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医疗罕见认错!二级市场还会相信常兆华吗?

微创医疗罕见认错!二级市场还会相信常兆华吗?
2024年05月28日 14:41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2020年股东大会上,微创医疗的董事长常兆华曾放出豪言说:“微创医疗是一家有万亿市值基因的公司。”

2023年股东大会上,微创医疗明确表示拆分12家公司独立上市是公司的长期战略。

到了2024年股东大会,微创医疗则显示出了反思和调整。据一份会议纪要,公司表示,未来战略重心会放在收入和利润上,并将这点称为“我们思路的重大转变”。

另外,微创医疗称也在反思自己“生产上市公司”的公司策略,对单纯依靠资本的战略做出修正。其提到,“当时的口号产生了6家上市公司,现在上市越来越困难,未来依赖公司更多现金流支撑。”但同时也表示,“坚持12家上市公司战略,暂时不觉得不对。”

微创医疗作为资本市场上有名的上市公司制造机。其以心脏病治疗领域起家,2010年9月在港股上市,随后频频通过收购扩大业务范围,并从2019年起将细分业务推向二级市场,包括心脉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脑科学、微电生理5家公司。

具体而言,前述公司分别于2019年7月、2021年2月、11月、2022年7月、8月上市,分别聚焦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心脏瓣膜业务、手术机器人业务、神经介入业务,以及射频/冷冻消融业务。

除了心脉医疗和微电生理登陆科创板外,其余公司均在港交所上市。另外,2023年5月,微创心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其主营心律管理业务,但该招股书已失效。

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让微创医疗与常兆华本人长期陷入争议,包括而不限于忽视小股东利益,热衷资本运作但主营业务却不见起色等。

在疯狂的分拆、IPO与烧钱之后,微创医疗迎来的却是利润巨亏、股价大跌与压顶的债务。虽然近期其依靠资本操作“成功续命”,暂时性解决了债务问题,但这并未能改变这家曾经明星公司的困境。

此前,2023年业绩公告中,微创医疗被认为存在可能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因素,原因即在偿债。

具体而言,2021年6月,微创医疗发行了一笔零息7亿美元可转债,2026年到期。而到2023年年中,公司流动负债猛增至13.56亿美元,叠加公司股价大幅下滑,债务压力凸显。

由此,微创医疗先“借新还旧”,在2023年12月发行了一笔2.2亿美元的可转债,年利率5.75%,2028年到期,以此赎回部分此前的零息可转债。

但这一通操作下来“窟窿”还没补完。截至2023年末,微创医疗还有一笔2024年6月到期的4.48亿美元可转债、一笔2024年到期的2.95亿美元短期银行借款待还,合计需要准备7.43亿美元现金。而2023年末,公司现金及其等价物余额为10.20亿美元,流动负债合计12.71亿美元。这使微创一度处于“暴雷”边缘。

直到2024年4月,公司再度“借新还旧”,宣布获得一笔最高2亿美元融资,并将获得3亿美元借款,以偿还即将到期的4.48亿美元可转债。

或因为前述“极限操作”,微创医疗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反思了此前的资本运作。其坦言公司在可转债(CB)上太过乐观,犯了错误。当时花钱没有做IRR(内部收益率)测算,在资本泡沫下开始进一步扩张,过往2至3年花了上百亿,现在要承担收缩的成本和代价。公司表示,在做CB融资和财务约束,已经做了KPI考核。

而另一个问题是,微创医疗前述业务线迅速铺开的同时,并未给业绩带来明显突破。2020年被认为是微创医疗的一个转折点。这年,心脏支架国家集采拉开了高值耗材降价去水分的帷幕,微创医疗占比最高的心血管介入板块首当其中。

但同时,公司四面铺开的新增长业务没能及时“顶上”损失的业绩,又产生了大量研发支出。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在营收中的占比为19.09%,此后一路走高至2022年的49.93%、2023年的39.91%,远高于迈瑞医疗乐普医疗等同行的水平。

由此,微创医疗连亏四年,2020年至2023年分别亏损2.23亿美元、3.51亿美元、5.88亿美元、6.49亿美元,合计超18亿美元。

而当未来从资本市场上拿钱的难度增加时,从内部造血就被微创医疗提上日程。早在2023年业绩预告中,微创医疗罕见表态“不能再亏了”,提出聚焦业务、提高收入、降低研发费用,在未来几年大幅减亏并实现盈亏平衡。

本次2024年股东大会上,微创医疗更明确提到,公司开始由研发转向全面营销。其将2024年作为过渡年,2025年为转型元年,目标是从100亿销售额到100亿利润,并从2025年开始恢复给股东分红。

公司表示,其对过去几年做了深度的分析,哪些产品能贡献收入就做,确定性不高的产品不做。另外争取在今年一年内另长尾业务出表,也正在讨论卖掉华瑞银行股权。

具体到未来几年,微创医疗称2024年合计报表收入到100亿元人民币左右,约亏损20亿元,2025年打平,此后增加10亿元至20亿元利润。以20%净利率计算,达到500亿元收入、100亿元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0-30%。

如果做不到,就压缩编制。同时严控研发,在公司利润达到100亿元以前,会一直控制研发费用绝对额在20亿左右。

在公司原先的营收大项冠脉支架上,公司计划在2026年达到25亿元收入,利润回到集采前的8亿元以上。

这一计划能否实现尚未可知。不过微创确实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对赌压力。为获得前述2024年4月宣布的借款,微创医疗承诺2024年、2025年全年净亏损分别不超过2.75亿美元、5500万美元,并在2026年实现不少于9000万美元的净利润。

除了增加收入、控制研发,微创也已有裁员动作。2023年末,公司雇员人数为8230人,相较于2022年减少1205人。2024年股东大会上,微创也表示,2024年一季度裁员15%。公司主要裁的是支持后台和研发人员,营销人员不减,销售强考核。

对于上述表态,界面新闻记者5月27日向微创医疗方面求证,截止发稿未获回应。

截至5月27日收盘,微创医疗股价报6.500港元/股,涨1.40%,当下市值119亿港元,与此前千亿市值的高点相距甚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