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向升:现代文明与社会进步离不开塑料,终止塑料污染正成为现实

傅向升:现代文明与社会进步离不开塑料,终止塑料污染正成为现实
2024年06月07日 11:20 市场资讯

编者按 6月6日下午,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终止塑料废弃物联盟(AEPW)、中石化在北京共同召开“2024中国塑料产业循环经济CEO圆桌会”。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致辞时强调,塑料为现代文明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同时指出,塑料污染已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终止废塑料污染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此外,他特别分享了消除废塑料污染的思路和路径。现将傅向升同志的讲话要点编辑于此,供行业同仁和关心废塑料循环利用的朋友们参阅。 1.现代文明与社会进步不能没有塑料。塑料自诞生以来已走过百年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应用,聚烯烃开启了快速工业化进程,塑料作为三大合成材料的主导产品,是技术进步的成果,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性产品。

  塑料诞生以后因其性能更优异,特别是质轻、耐腐蚀等特殊性能,从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以塑代钢、以塑代木成为20世纪下半叶的趋势与时尚。伴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与持续创新,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和高性能纤维材料及其高性能复合材料相继诞生,事实证明塑料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节能、节材、降耗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塑料的应用已遍及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小到手机、电脑、家用电器,大到汽车、高铁、空客380和波音787;近有服装、办公家具,远有航空航天、太空行走。再过一个月就要迎来新一届巴黎奥运会了,穿着舒适、弹性好、阻力小、大幅提升游泳运动员成绩的仿鲨鱼皮新型泳衣,就是新型高分子材料做成的(新型聚氨酯材料或高性能纤维)。

  如果今天没有了塑料,人类社会再回到金属材料的时代,不仅是资源、能源的消耗量更大,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气候危机更加严峻,而且人们绚丽多彩的生活也会暗淡很多,就连奥运会也将少了很多激动人心的时刻。可见,今天和未来的社会塑料不可或缺!

 2.终止塑料污染正在成为共识。20世纪90年代塑料污染问题就已被关注,当时全球化工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杜邦公司,就以聚酯为代表开始研究废弃塑料的循环与资源化再利用。2022年3月在内罗毕召开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开启了世界塑料污染治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今年4月底,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四届会议在渥太华召开,有170个联合国成员国和超过480个观察员机构的2500多名代表参会;在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领导下,中国石化联合会也派行业代表参会。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终止塑料污染的问题,中国政府和石化联合会、塑料加工协会等行业组织及其塑料生产、加工、应用等众多企业,也都十分关注并积极参与到终止塑料污染的行动中来。近年来围绕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废塑料循环利用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文件;石化联合会作为行业组织积极配合国家塑料污染防治战略,加快标准制修订,重视市场、技术等共性问题研究;与AEPW加强协作,自2020年6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达成共识、深化合作、共同行动等方面都取得积极的效果和明显的进展。

3.终止塑料污染正在成为现实。塑料的发现与应用对世界工业文明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应对气候危机将更加重要,但因塑料的不当使用以及使用过程和使用后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甚至海洋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国际社会终止塑料污染的呼声日渐升高。

  据统计,塑料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工业化以来,已累计生产超过百亿吨。目前全球塑料制品年产量约3.6亿吨,其中用于包装的塑料量每年达7800万吨,仅包装用塑料的废弃物每年就有5600万吨。

  人们已经注意到如此巨大的产量、消费量和废弃量,在塑料生产、加工与使用过程中,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理念)成为消除塑料污染的重要措施。“减量化”不仅是使用量和消费量减少,其生产过程的原料消耗少和能源消耗低也很重要;“再利用”就是要提倡多次使用和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特别是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再循环”是当前国际国内同行创新和关注的重点,“再循环”又分物理循环和化学循环。

  物理循环有直接利用、造粒利用和改性利用三种方法,把回收的塑料再加工成物料托盘、市政或灌溉管道、垃圾桶、周转箱等为直接利用法;造粒利用或改性利用是将回收的塑料再次熔融造粒或添加一定量改性剂后造粒再利用,其韧性、强度、耐热性等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再次用于汽车保险杠、家电专用料等,都属于当前物理循环利用范畴,巴斯夫、科莱恩等最新研发的新型添加剂就属于这一应用领域。

化学循环的概念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时候,科学家就想利用废弃塑料回收制取油品,经实验验证其成本高、不具有经济性而放弃;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加上经济、资源、环境等多方面新矛盾、新挑战不断出现,废塑料的化学循环利用再次得到科技工作者和跨国公司的高度重视。化学循环再次成为今天科技工作者创新的重点和主攻的方向,也将是未来终止塑料污染最理想的方法。化学循环是把回收的废塑料,经热裂解(含加氢裂解)、醇解(解聚)、气化等方法获得液体燃料、聚合物单体、合成气或化学品的过程。目前众多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研究院、高校都在集中力量开展创新和工程化示范,巴斯夫、BP、京博等都在集中热裂解(加氢裂解)技术的创新;亨斯迈、中石化石科院、清华大学等都在聚焦醇解或催化解聚技术的研发和示范;鲁奇、德士古、航天科技、赛鼎等都是充分发挥自己气化技术和不同炉型的特点,在回收塑料的气化上下功夫,再通过合成气经羰基合成、费托合成等反应过程就可以获得众多化学品、油品或高分子聚合物。几年前我曾经与伊士曼做过交流,美国伊士曼公司也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气化炉和气化技术研发废弃塑料的化学循环再利用;今年3月下旬我们到休斯敦与科琴公司技术交流,科琴公司是充分发挥自己的FCC循环流化床催化裂化技术及其催化剂的优势,将废塑料回收利用多产轻质烯烃,主要是最大化产出C₄;在休斯敦我们还与利安德巴赛尔进行了交流,利安德巴赛尔不仅是聚烯烃的全球领先者,而且在废塑料循环利用方面正在同步开展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的高质利用,利安德巴赛尔还介绍说到2030年将销售回收塑料200万吨。

  我们作为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人员,真的需要静下来思考和研究:塑料从哪里来(目前主要从化石资源来)?怎么来的(单体聚合而来)?使用后到哪里去(最理想的是资源化循环再利用)?把这几个问题思考清楚了,把塑料的种类与结构弄清楚了,适合物理循环还是化学循环自然就清楚了。

  废塑料循环再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与生态,而且节约化石资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当前看废塑料循环再利用的技术路径是可行的,却面临着回收塑料品种杂、分拣难以及循环塑料性能差异、成本高等因素的挑战和制约,终止塑料污染需要企业的共识、社会的行动,特别是政策的支持与推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