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景区旅客爆满,航司酒店利润反降?原来是因为这个

各地景区旅客爆满,航司酒店利润反降?原来是因为这个
2024年05月28日 09:28 上观新闻

转自:王力

2024年第一季度,携程净利润达43亿元,同比增长26%;同程净利润约5.58亿元,同比增长10.9%;A股七家上市航司中五家实现盈利;国内三家酒店集团全部盈利,且两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近期,国内交通、旅游业上市企业的一季度财报基本都已出炉,一系列数字背后,既体现了旅游业整体向好的势头,又体现了一些隐忧——2024年,旅游业依然机遇与挑战并存。

航司净利润尚不如疫情前

根据航司的一季度财报,该季营收最高的是南方航空,达446.01亿元,同比增长超三成。中国国航中国东航营收分别为400.66亿元、331.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近六成、五成。之后是海航控股吉祥航空春秋航空华夏航空,营收分别为175.5亿元、57.19亿元、51.68亿元、16.16亿元,均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不过,从净利润指标来看,A股一季度最赚钱的航司是春秋航空,净利润为8.1亿元,同比增长超1.28倍。第二名是南航,净利润为7.56亿元,实现扭亏。其次分别为海航的6.87亿元、吉祥航空的3.71亿元、华夏航空的0.25亿元,前两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倍、1.25倍,最后一家同比实现扭亏。而国航和东航虽然今年一季度同比大幅减亏,但仍未实现盈利,分别亏损16.74亿元、8.03亿元。

A股上市航司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

为何“国东南”三大央企航司中,只有一家盈利?国航董秘解释可以作为参考:“今年一季度市场需求持续回升,公司抓住市场机会生产快速恢复,收入大幅增长,效益扭亏明显。但受结构性影响,叠加油价及汇率波动,收入无法覆盖成本造成国航未能扭亏。”这其中的“结构性影响”,主要是航线结构。业内人士介绍,三大航中,国航的国际航班比例最高,其次是东航,最后才是南航。通常情况下,国际航班的盈利能力要高于国内航班,这也是为什么疫情前国航往往是三大航中最赚钱的航司。但现在,三家航司的盈利能力却“倒了过来”。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1.6亿人次,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14.3%;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1412.0万人次,规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8%。国际航班尚未完全恢复,拖累了国航和东航的业绩。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七家航司中,只有春秋航空净利润创下新高,其余六家净利润均不及2019年同期。“除国际航班的因素外,运力的增长和高铁的冲击也是民航盈利能力变差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航班管家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较为繁忙、赚钱的商务线(北上广深机场对飞航线)航班量同比2019年增长26.9%,但客座率缺略低于2019年同期。民航市场供大于求,这也将影响航司的盈利能力。供大于求还体现在临近节假日时,由于航司客座率不及预期,机票价格临时“跳水”上,这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而之所以客流增长不及运力投放,高铁的分流作用也不可忽视——2023年底,中国高铁里程达4.5万公里,同比增长7.14%。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邹建军教授介绍,在我国民航与高铁重合线路上,高铁对民航的影响大呈现这样的特征:高铁运行时间在1小时30分钟以内,民航市场基本丧失殆尽,除非是高流量的商务市场,还能保持最多30%的市场;在3小时30分钟左右的运行时间内,对于商务航线,民航市场可能最高维持到65%左右的份额,但在旅游休闲为主的线路上,则至多只能维持30%的份额。展望二季度和暑期的情况,中国航协的一份通报预测,得益于经济稳步增长、国际航线恢复、航空消费人口扩大与民航需求端自然增长,航空旅客运输量有望显著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但同时,航司应关注国际市场的区域性结构和旅客结构存在向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并注意高铁对民航客流的影响以及消费景气更多体现在假期的特征。

图片来源:图虫

酒店入住率仍不及疫情前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华住集团、锦江酒店首旅酒店这三家国内酒店集团总收入分别为53亿元、32.06亿元、18.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6.77%、11.47%。盈利方面,今年一季度,华住集团净利润为6.59亿元,同比下降33%;锦江酒店净利润为1.9亿元,同比增长34.56%;首旅酒店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49.83%。尽管营收数据看上去还不错,但与2023年全年酒店房价增长约两成相比,今年一季度房价增长已经放缓,说明酒店供给已经跟上。

2024年一季度三家酒店集团日均房价和入住率指标。

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华住中国开设569家酒店、关闭148家酒店,净增421家,总开业量及待开业酒店创下历史新高;锦江酒店新增开业酒店222家,净增开业酒店147家;首旅酒店新开店205家,其中经济型酒店新开店36家,中高端酒店新开店66家。华住增开酒店数量最多,这也是为什么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公司财报显示,集团酒店网络扩展,以及租赁酒店租金减免变少,导致酒店经营成本同比大幅增加。酒店供给增加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三家酒店集团入住率均不及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华住集团2019年一季度酒店平均入住率为80.6%、锦江酒店2019年一季度酒店平均入住率为70.52%、首旅酒店2019年一季度18个月以上成熟酒店平均入住率为78.4%。除上述趋势外,酒店集团财报还显示,在每间可供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RevPAR)这一指标上,经济型酒店表现更好。比如,今年一季度首旅酒店全部酒店中,仅经济型酒店RevPAR同比正增长,而中高端酒店、轻管理酒店的RevPAR都下降。均价方面,一季度首旅酒店经济型酒店均价同比增长2.7%,中高端酒店则下降2%。

首旅酒店财报显示,经济型酒店RevPAR指标表现更好。

这一趋势或许和下沉市场的崛起有关。以OTA平台的“五一”的数据为例,县域市场旅游订单同比增速超过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旅游订单同比增速也明显超过一二线城市。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一季度,国内城镇居民国内出游人次10.77亿,同比增长14.1%;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次3.42亿,同比增长25.7%。旅游花费上,2024年一季度,国内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23万亿元,同比增长26.9%。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酒店业整体发展形势向好,但接下来酒店集团不能过于依赖靠新开门店提升营收和保持利润,还要不断提升存量酒店的运营能力,提升“质价比”。随着近两年反向旅游、小城旅游的起势,下沉策略也有望带来更多的增量机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旅需求刚性和弹性同步增强

航司与酒店企业一季报背后体现的机遇与挑战,其实也在“五一”的旅游数据中有所体现。

文旅部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28.2%。但2024年“五一”每人次对应花费约566元,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8.5%。

首都经贸大学旅游互联网+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这体现了国内文旅行业总体需求刚性和具体需求弹性的同步增强。

总体上,我国旅游人数不断增长,消费从最初的富裕人群的消费逐步成为大众消费,并且日益成为大众生活性消费的“刚需”。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总旅游花费、人均出游半径、目的地游憩距离、入出境旅游人次等主要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但文旅消费的具体需求弹性也在增强,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更丰富,供给端竞争更加激烈。除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外,众多更具性价比和松弛感的县域旅游市场,成为“反向旅游”的新选择。

正是因为全国旅游市场发展和游客消费意愿都更加均衡,因此,绝对冷门的城市减少,酒店“一床难求”、机票“一票难求”的情况也有所减少,旅游行业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

“具体需求弹性增强,说明我国共同富裕的国策和强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推动着均衡发展。也意味着文旅市场的目的地竞争、产品竞争日趋激烈,未来文旅业将看到更多的创新产品和业态呈现,消费者也会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该专家表示。

而这或许也预示了暑期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旅游市场发展的情况——出游的人更多、玩法更多元,航司、酒店都需要更精细化地运营,在更激烈的竞争中,根据新的趋势去布局市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净利润 高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