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30年,中国互联网未来更广阔

潮涌30年,中国互联网未来更广阔
2024年05月06日 05:15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30年互联网风起云涌,在互联网野蛮生长的年代,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作为亲历者敢为人先,尝到了互联网发展的红利。在与中国互联网共同成长的30年间,他对中国互联网发展有着细腻的观察,对于未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之路有着更加深刻的思考。

30年前,1994年的4月20日,随着一条64K国际专线的开通,中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第77个成员。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元年。

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年来,从一根网线起步,“串联”出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篇章,中国由互联网“追随者”跃升为“引领者”,如今更是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的数字浪潮下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奔涌而去。

三十而立,互联网改变中国,中国也改变互联网。这30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未来中国互联网如何走出自己的发展方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能否助力中国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如何走出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之路?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

▶▶▶与中国互联网共同成长

记者:您是何时与互联网结缘的?有哪些难忘的时刻与记忆?

周鸿祎:我从初中时就迷上了计算机。1987年9月20日,一封内容为“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从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往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那一年我在河南郑州九中读高中二年级,当时的中国家庭还没有家用电脑,我用一台借来的单板机连着同学家的电视机,眼睛盯着电视机跑出的程序,那时我可以忘掉整个世界。

1995年,我大学毕业后就一直身处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一线。并于2005年创立了360,带领360开启了互联网免费安全的探索。

可以说,在互联网野蛮生长的年代,我做过急先锋。如今,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产业互联网勃兴,在产业智能化的命题下,中国互联网将掀起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帮助实体产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记者:作为亲历者和观察者,您认为中国互联网30年经历了怎样的巨大变化?身处其中,您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周鸿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确实是一个从“接入互联网”到“万物互联”的演进过程,而非简单地“从0到1”。在这个演进过程中,有多个里程碑式的时间节点。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互联网在90年代迎来了创业大潮,随即开启了沸腾的三十年。我们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并成长出一大批互联网企业。这一阶段,大部分的中国公司还是在模仿西方的互联网模式。

到2018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8亿,互联网的重心已经开始转移,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互联网大国。

此后,国家进一步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抓住了时代的发展机遇,凭借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巨大的场景创新,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成功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实现了数字化。同时,来自中国的各种软件应用、智能硬件也开始走向世界,中国互联网模式开始被全世界所复制,实现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型。

▶▶▶人工智能引领互联网下半场

记者:弹指一挥间,中国互联网已到了而立之年。您认为,中国互联网目前处于怎样的一个阶段?有哪些新的增长点?

周鸿祎:如今,中国互联网已开启了下半场,也就是产业互联网。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核心技术的竞争将会持续发酵。传统行业成为了产业数字化的主角,所有行业都值得用数字化的技术重新再造。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并迈向智能升级,成为了时代的新课题。

其中,AI技术(人工智能)正在互联网行业中崭露头角。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就像当年的“互联网+”的万物均可互联一样,在当前产业智能化的命题下,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将会深入到社会经济、企业、城市、农村的方方面面形成标配,随处可见、可用。而2023年以来全球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加速来临,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引发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

记者: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有哪些自身的发展优势?

周鸿祎:从科技企业实际感知来看,全国上下,政产学研,都在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果正在逐步落地。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赋能千行百业的效应初步显现。

最近,一些研究机构预测令人十分振奋,国际数据公司(IDC)推测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总投资规模将突破4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5.6%,预示中国将引领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市场的未来发展。此外,我国在生成式AI服务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今年一季度,已有117个大模型完成备案,其中垂直大模型总数已超过了通用大模型,表明人工智能企业已从模型研发和能力比拼,走向了行业赋能。以360自身为例,360智脑通用大模型已经在制造业、金融、医疗、教育等近20个关键行业落地。

可以说,中美在AI上的差距主要在于确定技术方向上,中国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很快,一旦方向确定,中美在AI上的差距应该能在一两年内追上。

▶▶▶走中国特色大模型发展之路

记者:在追赶的过程中,中国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面对全世界“All in AI”这场人工智能革命,中国如何结合自身的场景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周鸿祎:中国发展人工智能行业有三个关键方向。第一,诸如OpenAI一样有能力的互联网公司应该发展万亿规模的通用大模型,聚集更多人才为国效力。第二,发展企业级大模型,将大模型拉下神坛,走向垂直化、产业化、行业化,赋能百行千业,用大模型驱动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第三,加速场景落地,很多传统的To C领域都值得重塑一遍。面向个人的To C的大模型也是方兴未艾,这里面一样可以发挥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和应用开发用户体验的优势。

中国经过30年的积累和努力,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积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制造业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今年提出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塑造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其本质要点在于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当前,中国互联网正面临“人工智能+”行动的重大历史机遇。未来,应该充分发挥中国的场景优势。一方面,我国拥有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基础牢固,大模型一旦实现广泛应用,就能掀起中国的工业革命,激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企业需要的不是大模型本身,而是要切实解决问题。大模型参数不是越大越好,十亿、百亿模型和垂直场景、自有知识相融合,效果远好于千亿模型,这种情况下,算法、算力、成本、能源等方面的要求都会大幅降低,都不再是制约和瓶颈。

因此,企业打造大模型的正确路径,最重要的是寻找明星场景、痛点场景、刚需场景,聚焦“小切口,大纵深”,发展专业大模型,在场景应用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发展大模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应是借助产业和场景的优势,将大模型与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相结合,寻求多场景应用、垂直化和产业化的落地。2024年是大模型应用场景元年,我相信,中国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模型发展之路。

记者:潮涌3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也并非一路坦途,展望新的30年,您的期待是什么呢?

周鸿祎:中国经过30年的积累和努力,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积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制造业生产工艺都在不断提升。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得益于时代,也要服务于时代。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公司应甘于充当配角,助力传统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和工业企业实现“数转智改”。

面对“人工智能+”的重大历史机遇,作为互联网第一批创业者,更是要勇于冲进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做好配角,把自己掌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资源,赋能百行千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