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畜牧行业22年 她将农业科普论文写在大地上

扎根畜牧行业22年 她将农业科普论文写在大地上
2024年05月06日 03:49 华西都市报

林涛在实验室里工作。

在广安市前锋区高岭村担任驻村农技员的林涛(中)与当地村民交流。

林涛在全国科普宣传日进行养殖技术科普宣传。

  见到林涛,是在2024年“五一”前夕的一个下午。她刚从广安市的表彰大会现场出来,走下领奖台,她的手中多了两束鲜花。

  林涛身上的头衔有点多:全国青年乡村振兴先锋、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广安农业首席专家、广安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队长、广安市饲料工业管理站站长……

  自己何以就是那个幸运儿?林涛想了想,她觉得那大概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而正是这种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才有了林涛的今天。扎根畜牧行业22年,她将农业科普论文书写在广袤的大地田野上。

阴差阳错

一位东北姑娘的动物情缘

  今年,是林涛在川渝地区度过的第18年。谈及当初来到这里的原因,林涛记忆犹新。“当年高考时,老师鼓励我们填报西部的学校,支持西部大开发。”

  于是,这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女孩怀揣激情与梦想考入西南大学就读动物科学,后又前往广州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恰逢高层次人才引进机遇,林涛毅然决定返回川渝,又重新回到西南大学读博。“在广州时,我常常想念这边,还是想回来。”

  “选择动物相关专业,是巧合也是意外之喜。”林涛小时候对小动物充满好奇与喜爱,然而父母并不允许她在家中养宠物。因此,她只能偶尔去动物园满足自己的兴趣。

  大学填报志愿时,林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动物科学专业,当时她懵懂地以为这样可以更近距离接触小动物,并未预料自己之后会深入学习大动物相关知识,“有些阴差阳错”。

  读研期间,林涛重点攻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读博期间,由于实验往往需要连续进行,不能中途停顿,否则第二天就得重新处理样品,浪费大量时间,因此,林涛和同伴们结束实验时已是深夜,踩着宿舍关门的点赶回去。有时宿舍门已经上锁,她们就从大门翻进去。“我总是爬得很高又再下来。”

  最忙的时候,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遇上通宵实验,林涛放了一张软床在实验室里,以便在忙碌的间隙能打个盹儿。“每天神经都是紧绷着的,还没闭上眼,设定好的实验闹钟又响了。”

  “你别看我现在很胖,但那段时间真的辛苦,头发都熬白一圈。”从本科到博士,再到如今,林涛已与畜牧打了22年交道。尽管如此,她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正是那段艰难时光,让她更加坚定了对农业的热爱和执着。

潜心科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做科研实验向来是‘九死一生’。”林涛认为,一位优秀科研人员需具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科研本就是历经十次甚至百次失败才可能成功一次的尝试。

  “比如饲料发酵,绝非一蹴而就那么简单。”林涛说,这需要运用到多种菌种,掌握发酵技术,并进行超微粉碎。所谓的超微粉碎,简单来说,就是要将物料的粒径缩小到更小,使竹纤维这种原本不溶的纤维部分转化为可溶性纤维。

  这样处理后的纤维,动物才能消化吸收。质地坚硬的竹子,即使是熊猫也难以啃食。另一方面,竹子的营养成分很少,主要是木质素等动物难以消化的物质。即便熊猫不停地吃,也无法获取多少营养。“因此,需要通过发酵来提高其蛋白含量。”林涛解释。

  多年来,林涛主研农林废弃物饲料化和玉米大豆饲料粮减量替代,对缓解粮食紧张、人畜争粮具有重大意义,产业转化的前景也很广阔。在果渣、竹纤维、饲草等非常规资源饲料化加工设备、加工工艺、新产品创制及其在畜禽健康养殖中的应用等方面,林涛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以广安龙安柚为例,龙安柚每年11月集中加工,会产生大量柚渣。过去,这些柚渣常被随意倾倒在地面上,气味难闻且难以处理,村民们颇有意见。最初的处理方法,是将这些柚渣烘干,但每吨果渣的烘干费用高达2000多元。林涛通过科技攻关,将这些柚渣转化为饲料。虽然柚渣不能直接作为家畜的食物,但经过发酵和其他工艺处理后,可以变成胡鸭和羊等动物的饲料。这样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大节省了牲畜的饲料成本。此举也填补了四川省柚渣发酵饲料的技术空白,实现“化肥投入减半、柚树高产、果渣全利用、粪便零污染”,达到“种养双丰收、废弃物资源化、效益最大化”,实现产业脱贫、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当一个个难题被攻克,林涛内心充满成就感。“我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这种热爱,一直延续到林涛的生活中。

扎根大山

交出优秀的科普答卷

  时间回到2015年春,林涛前往位于华蓥山深处的广安市前锋区高岭村担任驻村农技员。彼时,她的两个孩子小的才5个月,大的3岁。

  “村子很偏远。”林涛要转3次车才能到华蓥山下,到了山下还得找摩托车或者拼车,花费40元才能上山进村。如果没有车,就得徒步2小时上山。许久才看得到一户人家,寂静无声的山路上,唯有虫鸣鸟语作伴。

  “那个时候交通不便,有的村民住在山顶,出山进山都不容易。”没有路,大家就用镰刀探路,然后手脚并用攀爬山壁,回忆起这些场景,林涛仍然心惊。

  用了一个半月时间,林涛走遍辖区的山山水水,摸清因病、因残、因文化程度低、缺乏劳动技能而致贫的贫困户,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对一”帮扶措施,帮助他们找准新路子、发展新产业

  “喂,小林老师嘛?快来看看我家的十几只鸡怎么不吃食了?”“你来了啊?我家羊拉稀打蔫了是咋回事?”林涛将村民们的问题一一记在本子上。也有村民热情地拦住她:“乖女儿,到我家吃了饭再走嘛!”

  为了让大家看得懂技术资料,林涛把晦涩的《秸秆发酵变饲料》《广安DLB内三元猪健康养殖技术》转化为图片,科普给老年人,绘声绘色讲给留守孩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播下科学的种子。

  驻村期间,林涛每年要撰写几万字的《工作日志》,详细记录了每一户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2016年11月,她在高岭村开办首个农民夜校,每月开展一次以上的农业技术培训,将很多连针都不会打的门外汉逐渐培养成养殖高手、致富能手。

  2017年,林涛组建了广安市农业青春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将高岭村的经验推广到全市其他贫困村,累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34项,带动帮扶村推广应用面达95.7%。

  2020年,林涛驻村工作结束。尽管不再常驻村里,但村民们遇到困难还是习惯性打电话给她,“他们很勤奋,只要有合适的技术和门路,就愿意付出努力。”

  今年,林涛40岁。这个18岁就开始与畜牧打交道的姑娘,一路升级打怪,如今光环加身,“我的人生,正在路上。”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受访者供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林涛 大地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