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太空的是斑马鱼?

为什么上太空的是斑马鱼?
2024年05月20日 21:50 媒体滚动

  4月25日晚,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跟随3名航天员一起出发的还有几位特殊的成员——斑马鱼。目前20余天已经过去,科研人员介绍,4条斑马鱼的状态良好。航天员成功开展两次水样样品采集和一次鱼食盒更换操作,发现斑马鱼在微重力下表现出腹背颠倒游泳、旋转运动、转圈等定向行为异常现象。

  此次航天员乘组实施的是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通俗来说,航天员要在太空养鱼。

  斑马鱼是一种非常漂亮的观赏鱼,长约3—4厘米,体形纤细,从头到尾有多条深蓝色的纹路,如同斑马一样,所以被称为斑马鱼。此次上天的太空鱼缸里配备有4条斑马鱼,还有金鱼藻。这个“太空鱼缸”如何维持生态平衡?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空间科学实验顾问仓怀兴称,“太空鱼缸”是一个“既好看又复杂”的生态系统。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供给鱼呼吸,鱼的排泄物又给藻提供营养物质,他们相互之间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组成一个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内部复杂的科学实验。将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继续滚动开展更深入的研究,这个系统也会做得越来越复杂。

  在这个生态系统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阳光。但是在太空中,并没有地球上规律的昼夜和光照,这该如何解决?

  专家介绍,在载人飞船上行过程中,上行水生支持装置将为金鱼藻提供LED光源,保持金鱼藻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保证生态系统里的氧含量满足斑马鱼的生存需求。

  入轨后,航天员将实验组件转移到问天舱的生命生态实验柜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开展在轨实验。

  阳光的问题解决了,还有水的问题。在失重环境下,水会呈球状,甚至可以捧在手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高鸿介绍,“我们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鱼食,像牙膏状,用注射器的方式每天推进去,让鱼尽量吃完。鱼吃完产生的排泄物,可以通过管道运送到金鱼藻那边,促使它生长。”

  在太空养鱼,“鱼缸”的设计要格外精心,不仅密封要做得好,还得把水尽量灌得满满当当。除了住的“房子”外,小鱼吃的饭也是特制的“太空餐”。这些小鱼究竟能在空间站里生存多久?王高鸿表示,初步计划是稳定运行一个月,使这些斑马鱼、金鱼藻都能够存活,然后获取一些实验样品,比如鱼卵、水样。因为条件限制,在如此小的位置空间内培养实属不易。至于将来能不能延长时间,要根据太空的实际情况。

  为了避免死去的小鱼和水藻在空间站里腐烂变质,实验项目结束之后,航天员们会对它们进行灭活处理。如果实验顺利的话,这些小鱼的下一代或许可以在地面上出生。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就很期待小鱼们在太空产卵,“一旦发现鱼排卵,我们就会启动专用的排卵装置,把鱼卵收集起来。这是一个尝试性、探索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国内第一次做,是这次实验里最具特色的地方。”

  为什么上太空的是斑马鱼?专家解释,斑马鱼是脊椎动物,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也是模式实验动物。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组有高达70%以上的相似性,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空间站除了航天员以外迎来的首种脊椎动物。

  斑马鱼和金鱼藻组成的密闭太空鱼缸将有望首次实现我国在太空中培养、繁殖脊椎动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食品报》(2024年05月21日06版)

  (责编:王佳仪)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太空 航天员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