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就是在读人生

王立群:读《史记》,就是在读人生
2024年05月10日 00:45 媒体滚动

转自:新安晚报

时隔十七年,“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图书以精装典藏版本形式面世,不仅在形式上展现出对《史记》的敬意,更通过作者的独到解读,在内容上构建起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日前,著名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还在直播间与董宇辉展开一场走入历史的对话,探讨了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专访时,王立群表示,自己一直对《史记》“情有独钟”,研读《史记》,“不仅能领略其文学价值,更能从中体悟到对人生抉择的指引与对社会责任的警醒。”

《史记》是经典大家应该多读

  徽派:很多观众认识您是从《百家讲坛》这个栏目开始的,当年您所讲的《史记》系列火爆全国。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史记》结缘的?

  王立群:我对《史记》可谓“情有独钟”。我在少年时期就接触了《史记》,研究生毕业后,我留在河南大学任教,在学校里教授《史记》,从讲师、副教授,再到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段时间里,《史记》始终是我最喜爱的典籍之一。2006年,我又开始在《百家讲坛》讲《史记》,一讲就是10年,与《史记》结下了奇妙的缘分。读《史记》给我带来登上《百家讲坛》这样的人生重要机遇,正是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了我理解《史记》的独特视角,使我在面对这部巨著时,不仅能领略其文学价值,更能从中体悟到对人生抉择的指引与对社会责任的警醒。

  徽派:您研读《史记》六十年,您觉得《史记》值得被反复阅读的魅力在哪里?

  王立群:因为《史记》经典,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典型。《史记》在当时肯定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著作,你看司马迁把《史记》写好之后,所有关于上古秦汉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其他历史著作都没有写,只有《史记》写了中国三千年的历史。而且《史记》还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成为“二十四史”的一个标杆,所有的体例都仿照它。所以,《史记》是经典;第二是流传。《史记》从两千多年前一直流传到今天,不容易。《史记》能够被保存下来,被一代一代人去诵读,经历了时间的检验,经历了历代文化人的检验,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样的书,大家就应该多读,反复阅读。

  徽派:这次带着全新装帧的版本和董宇辉在直播间对谈历史,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王立群:这次跟宇辉的对谈,我很开心。在对谈的过程中,宇辉不时地在纸上写一点东西,到最后他做总结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把对谈中间感兴趣的几个重要问题,都做了一个简要记录,这个记录最后做总结的时候,很精彩。宇辉有他年轻人的敏锐,他在表达的时候也很得体,也有一些补充。我们对谈的大的方向是一致的,谈到河南的历史,《史记》中间的重要人物,这些都是一致的。有时候,他有自己的作为年轻人读书视角的表达,大体上,是相互补充的,相得益彰的。

最欣赏项羽充满英雄血性

  徽派:您说最喜欢的《史记》中的人物是司马迁,能说说原因吗?

  王立群:司马迁比《史记》中写的任何其他人物都伟大,因为他写成了千古流传的《史记》。他忍辱负重著书,完整地记录了从上古三代一直到武帝时期的历史,如果没有他,我们后辈人考察历史就无从说起,而且是他,开创了为“二十四史”所承袭的独特史书体例。这一伟大的事业,最值得景仰。

  徽派:在《史记》浩瀚的故事中,最打动您、最想让您分享的人物是哪个?为什么?

  王立群:我读《史记》,很推崇的人物是项羽,所以我给学生讲课选的就是《项羽本纪》,我在《百家讲坛》讲的第一个系列也是项羽,这次推出的“王立群读《史记》”全新版本中,我花费更多精力重新写作的也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可以乘乌江亭长的小船逃走的,但想到跟随他的江东八千子弟兵无一生还,无颜见江东父老,最终他“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拔剑自刎。项羽是一个有羞耻感、有荣辱心的人。他和刘邦在荥阳对峙时有一段对话,大意是:因为咱们两个人争天下,打打杀杀,导致天下老百姓受害,为了不连累老百姓,咱们来个决斗。这话刘邦讲不出来,而项羽不愿意为了成就自己的帝王之梦,让天下百姓流血牺牲。所以我在《史记》中最欣赏佩服的就是项羽,可以说,他是虽败犹荣,其短暂而璀璨的人生,展现了乱世英雄的血性与尊严。他在乌江自刎,不仅是对个人生死荣辱的超脱,更是对江东子弟声誉的珍视,展现了他对百姓的悲悯,这种担当与人格,使之成为“中国脊梁”的象征。

读史能明智具有现实意义

  徽派:对于普通人来说,《史记》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部头,您觉得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读《史记》?

  王立群:普通读者面对《史记》,浩浩荡荡几千年人物的历史,难免会有望而生畏的感觉。我一直认为,读史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真实的历史”,那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儿,是历史的根;第二层,是“记录的历史”,就是史官、司马迁他们笔下的记载,相当于树干,带着他们的观察和筛选;第三层,是“传播的历史”,就像枝叶,经过口口相传、书籍流传,可能会添油加醋、变形走样;最后一层,是“接受的历史”,就是咱每个人心中理解的历史,这可是树上结出的果子,口味各异。所以,要想接近历史真相,就得一层层剥开,既要看记录,还要辨传播,更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拿秦始皇来说,咱们都知道他的统一六国、建长城、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等功绩,牛得不行。但真实的历史里,他是不是个完美的帝王?记录的历史里,司马迁对他褒贬参半,既有赞誉也有批评;传播的历史里,影视剧把他塑造得或暴虐或英明。到了咱们接受的历史层面,你可能觉得他是个改革家,我可能觉得他是个暴君,这就是四层历史的体现。所以,读《史记》时,不能光盯着故事看热闹,还要学会抽丝剥茧,思考背后的史实、史家的观点、流传的变化以及自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独立判断。当然,年轻人读书还是要靠自觉。

  徽派:读史使人明智,您觉得《史记》对于当代人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什么,它对我们的工作生活能有所帮助吗?

  王立群:读史明智,读史明理。《史记》不仅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更是对中华文化根与魂的生动诠释。读懂《史记》,可以了解很多历史真相,了解人性的多样性,体会到专制帝制被埋葬是今人的幸运。五千年的历史,需要学术研究,也需要向大众普及。读《史记》,就是在读人生。《史记》能告诉我们,我们是怎么来的;《史记》也能告诉我们,我们该如何生活在当下;《史记》还能告诉我们,我们怎样才能走向美好的未来。回首读《史记》、讲《史记》的日子,我深深体会到:历史虽然是过去,但历史从未过去;历史就是现实,现实让人读懂历史。

  徽派:很多年轻人通过影视剧了解历史,您认为这样的做法可取吗?

  王立群:历史是过去的今天,而现在是昨天的延续。历史无法阻隔,了解历史,就可以了解过去,从而了解人和人性,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影视剧来了解历史,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影视剧当中有很多戏说的成分,或者说是虚假的成分。我在《百家讲坛》讲历史,就是为了尽量还原历史,真实再现当时的场景。现在的年轻人想了解历史,最好的办法还是看《史记》这样的史书。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李燕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王立群 历史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