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驶上“中欧班列”快车道的密码

青白江驶上“中欧班列”快车道的密码
2024年05月16日 05:45 四川日报
  • 成都青白江元宇宙数字文旅产业园。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成都青白江元宇宙数字文旅产业园。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鹏 王怀 李秋怡 蒋君芳 陈昊

      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一条钢铁“巨龙”载着汽车、电脑、茶叶、花木等“四川造”,穿越成都平原,翻山越岭,通达世界——当下,这是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日常。但在11年前,这样的画面在内陆区域不敢奢望。

      时代塑造城市。在成都,或许没有哪一个地方能比青白江更适合诠释这句话的内涵。

      它辉煌豪迈过。作为西南地区最年长的老工业基地,青白江依靠攀成钢、川化两大龙头企业曾问鼎“成都一哥”,早在1990年就成为成都市首个财政突破亿元大关的区(市)县。

      它黯然神伤过。在新旧动能交替阶段,两大龙头企业相继关停,直接导致2015年工业企业总利润-22.3亿元——失去“左膀右臂”,青白江短暂掉队。

      辉煌也好,黯然也罢,都将化作养分,滋养一个区域的未来。

      当下的青白江,早已撕掉身上的旧标签,带着“中欧班列”这张新名片奔涌向前,成为成都通往世界不可或缺的存在。这条快意驰骋的钢铁“巨龙”,也让青白江重返发展快车道,连续5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区。

      5月10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走进成都市青白江区,解码这座老工业基地如何迈向“新”生,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代再次垂青 钢铁“巨龙”来了

      成都国际铁路港对外展示大厅内,一张巨大的数字地图上,以青白江为坐标点,一条条黄白相间形似铁轨的线路,向东南西北多个方向延伸,将成都与世界相连——这张地图,隐藏着青白江再度崛起的密码。

      痛失“左膀右臂”后,如何才能快速长出新“骨骼”?青白江选择紧跟时代走。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城市迎来发展新机遇。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成都是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彼时的成都,GDP以一年至少一个千亿元台阶的速度向上攀升,“万亿”目标近在咫尺。成都渴望链接世界资源,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此谋求更大发展、更大突破。

      “无论在哪个时代,通道都是最为核心的发展要素。不沿边不沿海的成都,想要建国际门户枢纽,最快速的方式是从陆空入手。而在贸易运输尤其是大宗贸易运输中,铁路是最主要的工具。”在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研究科学家汤继强看来,这是成都积极争取中欧班列在青白江开通,并以此为核心引擎成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的根本动因。

      2013年4月26日,是被写入青白江发展历史的一天——首趟蓉欧快铁(成都中欧班列前身)从成都出发,历时22天后抵达9826公里外的波兰罗兹。成都、青白江,由此翻开新篇章。

      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委书记王林看来,中欧班列在青白江开行是时代的垂青。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是出川要塞,铁路过境时间比建区时间还长。

      攀成钢和川化布局青白江时,为方便原料和产品运输,共建有7条专用铁路直通厂区。2008年,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落地青白江,“这是中欧班列能够在青白江驰骋的基础。”

      不负时代垂青。11年来,成都中欧班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精”。

      回到那张数字地图。成都中欧班列实现了北中南三线并行:北线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经二连浩特或满洲里出境,抵达欧洲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中线经霍尔果斯或阿拉山口出境,抵达欧洲的波兰、德国、荷兰等国家;南线经霍尔果斯出境,通过铁海联运方式,跨里海、黑海,抵达格鲁吉亚等国家,最终辐射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波兰、德国等东欧、中欧国家。

      “截至今年4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1.5万列,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开行最均衡、运输货值最高、货源结构最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庞建华说。

      通达世界,青白江不只有中欧班列。截至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形成中欧(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越)班列等多向度班列协同的运行格局,联通境外112个城市。

      与越织越密的线路相匹配的,是越来越高的通行效率。效率源自制度创新:全国首创“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被国务院纳入自贸区第五批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全国首创“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入选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是四川自贸试验区唯一入选案例;全国首创“中欧班列宽轨段集并运输模式”被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印发全国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相关成果作为四川省经济领域唯一案例纳入中组部案例……青白江人用改革的魄力,奠定了它在全国铁路枢纽版图中的独特地位。

      山海不为远。一来一往的国际班列,不仅让成都从全国铁路网络“末端”一跃成为“起点”,彻底改变了成都这座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历史,使其从内陆腹心挺进开放前沿,也让青白江这片充满时代烙印的区域成为四川、成都链接世界的桥头堡。

    通道改写历史 产业基础有了

      一趟中欧班列,为何能改写一个区域的命运?调研组试图从TCL故事入手,揭开谜底。

      作为中国彩电行业的领头羊,TCL在2004年就已在成都设厂,但仅将其作为内销生产基地。欧洲是TCL 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每年的订单量超过400万台。在成都中欧班列开行前,TCL出口欧洲的货物基本依靠海运方式抵达欧洲。

      “海运的最大优势是价格便宜、运力大,但时间久,基本上在40天以上。”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合智坦言,电器产品价格波动很快,有些产品还在路上就已跌价,因此TCL 一直谋求更快的物流速度。

      初登国际舞台的成都中欧班列进入TCL集团高层视线。“相比海运,中欧班列时效更快,以成都到波兰罗兹为例,海运需 45至50天,通过中欧班列仅需 10至15天;相比空运,中欧班列运输成本更低,可节约五分之四。”庞建华说,对很多既要考虑运输时间又要兼顾运输成本的商品而言,中欧班列给出最优方案,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出海选择。

      2016年3月,成都中欧班列TCL专列搭载41个整柜货物,第一次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试水大获成功。自此,双方进入合作“蜜月期”。陈合智介绍,中欧班列TCL专列首发以来,TCL成都青白江工厂出口量和出口额实现平均每年30%的增速,每周有3—4趟TCL专列发往欧洲。

      为让产品抵达市场的速度再快一点,TCL将产线直接摆进货运线旁。2021年,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落地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成为保税区首家保税加工贸易企业,主要生产彩电机芯,并对TCL成都高新区工厂生产的彩电液晶模组和广东供应商生产的彩电散件进行初步组装,然后通过成都中欧班列运往TCL波兰工厂进行最终组装、销售。陈合智介绍,2016年至今,TCL波兰工厂的彩电销量翻了两番;2023年,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

      四通八达的成都国际班列为TCL出口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去年10月19日,“越桂蓉欧快线”班列在成都国际铁路港首发,“中欧班列+中越班列”实现双向贯通,成为继“澜湄蓉欧快线”后,成都国际班列推出的又一东南亚经成都至欧洲全程铁路直达快线。未来,TCL越南工厂生产的零部件,可以通过“越桂蓉欧快线”这条亚蓉欧物流通道运到成都青白江,与当地生产的关键零部件进行初步组装后,再运到波兰工厂进行最后总装。

      TCL的故事,诠释了中欧班列的无限可能——它能为青白江带来繁荣贸易。11年以来,该区外贸结构从纯生产型转变为贸易型为主、生产型稳步增长模式,进出口品类涉及平行进口汽车、奶粉、红酒等30余种。去年,青白江外贸进出口额实现419.7亿元,同比增长37.5%。

      它更能为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夯基垒土。在青白江,调研组看到了许多企业新面孔:中国新茶饮上市品牌茶百道来了、世界最大的单体食用菌工厂来了、覆盖当下元宇宙所有热门场景的操盘企业来了、国内物流领域的龙头企业来了……他们选择青白江的理由不完全相同,但“成都中欧班列”是一个共同理由。

      在看到了通道与产业的高度关联性后,青白江自然不会错失这巨大的时代机遇。

      2017年9月,成都国际铁路港南侧,欧洲产业城开建。利用中欧班列核心通道资源,欧洲产业城被定位为承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打造临港产业聚集高地的重大平台。6年多来,欧洲产业城围绕进出口加工贸易方向产业,成功聚集总投资6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60余个,形成以中国巨石为链主的新型材料类,以浙江天马、华鼎国联为链主的绿色低碳类,以成都康佳为链主的智能电器类产业集群。

    转型路上疾驰 城市形象变了

      兜兜转转,青白江的转型发展之路,始终不曾与制造业分离。如今青白江提出,锚定“制造强区”目标,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枢纽功能,加快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出口导向型先进制造业基地。

      立足目标,青白江提出“三步走”发展规划:到2025年,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到2027年,制造业占GDP比重明显提高,基本构建起先进制造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到203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型成势。

      青白江前行的每一步,都与企业携手同行。曾创造过辉煌的攀成钢和川化虽经历关停,但并未倒下。攀成钢在线下建立钢材仓储、物流和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园区;在线上打造钢材等商品交易平台,构建大宗商品物流生态圈。川化则与四川能源投资集团和华鼎基金合作成立华鼎国联,进入汽车动力电池领域,投身新能源产业。

      青白江制造企业集群中的另一位“元老”成员——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也正疾驰在新能源赛道上。“今年1—4月新能源商用车销售1000余台,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倍,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美贤说,预计今年新能源商用车产值将增长3倍以上。

      在新能源重卡汽车领域,该公司已形成“王牌”产品。“我们的纯电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里程时长上具有较大的综合优势,目前在国内重卡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王美贤信心十足地说,新能源汽车将是企业未来最大的增长点。

      转型路上,这座老工业基地不断打破固有的城市印象,以崭新姿态加速疾驰。

      在疾驰中,成为创新突破的引领者。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青白江打造了文澜智谷、340科创园、欧洲产业城3个中试示范基地,建成51个创新中心和实验室、7个中试平台,在地孵化项目超60个。其中,340科创园位于攀成钢原厂区,这里聚焦高端钛合金无缝管材、高端钛合金丝材、3D打印球形钛粉等新材料的中试转化,已建成球形钛粉制备、特种丝材制备、精密管材制备等4条科研中试线,去年实现销售额超千万元。

      在疾驰中,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千年城厢古城将历史遗存与前沿科技相融合,联手北京当红齐天国际文化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西南首个元宇宙数字文旅产业园。项目以科技赋能文旅,沉浸式、场景化展现天府文化、新丝路文化、三星堆文化等独特文化资源,融合区块链、5G、VR、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数字技术,构建涵盖元宇宙主题乐园、沉浸式街区、焕真科技秀、元宇宙体验会展中心、数字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元宇宙内容生产制作及产业孵化等数十个子项目的产业生态圈。目前,项目一期已部分呈现,预计年内正式对外开放。

      在疾驰中,成为新场景新生活的缔造者。凤凰湖畔,流水潺潺、绿草茵茵,市民和游客在这里露营、冲浪;长流河岸,芦竹、鼠尾草点缀其间,居民在绿道上散步休憩;亚蓉欧国家(商品)馆里,来自数十个国家的进口商品琳琅满目,一站式满足“买全球卖全球”的消费需求;城厢古城修旧如故、活化更新,城厢会客馆借古城的飞檐黛瓦之形,让宾客一睹天府神韵,绣川书院、武庙、城厢中学大门、邓公楼、三清观旧址等历史文物及其风貌建筑焕发时代新韵……

      古时驼铃声声,今朝汽笛轰鸣。如今的青白江,就像一列列始发的成都中欧班列,跨越山海,笃行向前,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北部中心城市正强势崛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成都市 中欧班列 铁路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