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