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接地气才能写出“烟火气”

只有接地气才能写出“烟火气”
2024年05月06日 05:55 南宁晚报

与会专家学者热烈探讨

    ▲《生命册》刻画了城市和乡村时代的变迁    ▲《生命册》刻画了城市和乡村时代的变迁

    ◀《此心光明》接地气地塑造了王阳明这个历史人物

■本报记者李宗文文/图

  5月4日,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专题研讨会在南宁举行。研讨会以“现实题材创作中的戏剧担当”为主题,结合本次展演活动的优秀话剧作品,讨论戏剧艺术在塑造典型人物、展现时代精神等方面新的探索和突破。

研讨现场 学者名家共话戏剧创新

  此次活动邀请了原湖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一级编剧胡应明,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主任李小青,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惠庆,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院长李宣,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演员张树萍,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张庆山,《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徐健,中央戏剧学院国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林蔚然,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毛夫国等来自国内文艺院团、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知名专家到南宁和桂林观看了演出,并参加专题研讨会。

  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话剧艺术在现实题材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应有作用”“时代性、人民性对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新要求”“‘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创作实践”“重拾‘下生活’的优良传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烟火气’”等分议题,就当下话剧创作情况、戏剧创作实践、戏剧英模人物塑造等进行研讨;对参演剧目在题材发掘、形象的典型性塑造、舞台审美空间构建等方面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为参演剧目提升艺术品质提供参考。

塑造人物 把角色当成一个人来看待

  如何将英模人物的事迹呈现于话剧舞台?对此,毛夫国表示,如何把握生活中的真实,呈现给观众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是颇费思量的。例如,话剧《桂梅老师》另辟蹊径,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宣讲队在宣讲桂梅老师事迹的过程中,不断接近真实的桂梅老师而构建全剧。通过剧中宣讲队对真实张桂梅形象的找寻,给观众呈现了独特的人物形象,这在人物塑造上做了很好的探索。更通俗地说,就是把角色当成一个人来看待。如,当宣讲队热情高涨地用诗一般的语言排练时,桂梅老师却毫不客气地打断说:“把我说得那么‘高大上’,就是没有把我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这不对。”宣讲队塑造的桂梅形象与话剧中的桂梅形象重合而又分离,在互文中形成真实的张桂梅形象。

  如何看待南宁戏剧的发展?对此,张庆山表示,西南戏剧作为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为戏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南宁是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是现实题材戏剧的摇篮。在这里,戏剧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也见证了西南戏剧的繁荣与发展。南宁的戏剧创作不仅展现了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更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精神追求。此次活动在广西南宁、桂林两地举办,再一次印证了西南戏剧在全国戏剧演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戏剧创作中什么是“烟火气”?张庆山有自己的思考。他举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例子。前些年他与舞台剧《战马》的创作者希勒交流时了解到,“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艺术家,为了创作《战马》,他带领团队专程去非洲与马生活了大半年,从一开始的接触到最后离开,他与马之间似乎产生了一种情愫”。

反映生活 “下生活”才能写出“烟火气”

  方言话剧《龙隐居》创作至今已有10年。据张树萍介绍,该剧是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而创作,改编自广西著名编剧张仁胜创作的一本书《桂林城》。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的演员都是戏曲演员,从来没有演过话剧,创作方言话剧《龙隐居》是他们在艺术上的一次新尝试。“张老师是桂林人,对桂林文化和历史故事非常了解,我们看了这本书就找到张老师说想排演改编成桂林方言话剧,得到了老师的支持。”

  如何重拾“下生活”的优良传统?李宣认为,艺术创作中的“下生活”非常重要。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找到做戏的价值,达成审美共识。陕西人艺根据茅奖获奖作品改编的话剧《白鹿原》表达了对关中文化的关注,《平凡的世界》则展示了黄土文化的厚重,《生命册》则关注中原传统文化……这些作品主创前期的“下生活”是为了寻找原著中所描述的地域、人物和故事对当下的意义,找到做这部戏的哲学价值和生活依据;通过“下生活”,主创团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原著中所描述的生活背景、社会风貌、人物性格以及文化特色;通过“下生活”捕捉人民群众真实的情感和原著的精神内核,更准确地还原原著风貌,更好地将文学具象化。

  谈到当代人需要什么样的“烟火气”,徐健认为,现在的创作者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找到创作所需要的各种素材,但事实上,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无法帮助我们建立对世界、生活和人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反而因为远离了真实的生活,让我们的创作屡屡被诟病为悬浮、浮夸。不得不说,今天的很多创作者所积累、所历经的生活阅历比前辈艺术家要狭窄得多。与之前有过深刻的人生阅历的创作者相比,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体悟都如同接受的信息一样,是碎片化、即时性、表面化、快节奏的。“所以,如果我们缺少观察、吞吐、吸纳、解读生活的能力,我们很可能就从时代生活的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而且是遥远的、隔膜甚至冷漠的旁观者。这对艺术创作而言,是尤其值得警惕的。所以,现实题材创作,创作者一定要与生活、与人建立起真诚的、真实的关联,只有真正心灵上的‘接地气’,才能写出热腾腾的‘烟火气’。”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戏剧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