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聚焦】破解山地产业瓶颈 擘画乡村发展蓝图——两当县打造“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模式

【乡村·新聚焦】破解山地产业瓶颈 擘画乡村发展蓝图——两当县打造“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模式
2024年05月24日 08:20 每日甘肃网

【乡村·新聚焦】

破解山地产业瓶颈 擘画乡村发展蓝图

——两当县打造“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模式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本文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凤椒的椒穗开成了堆,两当县左家乡左家村凤椒园里罗小利干得很起劲,“去年我家的花椒产了1600斤,每斤批发价38.5元,由于品质好,今年很早就有客商联系预定了,目前花椒长势良好,肯定会丰收。”

  近年来,两当县从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相对较多的实际出发,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地下有药、地上有果、林中有鸡、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鱼、四季有花、村里有客”的“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两当县域实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彩的图景日渐成型。

延伸产业链条 促进融合发展

  村庄美丽,生活悠闲。行走在两当县泰山乡,村畔乡道随处可以看见散养的鸡鸭,即使沟壑的边缘也移栽了核桃树、花椒树,树下还套种了猪苓、天麻。

  泰山乡结合乡情实际,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先后建成了生态放养鸡示范点、灵芝种植基地、板栗采摘体验园、千亩紫斑牡丹园、香林等中蜂养殖示范点、双河村冷水鱼养殖场、同心村蜜环菌加工厂。今年,在推动合作社种植灵芝的基础上,又开发出灵芝破壁孢子粉、灵芝孢子油、灵芝切片、灵芝白茶等,实现了由初级农产品向农业加工类产品的转变,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除此之外,蜜环菌加工厂项目也在顺利推进。这些产业链条的延伸,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家门口”就业岗位,群众受益面全线提升。

  据了解,泰山乡同心村蜜环菌加工厂年产蜜环菌可达10万瓶,预计年销售收入40余万元,实现利润20万余元;冷水鱼养殖场养殖鱼苗1.7万余尾,可出售成品鱼6000余斤,实现产值20余万元。灵芝观光体验园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灵芝类产品1000余份45万余元,冷水鱼庄农家乐实现收入10万余元,张胡苑农家客栈收入1.5万余元,兴桃村休闲吧、手工艺体验馆营收3万余元,带动全乡销售本地农特产品240万元。

整合优势产业 助农增收致富

罗小利(右)向林果专家学习花椒管理技术。

  “结合戚家村大坡组高速公路弃渣场有利条件,我们大力发展短平快的食用菌产业。经过近年来逐步发展,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包装、营销于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有效促进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戚家村村支部书记郭金荣说起村里的产业情况如数家珍。

  今年,两当县城关镇戚家村发展产业势头强劲。建成香菇、羊肚菌轮作“一棚双菌”大棚65座,种植羊肚菌25.5亩,香菇13万袋;新植核桃树8500株,花椒树8300株,全村核桃树、花椒树人均拥有量突破120株。按照“能养尽养”的原则,发展生态放养蛋鸡养殖18户3200羽;以“房前屋后”的方式养殖发展中华蜂300余箱;建成中药材和生态放养鸡融合发展基地1处,种植适宜大坡沟山地条件的中药材连翘、柴胡、亳菊等500余亩;发展玫瑰示范种植100亩。

  同时,为填补村中无客的短板,城关镇政府与县种子站联合,利用村道闲置土地,在产业点沿线设计科普示范田20块。目前已完成平整土地,种子站配备好科普示范种苗,示范田五彩斑斓,入村即入景。

  “大片的油菜花海不仅为蜜蜂提供了花源,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五一’假期来两当县的游客让镇里民宿满员了。”村民庞香忙碌又高兴,“游客多,网上预订的单子就没有停下来。”庞香经营着一家名为“竹林小院”的农家乐。除了接待游客,她还从事着当地土特产的网上销售工作,当地的核桃、蜂蜜、羊肚菌等很受欢迎。

助推产业发展 实现乡村振兴

  张家乡距离两当县城72公里,耕地面积6284亩,森林覆盖率达94%以上。结合群众居住区周边森林面积大的优势,乡政府统一在距离房前屋后3公里以内、蜜源丰富、环境适宜的地点设立土蜂放养区域。放养点规划建设了板房,并提供帐篷及太阳能发电设备等设施,引导动员养蜂户通过“土蜂洋养,进山入沟”季节性移动式放养的方式,提高土蜂蜜的产量和质量。

  按照土蜂习性及养殖要求,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及农户养殖情况,张家乡通过邀请技术人员、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对土蜂养殖技术、安全越冬、日常管理等知识进行培训,全乡先后培养养蜂乡土人才12名,群众养蜂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院子前后放置蜂箱,周边四季有花,树下面散养鸡随处走动,在我们这居住生活,确实美满幸福。”说这话的是兴隆村村民李建厂,他是张家乡的产业带头人,曾经的脱贫户、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如今在政府帮扶引导下实现了增收致富,连他大学毕业在外就业的儿子也准备回来和父亲一起发展养殖了。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张家乡充分发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用,与鑫盛源合作社合作联营,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该乡30余亩村集体所有土地、30万元设备等资产入股鑫盛源合作社,合作社发挥技术成熟、市场稳定优势联营生产食用菌,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达到村集体与合作社共赢的目标。今年,食用菌产业共投入资金120万元,生产食用菌33万袋。解决了脱贫户12人务工,劳务收入24万元,每户年分红1000元;季节性群众务工约1050人,劳务收入约10.5万元。

  今年,张家乡以地埂“锁边”为主,在乡村公路沿线、空闲地块进行全面补植补栽核桃和花椒,确保了全乡公路沿线、产业园、示范点周边等区域无空档、全覆盖。同时按照“山地立体农业”发展思路,釆取林下养殖、粮食作物套种、药果套种等模式,发展核桃、花椒、土蜂、生态放养鸡、中药材、食用菌,基本形成了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立体覆盖的农业产业结构。

  目前,两当县走好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立体循环的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发展核桃花椒种植“双百千万”工程,打造农民群众的“绿色银行”,发展养蜂、养鸡、养鱼和种植药材“三养一药”优势产业,构建“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王辉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发展蓝图 甘肃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