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美院学习的日子

在中央美院学习的日子
2024年06月02日 15:35 北京晚报

  张仁芝

  课堂人物写生 1959年

  毕业创作之《江村暮韵》1962年

  颐和园写生之《谐趣园一角》1959年

  课上临摹的宋人团扇 1958年

  1957年夏,我从中央美院附中毕业,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当时,中央美术学院下设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学制五年,我的同班同学有王文芳、边宝华、金鸿钧、李西源、李松涛(李松)、范曾、马瑔、乔生亮、徐永思。一至三年级,国画系按写意画、工笔画分科,我选择了写意画科。蒋兆和先生是班主任,负责我们的思想教育。

  中央美术学院的各个系,都有造诣精深的艺术家任教,真称得上大师云集。以国画系为例,叶浅予先生教人物速写,蒋兆和先生教水墨人物写生,李苦禅先生教写意花鸟,刘凌沧先生、黄均先生教工笔重彩人物,李可染先生、宗其香先生教山水写生。此外,工笔花鸟临摹及写生课聘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俞致贞先生讲授,山水临摹课聘请天津美术学院的李智超先生讲授……每位老师独特的艺术见解和艺术风貌,无疑为我们日后的探索及创新提供了均衡的“营养”与不同的技法。越到后来,我们越体会到求学阶段各画种兼修、受业于多位老师的益处。

  蒋兆和先生是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开创者、先行者。早在1943年创作的鸿篇巨制《流民图》中,他就运用了区别于古人的写实手法,塑造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躲避日寇空袭的场面,画里的一百多个人物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动态,不愧为现代人物画史的里程碑之作。

  一至三年级的水墨人物写生课,都由蒋先生讲授。在课上,他反复强调写意人物画的“骨法用笔”,要求我们搞明白人体结构,尤其是头部;只有掌握骨骼与肌肉的关系,下笔才能肯定。再有,蒋先生并不主张照搬西画的块面造型观,他认为白描是人物画的基本功;在深入观察、理解人物的形神关系后,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人像结构,再略加皴擦,表现出人像的体积感。古画中的人物都是概念化的,缺少体积感,而蒋先生的人物写生面对的都是具体、生动的人,每个人的面目都不一样,画法属中西融合。在蒋先生的课上,我认真画了几幅人物头像和半身像写生,他还要求我们临摹传统人物画,从而了解人物画的发展史。事实证明,他教授的造型方法对当代人物画创作具有普遍意义。

  记得蒋先生曾反复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以形写神”是手段,“形神兼备”是目的。这是很高的要求,若想让人物有神采,首先需要作者具备充沛的精力、强烈的感受、饱满的热情,如此才能体会所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表现出人物的神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画人物画的底子,就是蒋先生给打的。

  教水彩静物写生的是萧淑芳先生,她鼓励我们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一天,萧先生带来一条鳜鱼、一个盘子、一头洋葱、几根辣椒,摆好后让我们画,要求我们画出物体的质感以及色彩的微妙变化,还要我们改掉甩笔的坏习惯,把笔上剩的颜色刮到笔洗里。对色彩关系的准确把握是硬功夫,萧先生让我们在课下加强水彩写生练习。

  叶浅予先生当时五十岁出头,正担任国画系系主任,尽管系里的工作繁忙,他仍坚持扎根教学一线。国画系一至三年级的人物速写课,由叶先生讲授,他实在太忙抽不开身时,才让刘勃舒先生代课。

  叶先生对人物速写下过很深的功夫,所画人物比例准确、造型生动。他的舞台人物画很出名,尤其是舞蹈人物画,能在瞬间捕捉人物的形式美感。除了速写,他还用中国画表现舞蹈人物和京剧人物,线条简洁流畅,形神兼备,在画界独树一帜。

  当时,我们还不具备用水墨画人物速写的能力,只好先用铅笔。叶先生请来男女模特让我们画,有穿衣的,有裸体的,从最开始的“慢写”逐渐过渡到速写。他要求我们认真、细致地观察对象,用线条准确表现人物的比例、结构和动态。在日常生活中,他要求我们随时随地用心观察,捕捉有画意的人物形象,锻炼迅速、准确记录有形式美感的动态和场景的能力。

  1958年的春夏之交,社会正处在“大跃进”时期,一些农村的外墙上多了不少夸张的农民画。叶先生带我们到河北束鹿的南吕村考察农村新壁画,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头戴羊肚手巾,身背粪筐,大清早就在村里拾粪。遇到认识的老乡,他会主动和人家拉家常,没有大艺术家的架子。他和我们一起参观了村办养老院、幼儿园,指导我们画了不少人物速写,记录下许多感人的场景。后来,他还带我们去徐水参观村办工厂,一路上不停速写,以加深印象。

  回到学校后,叶先生要求我们基于农村生活的真实体验进行人物画创作练习,我画了一幅人物年画《敬老院》,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上三年级时,李琦先生教人物画创作,他带我们到首钢体验生活,让大家围绕自己选定的主题收集素材,回到学校后再进行人物画创作。虽然这只是创作练习,但我们学习了如何从生活中发现那些能感动自己的有形式美感的画面,迅速记录下这种在日后可能发展成一幅作品的“胚芽”,并围绕特定主题搜集相应的人物形象与环境素材。当时还是半机械化轧钢,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十五分钟就得轮换一次。我选定的主题是描绘炉前换班休息的工人的动作和神态,围绕这一主题到轧钢车间画了很多速写。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我在1964年画了一幅人物画《炉前》,正是到首钢深入生活的收获。

  二年级的山水写生课,由李可染先生讲授。他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求我们熟读大自然与传统这“两本书”。

  1959年的春夏之交,李先生带我们班和国画系一年级的学生(有李宝林、张步、周思聪、王振中、赵树松、王超等)到颐和园画山水写生,为期约两周。当时,我们住在如诗如画的延清赏楼,李先生住在延清赏楼斜对面的三间平房。

  白天,大家分头选景,用宣纸水墨写生。到晚上,大家带着各自的作品去李先生的房间,由李先生逐幅讲评。李先生治学以严谨著称,对待教学同样认真负责,循循善诱。他在讲评时除了指出作品的优缺点,更从端正学艺态度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生活与艺术的辩证关系、山水画创作的步骤、意境追求与意匠设计等艺术理论。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先生告诫我们学习时最大的敌人是自满,一旦自以为是,什么都学不进去,初学者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潦草、不认真。用毛笔水墨直接对景写生,需要我们在真实的景物前认真观察,思考该用的笔墨语言;直接对景写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自然,认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形态和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下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日后才有可能得心应手、“白纸对青天”(李可染先生语)地自由创作……直至今日,这些教诲还不时在我耳边响起。李先生说的都是最基本、最浅显的道理,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却也受益终身。

  为了让我们对对景写生有更直观的了解,李先生在颐和园长廊东头一座别致的建筑——扇面殿小院做现场示范。我们围在李先生身旁,看他如何认真观察对象,再一丝不苟地下笔落墨、勾皴点染,进而见证了整幅画的创作全过程。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山水写生的精品,这幅《扇面殿》后来收录在李先生的画集中。

  由于从小对风景画感兴趣,加之李先生充满吸引力的教学坚定了我学山水画的决心,所以到四年级分科时,我选修了山水画专业。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我常到李先生府上请教,聆听先生教诲、看先生作画,获益匪浅。

  宗其香先生也教我们山水写生。宗先生非常重视写生,并且在传统的笔墨中加入了西画的表现手法。他带我们到怀柔的山村写生时,要求我们深入观察大自然,在此基础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景观。写生时要注意取舍,突出主体,去掉杂乱的东西——写生不能完全“自然主义”,得学会提炼和概括。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的五年中,不论是叶浅予先生带我们到河北束鹿体验生活,还是李可染先生带我们到颐和园写生,李琦先生带我们到首钢体验生活并写生,宗其香先生带我们到怀柔的山村写生,都在贯彻教学大纲——每至一地,我们会领略到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活场景和劳动画面,会把自己的感受用画笔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只是练习,尚未进入创作的阶段。若想创作,先要写生,从中找到创作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画人物动态和环境速写,边画边思考,环境速写的构图要尽可能完整。

  还有李苦禅先生讲授的写意花鸟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苦禅先生创作时运用传统笔墨,融入西画方法,擅长画老鹰、水鸟,也画花卉。与别的老师不同,他经常在课堂上做现场示范,边画边讲,这使我对写意花鸟的程式和用笔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来我在画山水的同时,也画小写意荷花,就是学习写意花鸟后的收获。

  写意画科也要学工笔画,学校安排刘凌沧先生、黄均先生教工笔重彩人物,俞致贞先生教工笔花鸟临摹及写生,这使我对中国画工笔重彩人物、花鸟的勾线、色彩和设色规律有了一定的认知,也学会了分染、罩染的执笔。特别是在刘先生的课上,我学习到界画创作中界尺的使用方法,2008年画《施工中的北京南站》的塔吊时,我就把界尺用上了。如果不用界尺,无论如何也表现不出钢筋铁架的笔直感。

  上李智超先生的山水临摹课时,我临摹过石涛、萧谦中的山水画,对传统山水画的程式和丘壑经营、山石皴法、树木笔墨有了大致的了解。他还让我们临摹过秦仲文、李可染的山水画,只是临摹课的课时不多。

  毕业创作前,学校要求我们自己选风景区写生,我和王文芳、徐永思一同去黄山、黄山山脚下的农村和泰山写生。毕业创作既是对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创作能力的检验,我画了一套新安江边农村生活场景的组画,共九幅,题为“忆江南”,以北方人的视角表达对皖南山河的新鲜感受。

  总的来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写生、临摹、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没什么问题,但对历代经典作品的临摹不大重视,课程安排相对少。其实中国画与油画、版画、雕塑不同,要重视对传统技法的临摹,如此才能逐步领会古人在笔墨语言和构图经营上的审美规范;学生远不是有了写生能力、构图能力就能画出好作品的,必须经过中国画笔墨语言、构图程式的锻打锤炼,才能领悟其精神,从而融会贯通。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现北京画院)工作,刚好补上了临摹传统技法不足的这一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人物画 国画 速写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