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机遇,湖州趁势“起飞”打造“金西翼”

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机遇,湖州趁势“起飞”打造“金西翼”
2024年06月05日 17:29 澎湃新闻

6月5日至6日,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温州召开。

四年前,这场重磅座谈会在湖州举行,结出“沪苏湖铁路开工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四年磨一剑,这条长三角横向“大动脉”高铁线路即将迎来建成通车,湖州通达上海的车程将被缩短至30分钟。

面对这一重大历史契机,湖州已有谋划。6月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湖州市区域合作办获悉,湖州正研究制定《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机遇 全面接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行动方案(2024—2026年)》,聚力实施交通共联、产业共链、人才共育、科技共策、文旅共兴、民生共享六大工程,推动湖州全市域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接轨上海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聚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

打造“金西翼”,湖州是有底气的:一条串联上海、苏州的高铁,将彻底打破湖州“偏居太湖西南”的尴尬,一举打通上海西向拓展的大通道。高铁带来的时空距离变化,更蕴藏着无限机遇,湖州更大的雄心在于,将时空关系改变的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从单向接轨谋求更多的双向互动,乃至多元联动。

在建的沪苏湖高铁。 陆志鹏/摄在建的沪苏湖高铁。 陆志鹏/摄

长三角“西翼门户”再添“金”

5月21日,由市委书记陈浩、市长洪湖鹏率领的湖州市党政代表团专程赴上海考察学习。5月28日,市长洪湖鹏率队赴上海考察项目、拜访客商,加快推动在谈项目落地,积极谋求潜在合作机会。

湖州目标清晰:学习上海聚焦科技前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抢抓沪苏湖高铁即将建成通车这个历史机遇,深化两地交流交往,打造更多标志性合作成果。

短短一周,两次到沪考察,足见湖州对上海的“上心”。

5月21日,湖州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考察学习。

湖州地处“长三角之心”,是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环太湖经济圈的战略交汇之地。澎湃新闻从湖州市区域合作办了解到,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湖州最大的发展机遇,把接轨上海龙头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重要抓手,沪湖合作逐步形成全面推进、不断深入、互利共赢的态势。

湖州苕溪流经太湖,汇入上海黄浦江,共饮一江水的湖州与上海,关系天然紧密。“来湖州旅游的省外游客中,85%都来自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周末的景区内随处能听见上海话。湖州还有68项政务服务与上海等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一网通办’,长三角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市区域合作办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

湖州已被纳入上海大都市圈,先后与上海松江、长宁以及虹桥商务区、临港集团等政府和园区、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成立了南太湖新区、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以及湖州市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等平台。

澎湃新闻注意到,以上海为中心,江苏苏州和浙江嘉兴正从上海的北面和南面加快打造承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一北一南的拓展带,目前形成了“一核两带”的格局。

而此前就提出要打造上海“西翼门户”的湖州,借沪苏湖高铁,也将全域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一重大战略,沪湖合作再度添“金”。

从现实看,打造“金西翼”,是一场湖州与上海的双向奔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湖州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是推进一体化的核心区域。打造“金西翼”将打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西向通道,进一步提升上海西向辐射长三角内陆腹地的龙头带动效应,更好地促进湖州等长三角城市“各扬所长”,形成引领全国在更高层面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强大引擎。

接轨,不只是铁路

沪苏湖高铁,将使湖州一跃成为到达上海、南京、杭州最快高铁旅时均在50分钟以内的长三角唯一地级城市。

这条铁路,也是湖州提出打造“金西翼”概念的重要抓手。湖州的规划是,以沪苏湖高铁通车为有利契机,以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为空间依托,打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向西拓展的战略通道,主动承接上海虹桥等区域的创新型企业、科创载体及高端人群,推动湖州全区域、全领域深度接轨大上海。

沪苏湖高铁线路走向示意图。沪苏湖高铁线路走向示意图。

根据《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机遇 全面接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行动方案(2024—2026年)》,澎湃新闻注意到,以沪苏湖铁路为支点,湖州的首要目标是成为长三角重要交通枢纽,织密与上海铁公水空立体交通网络。

轨道交通方面,湖州将全力推进沪苏湖高铁、高铁南浔站、湖州东站建设,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无缝链接,迈入上海“30分钟通勤圈”,探索‘月票、周票、年票’等票制,提升直达上海交通便捷水平。

同时,推进如通苏湖城际铁路、杭德市域铁路等在建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宁杭高铁二通道、宜湖铁路和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等前期工作,开展苏杭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研究,构建“十字”高速铁路枢纽。

湖州东站设计图。

公路方面,湖州将构建“五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湖杭高速、苏台高速湖州段、杭宁高速湖州市区联络线、申苏浙皖高速改扩建工程(长兴西互通至浙皖界)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合温高速湖州段、长广高速、申苏浙皖高速南浔古镇互通等项目,谋划太湖南北越湖通道等重大项目,构建完善“五纵五横”高速公路网。

水路方面,湖州目标建成全国一流内河枢纽港,将加快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高等级航道网络,建成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推动通往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嘉兴港)及长江港口集装箱千吨级运输通道贯通成网,实现三层集装箱船舶通江达海,深度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成为长三角核心腹地联通上海的重要内河枢纽。

依托高铁、高速公路和水运通道,湖州将形成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十”字枢纽,成为上海联通长三角内陆腹地的重要“双循环”开放通道和枢纽核心节点。

航空方面,湖州将继续谋划设立机场城市航站楼,加快吴兴通用机场建设,计划与上海、苏州、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共建低空航路航线网。还有,与虹桥中央商务区合作打造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条,布局低空经济特色园区,打造长三角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生产制造基地。推广“低空+文旅” “无人机+地理信息” “无人机+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激活低空服务市场。

以“湖州所能”接“上海之需”

打造“金西翼”,交通只是“先锋”。

根据《方案》,湖州确定了“上海西向活力源、绿色科创引领区、要素配置枢纽区、商务旅居优选区”四大特色功能定位,明确了6大主要目标和对应的6大重点任务,目标打造绿色智造示范地、创新创业理想地、绿色科创策源地、休闲度假目的地、幸福宜居首选地。

接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起草《方案》,我们重点把握了三个方向:一是突出精准对接,积极对接上海‘五个中心’战略布局,重点围绕‘国家所愿、上海所需、湖州所能’合作领域;二是坚持全域推进,着眼于全市一盘棋整体谋划,加强全域统筹和资源整合;三是注重落地见效,在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谋划上,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每项工作均明确了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湖州市区域合作办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

该《方案》提出,要坚持承接溢出和主动配套双向发力,在产业协同并进中推动发展能级整体提升。要全面融入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和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共建跨域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目标到2026年,湖州八大新兴产业链产值突破6000亿元,八大新兴产业链项目占比达到75%。

西塞科学谷。

坐落于湖州高铁站周边的西塞科学谷,依托高铁站对外六向(合肥、上海、北京、福州、南昌、青岛方向)直通,将用于承接上海都市圈的高端产业、科创载体、总部经济分支机构和创业创新人才。结合湖州正打造“2+8”的高能级平台,《方案》也明确,目标为“2+8”重点产业平台均与上海特色产业园区建立“一对一”对接机制,合作共建专业园中园10个以上。人才方面,湖州将进一步打响“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品牌,目标到2026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0万人以上。

而在休闲度假和医疗康养方面,湖州目标成为上海大都市圈重要休闲度假目的地,到2026年,长三角地区来湖旅游人次累计突破2亿,在湖举办长三角地区体育赛事、文化演艺、文旅会展等各类活动50场以上;加快引入上海优质教育、医疗等服务资源,累计新增与上海高端教育合作项目15项以上,湖州主要医院与上海名院开展深度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湖州,热烈拥抱未来。“可以说,湖州打造上海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条件是成熟的、基础是扎实的。”湖州市区域合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沪宁、沪杭之后,期待沪湖发展线强势崛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高铁 长三角 湖州市 上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