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古生物化石讲述远古故事——探访新疆古生物与典型岩矿标本陈列馆解锁地球奥秘

听古生物化石讲述远古故事——探访新疆古生物与典型岩矿标本陈列馆解锁地球奥秘
2024年05月22日 10:36 新疆网

转自:新疆网原创

核心提示:进入新疆古生物与典型岩矿标本陈列馆,犹如翻开一本讲解新疆远古生物的教科书——来自18亿年前新疆天山的叠层石化石、海中霸主角石标本等各类珍稀古生物化石,静静等待人们探索其中的奥秘。

奥陶纪生物复原图。(受访者供图)奥陶纪生物复原图。(受访者供图)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江斌伟)进入新疆古生物与典型岩矿标本陈列馆,犹如翻开一本讲解新疆远古生物的教科书——来自18亿年前新疆天山的叠层石化石、海中霸主角石标本等各类珍稀古生物化石,静静等待人们探索其中的奥秘。

陈列馆收藏的古生物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连日来,本报全媒体记者多次走进陈列馆,跟随新疆古生物专家、新疆地质矿产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以下简称一区调)高级工程师宋倩倩的脚步,欣赏馆内珍藏的古生物化石,了解新疆的沧海巨变,解锁地球奥秘。

馆内珍藏古生物化石标本3000余件

“古生物化石和岩矿标本是大自然赐予人类不可再生之瑰宝,认识它们有助于人们开阔视野,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宋倩倩说,古生物展厅分为前寒武纪(叠层石)展区、早古生代展区、晚古生代展区、中-新生代展区四个展区,共计陈列展示古生物化石标本1116件。

陈列馆面积约400平方米,展示标本均采自新疆,保存了全疆整个地史时期的海、陆相动、植物化石标本3000余件,涵盖全疆古生物群整体面貌。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长河留给人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人类认识生命起源、灭绝、复苏以及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证据。

2010年国务院颁布《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2012年6月,一区调建成新疆古生物与典型岩矿标本陈列馆,以加强化石保护,促进古生物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

陈列馆古生物化石较全面展示了新疆地质古生物科技成果,是新疆保存化石数量最多、门类最齐全、科技含量最高的古生物化石陈列馆,不仅反映了新疆地质时期古生物演化过程,也记载着一代代区调工作者在“三山两盆”科学探索的艰辛历程。

叠层石(受访者供图)叠层石(受访者供图)

前寒武纪(叠层石)展区

新疆最早的叠层石来自18亿年前

叠层一出万物生。前寒武纪(叠层石)展区展示了生命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地球上最直观的、最早期生命存在的记录是——叠层石。

新疆最早的叠层石记录是18亿年前。叠层石是由藻类活动吸附碳酸盐颗粒聚积形成的一种化石,它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随着季节的变化、生长沉淀的快慢,形成深浅相间的复杂色层构造。

拿起一块灰黑色的叠层石化石,宋倩倩说,仔细观察,它上面布满叠层状花纹,由若干基本层形成柱状、拱形、锥形、分枝状等组成,古生物学者对其进行形态分类研究,建立不同属种,虽然外观看起来不起眼,但它的作用却不容小觑,数十亿年前,地球炎热且贫瘠,太阳光线昏暗。那时,地球的生命形式很单一,蓝细菌是唯一制造氧气和有机物的生命,它们相互依靠,纠缠在一起形成了叠层石。叠层石的出现冷却了地球,释放了氧气,让地球变得更具生命力。数十亿年后的今天,科学家又可以通过叠层石确定地质年代,也可以用来推测古生态环境。

角石化石(受访者供图)角石化石(受访者供图)

早古生代展区

角石,海中霸王是潜水艇“雏形”

移步向前,进入早古生代展区。其中,寒武纪是早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5.7亿-4.9亿年,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代,俗称“三叶虫时代”。

“角石是海中霸王,还是潜水艇‘雏形’。”宋倩倩说。角石在奥陶纪(4.8亿年)时期极为繁盛。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角石是现生鹦鹉螺类的祖先,因化石外形很像“牛角”,故称为角石。

角石在分类学上属于头足纲,顾名思义,这种生物的“头”和“足”长在一起,就像人们如今常在烧烤摊上见到的章鱼、鱿鱼、墨鱼仔等。角石的壳和田螺不同,不是一个贯通的空间,而是一个个小房间,称为房室,肉体住在壳口的房室,每当肉体长大,它就会前移并分泌制造新房室,当他移进新房室,曾经住过的旧壳并不是再无作用,而是能主其沉浮,每当形势危急,只需通过体管将海水吸入壳中,它们就能如千钧坠般直入海底,若是想向上逃跑,则只需将水全部排出。

“四亿年前的这些生物,进化出潜水艇身躯。现在的潜水艇就是根据它仿生学原理制造的。角石在寒武纪出现,奥陶纪最为繁盛,二叠纪后明显减少,目前海洋中仅保留鹦鹉螺一属。角石化石对奥陶纪地层划分意义最大。”宋倩倩说。

三叶虫化石(受访者供图)三叶虫化石(受访者供图)
古芦木化石(受访者供图)古芦木化石(受访者供图)

晚古生代展区

陆生植物发展:芦木可以长到30多米

在晚古生代展区,展示的是新疆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古生物化石。

泥盆纪是晚古生代第一个纪,约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6亿年前。脊椎动物中鱼类空前发展,故泥盆纪又有“鱼类时代”之称。此外陆生植物裸蕨、石松类、楔叶类和真蕨类开始大发展,泥盆纪中晚期,出现了许多这类植物构成的成片森林。

“泥盆纪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始鳞木化石是斜方薄皮木,其为全球晚泥盆世陆相地层标准化石,在南北疆晚泥盆世均有产出。”宋倩倩拿起一块化石介绍着。

宋倩倩指向身边另一块植物茎干化石说“:在大家印象中,蕨类植物都比较矮小,但芦木长得却非常高大。”芦木属于楔叶植物化石,是蕨类植物。

石炭纪是晚古生代第二个纪,始于距今约3.6亿年至2.95亿年。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得名“石炭纪”。芦木在当时成煤的沼泽森林中最为常见,树木非常高大,最大高度达30多米。相比于它的前辈——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芦木已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逐步占领了陆地。

而之后的二叠纪晚期,全球发生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这次事件的一些细节被“写”在了石头上,展柜中的化石像是向我们诉说着隐藏在遥远时光中的秘密。一些生物突然消失了,如繁盛于古生代早期的三叶虫、四射珊瑚等踪迹全无,只有不到5%的生命存活下来……

费尔干蛎化石(受访者供图)费尔干蛎化石(受访者供图)

中、新生代展区

无脊椎牡蛎化石:见证塔里木盆地沧海桑田

从三叠纪(2.5亿-2.05亿年)进入中生代,裸子植物的苏铁、银杏及松柏类自三叠纪开始迅速发展,晚三叠世成大陆植物的主要统治者。

“我们熟知的硅化木属松柏类植物,奇台-吉木萨尔北将军戈壁中上侏罗统产出的硅化木保存完好,产地规模巨大,为世界罕见的硅化木产地。”指着中、新生代展区展厅摆放的几个硅化木化石,宋倩倩如是说。

侏罗纪(2.05亿-1.37亿年),属于中生代第二个纪,俗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也称为恐龙时代。恐龙成为陆地的统治者,新疆的准噶尔地区和吐鲁番盆地产大量的恐龙化石,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

塔里木盆地西部位于亚洲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极为干旱,以荒漠为主。在数千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这里曾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汪洋大海——塔里木海湾,由于地壳运动,“沧海”变为如今的“桑田”。展柜中一个个保存良好、纹路清晰的牡蛎化石,正是塔里木盆地西部沧海桑田的见证。

牡蛎生活于咸淡水交界处,其化石是古气候资料的优良载体。古生物学家根据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数据及资料分析,得出距今1亿-3400万年前塔里木,发育了丰富的以牡蛎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堆积了厚厚的贝壳层,至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海水退出塔里木盆地西部,随着天山和昆仑山不断隆升,原来埋藏在地下的贝壳层逐渐露出,形成现在乌恰县著名景观“贝壳山”。

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多称为被子植物的时代,与中生代生物界面貌迥异,标志着“现代生物时代”来临。

宋倩倩说,珍贵的化石好比历史书里的文字,能为地球上发生过的大事件提供线索。而这座陈列馆,为人们打开地球沧桑巨变的宏伟画卷,在地球生命演化的历史长廊,领略化石的独特风姿,留下隽永记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疆 化石 地球 寒武纪 生物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