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 这两份珍贵文献见证了70多年前一段光辉的历史

史海钩沉 | 这两份珍贵文献见证了70多年前一段光辉的历史
2024年05月25日 20:14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在台盟历史陈列馆里,分别展示着1948年5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和1948年5月7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发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告台湾同胞书》。这些珍贵的文献,见证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那段光辉历史。

1948年5月1日,由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主办的《新台湾丛刊》刊发《一个响亮的号召》和《响应伟大的号召》,迅速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

热烈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口号共23条,其中第5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当日,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5月1日,《晋察冀日报》头版全文刊发“五一口号”。5月2日,《人民日报》等解放区各大报纸也在头版刊发。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纷纷发表通电、宣言、谈话,表示竭诚拥护,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从国民党统治区、香港及海外辗转奔赴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当时的盛景,真可谓“众星拱北,万水朝东”。

1948年5月1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香港出版的《新台湾丛刊》第6辑,开卷首篇为标明“新华社陕北三十日电”的新华社电讯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今年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二篇题为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文章《一个响亮的号召》。这是最早发表“五一口号”并予以热烈响应的报刊。

这一天,毛泽东致函李济深、沈钧儒,向他们提出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具体意见。当天,李济深收到信后,第一时间与沈钧儒取得联系,第二天(5月2日)即同沈钧儒一道,召集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聚会,讨论中共中央“五一口号”。李济深向他们传达了毛泽东来信的内容。大家一致商定,立即以联名通电的方式响应,并推举马叙伦起草电文。

1948年5月5日,李济深等12位民主人士联名致电毛泽东和全国同胞,正式公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在给毛泽东的通电中指出:“乃读贵党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五项:‘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曷胜钦企。”

8月1日,毛泽东在复电中表示:“五月五日电示,因交通阻隔,今始奉悉”“关于召集此项会议的时机、地点、何人召集、参加会议者的范围以及会议应讨论的问题等项,希望诸先生及全国各界民主人士共同研讨,并以卓见见示,曷胜感荷。”

随后,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声明,热烈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1948年5月7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认为“中共中央发表了这个号召,正切合全国人民目前的要求,也正切合台湾全体人民的愿望”。号召台湾同胞:“赶快起来响应和拥护中共中央的号召,配合全国人民的革命战争,广泛地展开反对美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反对台湾分离运动的各种斗争,准备参加‘政协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和‘民主联合政府’,这样,台湾人民才能由美蒋联合统治的痛苦中解放出来”。

5月23日,中国民主建国会通过决议,赞成中共“五一号召”,筹开新政协,成立联合政府,并推章乃器、孙起孟为驻港代表,同中共驻港负责人及其他民主党派驻港负责人保持联系。5月24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宣言》中指出:“本会对于中共的‘五一号召’,以十分的兴奋心,同意其号召,并望中国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起而响应,一致奋斗!”6月9日,中国致公党在《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宣言》中指出:“完全同意中共‘五一号召’,忠诚地和全国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侨胞共同担负起这个伟大历史时期的现阶段革命的神圣的任务,使新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实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召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新中国!”

1948年6月14日,中国民主同盟发布《致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报馆暨全国同胞书》,指出“此次中共发布‘五一口号’,其第五项主张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实现民主联合政府,正与本盟历来一贯的主张相符合,本盟当然愿为这一主张的早日实现积极奋斗。”6月16日,中国农工民主党发表《对时局宣言》,认为中共中央“五一口号”主张,“就是加速胜利有力的号召,亦即是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巩固和扩大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必要步骤,实现新中国的正确途径。”

6月2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声明》中指出:“在卖国独裁的南京反动政权行将崩溃,人民的武力革命接近胜利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五一劳动节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诚为消灭卖国独裁的反动统治和建立独立民主幸福的新中国所应循的途径。”“我们不仅同意中共中央这一建议,更愿本于孙先生之遗教,陈献我们的‘一得之愚’,以就教于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五一口号”发布时,九三学社因处在国统区,不宜公开发表声明。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台盟代表。左起:田富达、杨克煌、谢雪红、李伟光、王天强、林铿生(候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台盟代表。左起:田富达、杨克煌、谢雪红、李伟光、王天强、林铿生(候补)。

“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

1949年1月22日,人民解放军开始接管北平,北平即将和平解放。1月26日,九三学社在北平《新民报》公开发表《拥护中共“五一号召”暨毛泽东八项主张的宣言》,表示“去年五月一日中共中央建议召开无反动派参加之新政治协商会议,解决国是。本年一月十四日,中共毛泽东先生复宣布和平八项主张,同人等认为惟有循此途径,始可导中国于民主、自由、富强、康乐之境,愿共同努力,以求实现,谨此宣言。”

与此同时,聚集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和组织下,多次召开座谈会,围绕新政协的性质、影响、任务以及召集者、召开时间、召开地点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建议,迅速掀起了一场以筹备新政协会议为核心内容,以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为目的的新政协运动。

当时,台盟派出许多干部,到香港各地访问各人民团体及各界民主人士,说明目前国际形势、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发展情形、新政协与台湾的将来等,极力推动新政协运动,获得了各人民团体及各界开明士绅的赞成和拥护。

在香港开展的新政协运动,为民主人士北上参与新政协的筹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1948年8月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协助安排下,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陆续从海陆两途北上赴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1949年2月16日,台盟代表谢雪红和《大公报》记者李纯青以及宗教界人士吴耀宗等人离港北上。

当时,已经到达解放区的55位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强调:“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二日,《华商报》刊登台盟于五月七日发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文章。△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二日,《华商报》刊登台盟于五月七日发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文章。

出席新政协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及人民团体等23个单位,共134人,谢雪红以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副主席的身份出席,为新政协的召开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49年6月19日,李维汉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草案)〉的说明》,提出:“党派单位方面增加了三个: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三个单位应该增加。”同日,会议通过《关于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决定台盟作为一个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代表名额5人,候补代表1人。

从此,台盟就由原来的地方性政治团体,成为全国性的政治组织,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经过广泛协商,最终确定谢雪红、杨克煌、李伟光、王天强、田富达、林铿生(候补代表)作为台盟代表出席新政协。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备,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包括台盟在内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完成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各项议程,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由此发轫。

(作者单位:台盟中央宣传部)

作者:穆学锋 郭海南

文字编辑:付裕

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历史 台湾省 文献 毛泽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