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价上涨能否加快我国能源转型——零碳研究院碳报(第九十六期)

碳价上涨能否加快我国能源转型——零碳研究院碳报(第九十六期)
2024年05月11日 16:09 新京报

转自:贝壳财经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政策速递

1. 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市场监管办法》

2. 工信部下达2024年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涉及2899家企业

3. 中证协:研究券商投融资业务碳足迹测算方法

4. 青海在15个省市实现清洁能源优化配置

5. 安徽:2025年完成100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

6. 全国最大海上光伏项目获批复

7. 宁德时代与达飞海运签署协议,展开绿色航运合作

8. 微软签署史上最大碳清除协议,永久清除333万吨二氧化碳

9. 博鳌亚洲论坛利雅得会议聚焦能源转型

10.中美两国展开气候变化会谈

>>>专题碳讨

上涨的碳价能否加快我国能源转型进程?

正文

一、政策速递

A、权威声音

1.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市场监管办法》

5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电力市场监管办法》。本次修订将电力市场监管对象明确为电力交易主体、电力市场运营机构和提供输配电服务的电网企业等电力市场成员,电力交易主体增加售电企业、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办法》将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零碳解读:《办法》是强化电力市场成员行为监管,维护电力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2005年《电力市场监管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在促进电力市场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能源和新型负荷的发展以及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原有监管办法也无法适应电力市场新的监管要求。此次办法修订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监管对象、调整了监管内容,有助于更好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2.工信部下达2024年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涉及2899家企业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2024年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确定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企业2899家。其中,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金属、造纸、纺织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设备能效专项监察2411家,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专项监察201家,2023年违规企业整改落实情况专项监察287家。

零碳解读:我国工业规模巨大,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部门。展开工业节能监察任务是推动工业重点领域减少能源浪费,严格能效约束,提升能效水平的重要举措。今年2月,工信部印发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特别提出要对重点用能领域以及为纳入“十四五”前三年监察范围的行业展开节能监察。

3.中证协:研究券商投融资业务碳足迹测算方法

5月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消息称,中证协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研究证券公司投融资业务的碳足迹测算方法,推动证券公司积极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

零碳解读:“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和碳金融体系。研究证券公司投融资业务的碳足迹测算方法有助于加强证券公司投融资的绿色约束,进一步推动证券公司将资金更多投入到绿色低碳项目当中,增强全社会绿色转型的动力。

B、地方实践

4.青海在15个省市实现清洁能源优化配置

5月8日,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为推进清洁能源高水平消纳与大规模输送,青海探索跨省跨区新能源电力交易机制,利用大电网与山东、重庆、上海、河南、江西等15个省市进行对接,实现青海清洁能源的优化配置,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稳居全国首位。

零碳解读: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存在地区错配的情况,在国家逐步放开可再生能源电网全额保障性收购的情况下,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利用率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因此,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进行跨区跨省交易,对可再生能源电力在更大范围进行市场化消纳意义重大。

5.安徽:2025年完成100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

近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安徽省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等重点行业制定10个左右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完成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搭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初步建成。

零碳解读: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此次,安徽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特别提出围绕新能源产品领域制定碳足迹核算标准,有助于完善我国“新三样”产品的碳足迹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C、企业行动

6.全国最大海上光伏项目获批复

近日,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用海取得国务院批复。项目批准用海面积1875.7761公顷,总投资约90亿元,年均产值约8.8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据悉,项目建成后可年均提供清洁电能20亿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96万吨。

零碳解读:据悉,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是全球首个“核热光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也是全国最大单体光伏发电项目。同时,项目由中核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申请建设,并配套新建 220kV 升压站和200MW/4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各一座。

7.宁德时代与达飞海运签署协议,展开绿色航运合作

5月7日,宁德时代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专注于建设全面、完整的温室气体减排解决方案,共同推动电动船舶等绿色交通行业发展。同时,两家公司还计划成立合资企业,在电动船舶、商用汽车、仓储物流、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零碳解读:2023年,国际海事组织在第80次海洋环保理事会上明确提出了全球航运业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相较于其他交通领域,航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之路相对缓慢,碳减排形势更为迫切。

8.微软签署史上最大碳清除协议,永久清除333万吨二氧化碳

5月6日,微软和瑞典能源公司Stockholm Exergi签署了一项协议,将永久清除333万吨二氧化碳。Stockholm Exergi将建设一个碳捕集与封存项目,每年将永久性地清除80万吨二氧化碳,计划从 2028 年开始向微软交付碳清除证书,并将持续十年。

零碳解读:此前,微软承诺将在2030 年实现碳负排放,将在2050年从大气环境中消除自1975年成立以来的碳足迹。实现净零排放不仅需要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清洁能源电力等手段,还需要通过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实现难以减排领域的减排目标。此次碳清除协议是微软落实碳减排承诺的具体实践。

D、国际看点

9. 博鳌亚洲论坛利雅得会议聚焦能源转型

5月6日,博鳌亚洲论坛利雅得会议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大会主题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能源转型”。此次会议为即将由阿塞拜疆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做准备。

零碳解读: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推动能源转型意义重大。COP28会议期间,全球主要国家首次达成逐步摆脱化石燃料达成协议,为推动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了基础。此次会议预计将推动COP29制订更可持续的能源转型计划。

10. 中美两国展开气候变化会谈

5月7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率团赴美,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进行会谈。双方将就能源、循环经济以及温室气体减排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推动落实具体行动。

零碳解读:2023年,中美两国形成《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共识文件,共同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和碳减排工作。此次,两国气候会谈预计将围绕此前在甲烷减排、碳捕获技术等方面达成的共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以上领域的行动。

专题碳讨

上涨的碳价能否加快能源转型进程?

5月6日,博鳌亚洲论坛利雅得会议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大会主题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表示,风光等新能源设施整体系统的总成本仍然不足以让金融部门自动将投资从传统能源转移到新能源上,需要额外的激励措施来推动能源转型工作,首要的就是碳定价。

近日,贝莱德公司在最新的“投资机构转型情景”分析中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绿色能源转型每年将需要4万亿美元,需要建立更多的公私伙伴关系落实投资,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因此,能源转型需要更多的市场化激励手段,作为一项重要的碳减排政策,全国碳市场通过碳定价的方式可以有效增加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成本,引导企业减少化石能源投资和消费,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生产。

近日,在全国碳市场扩容、碳配额收紧预期等多因素推动下,全国碳市场配额价格不断上涨并首次突破100元/吨。不断上涨的碳价能否形成有效的价格信号,并将碳价上涨后企业履约成本的上升压力有效传导给控排企业,从而加快企业的能源清洁化转型步伐。

图/IC图/IC

能源转型每年资金需求超万亿,市场化的激励措施必不可少

化石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不是简单地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资就能完成的。能源转型还涉及清洁能源技术开发、电气化、智慧电网建设等多个领域,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预测,预计到2050年,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产业投资将超150万亿元。其中,电气化、智慧电网、光伏和风能发电、氢能、工业零碳技术、CCUS等负碳技术等领域将吸引总投资的70%以上。

因此,能源转型尤其在转型早期需要较大的激励措施来推动行业的发展。此前,为促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价格、财政补贴、税收、项目管理和并网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举措。同时,中国政府制定了新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新能源发电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上网电价补贴,通过补贴确保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利润和投资效益。

2017年,我国开始推出绿证交易机制,逐步通过市场化手段替代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2021年,我国启动绿电交易试点,通过“电证合一”的交易模式,通过电力市场交易的方式体现出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让大量的市场用户参与到支持可再生能源投资和消费当中。

2021年,我国启动全国碳市场工作,首批纳入发电行业2000多家发电企业,通过碳市场减排履约的手段倒逼发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根据电力行业边际减排成本预测,一台百万千瓦的煤电机组,当碳市场预期碳价上升到100元/吨时,每年碳排放的机会成本约为4亿元,这将有力倒逼电力行业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投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图/IC图/IC

能源转型困难较大,可再生能源担任主力能源仍任重道远

近年来,随着风电和光伏的大规模发展,我国能源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和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能源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5.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40%。

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了飞速发展、能源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但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表现出更高的增长态势,尤其在化石能源方面。近两年,在疫情和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加剧的冲击下,能源安全和保供成为各国能源工作的重要前提,各国对煤电和化石能源的使用也有所放松,化石能源的消费和使用仍在增长。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我国总发电量94564.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6265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我国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仍高达66.3%。与此同时,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5.9%、56.2%、55.3%,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趋势也有所趋缓。

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制图/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任大明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制图/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任大明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十四五”规划的20项主要指标中,有4项指标的进展滞后于预期,其中就包括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两项指标。

虽然在2022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将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但是碳排放强度降低不及预期可说明我国化石能源的退出仍困难重重。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爆发的情况下,新能源电力的随机性波动性仍在困扰着电网安全和新能源电力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距离成为主要用电来源仍存在较大挑战。

图/IC图/IC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需要进一步完善碳市场和电力市场的价格机制

能源转型主要就是推动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为主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其中,两者的综合发电成本差便成为影响可再生能源投资效益、制约能源转型的一种重要因素。

目前,在风电光伏技术进步推动下,中国新能源已经进入到“平价”时代,大部分地区新能源平准发电成本已经低于新建燃煤电。同时,随着绿证实现全覆盖以及绿电交易规则的完善,新能源电力逐步与其他电源类型实现平等竞争,扩大了新能源电力消费受众,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

但新能源电力价格在电力市场上相对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光伏风电等设备发电边际成本低、刚性出力,且新能源发电曲线与用户用电曲线存在错配情况,导致新能源电能量价格偏低,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新能源项目的长期发展。因为新能源投资项目需要承担诸如储能、设备维护等系列固定和可变成本,这些成本都需要通过电力市场实现合理的经济回报。

因此,电力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的定价机制,建立针对新能源固定成本的容量补偿机制,并完善新能源和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等电力辅助服务相关规则,助力不同场景的新能源发电主体都能通过电力市场实现合理经济回报。

此外,化石能源的退出需要充分发挥碳市场的定价作用,通过合理的碳价增加使用化石能源企业履约成本,倒逼企业能源绿色转型。根据《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我国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约为260元/吨,而目前全国碳市场的价格远远低于这一水平,碳市场价格的约束作用仍需加强。同时,合理的碳价也能够激发CCER市场的活力,促进光热和海上风电等纳入CCER方法学的新能源项目投资热情。

图/IC图/IC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编辑 陶野    校对 赵琳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ltyj@bjnews.com.cn

电话 13126803882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