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殷芝) 4月26日,贝泰妮发布2023年度ESG可持续发展报告,成为今年继上海家化、丽人丽妆、珀莱雅后第四家发布ESG报告的本土美妆企业。
所谓ESG,即环境、社会和治理,是一种在投资决策中将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纳入考虑的投资理念,被称为“企业的第二张财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除上市公司外,不少中小型企业基于“出海”、融资等目的,也加入到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大军中。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ESG在我国美妆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如未将ESG理念落地效果纳入评级、相关理念理解存在偏差等困境。对此,专家建议,应提升全行业对ESG的认知水平,将ESG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到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同时头部企业要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建立规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据悉,贝泰妮2023年ESG报告介绍了其在绿色低碳、诚信经营、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举措,其中包括发起空瓶回收计划,全年线上共回收有效空瓶30余万个;全年帮扶15位困难员工及家庭,通过建立博爱急救站等方式科普防晒护肤知识等。
无独有偶。4月18日,珀莱雅也在其2023年ESG报告中介绍了公司在节能减排、完善公司治理体系等方面的策略,如通过节能技改、包装减量和使用替换装等行动,共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五千吨二氧化碳当量;针对反腐败与商业道德议题累计开展培训3次等。
此外,丽人丽妆、上海家化在2023年度ESG报告中均围绕员工保障、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议题,展现了各自在提升企业ESG水平方面做出的努力。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上述企业头一次发布ESG报告了。2023年,我国已有8家化妆品上市公司发布2022年度ESG报告,除上述4家,还有丸美股份、逸仙电商、上美股份、福瑞达。
“ESG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必选项’。2021年,港股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披露ESG报告。为了达到要求,我们于2020年将ESG理念纳入企业管理并发布ESG报告。” 某上市化妆品企业ESG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如此,A股上市公司必须提交ESG报告的步伐也渐行渐近。2月8日,沪、深两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和4月12日北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均指出,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的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最晚在2026年4月30日前,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4月10日,央行联合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将ESG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中。
“之所以要强制ESG信息披露,主要是为了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通过加强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投资价值和投资者回报水平,引导各类要素向可持续发展领域聚集,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海思入企业管理工作室ESG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夏静雯介绍。
不仅如此,海外市场也对化妆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提出了要求。一位出口型化妆品企业负责人介绍,其所在的企业为了产品能够顺利出口欧洲,也必须根据进口方要求准备碳排放数据报告等资料。
在夏静雯看来,ESG对化妆品企业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ESG表现越好,其企业越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和资本青睐。
记者梳理发现,一些本土新锐品牌也在主动向ESG靠拢,如诗肤理推出可回收产品包装纸箱,稀物集在研发松茸化妆品原料的同时开展高原松茸养护工作等等。“ESG正成为化妆品全产业链的趋势。”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效果评价方式各不相同
由于尚属于起步阶段,我国美妆行业在ESG具体实践中有待进一步提升。
“企业主要依赖国际上现行的几大ESG标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表现进行评级,不同标准各有侧重,但相互之间的差距比较大。”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ESG专委会主任王茁介绍。
据介绍,明晟(MSCI)、标普全球、富时罗素(FTSE Russell)、晨星(Sustainalytics)等是目前认可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国际主流ESG评价机构。不同机构的评级标准侧重点不一样,如明晟重点关注公司核心业务与可能带来重大风险与机遇的行业问题之间的交集,是目前最权威的ESG标准;晨星则主要从风险角度出发,根据企业表现进行风险评估。
夏静雯介绍,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有利的评级机构,例如去年发布ESG报告的8家化妆品上市企业中,上海家化和逸仙电商选择了明晟,其余企业则是选择了其他评级机构发布的标准。
“以低碳为例,不同评级标准的碳暴露评价标准不同,得出的碳排放数据差异较大。如果行业内的评级标准长期处于不一致,长此以往可能造成碳标签标识比较杂乱,不能实现互通互认,不利于我国化妆品‘出海’。”王茁说。
夏静雯还介绍,对ESG落地效果进行定性分析,是全球化妆品企业在ESG具体实践中的常用评价手段,但部分企业由于缺乏数据佐证,容易出现概念性宣传或夸大宣传的情况,存在“洗绿”(Greenwashing)嫌疑,即给产品和服务打上虚高或者不存在的环保绿色标签以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
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某化妆品企业ESG业务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部分化妆品企业由于对ESG理念的执行上较主观浅显,往往通过营销手段对产品原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概念化宣传,缺乏量化指标的评估,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行业生态。“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例,一些企业声称在开采植物原料的同时还对当地自然生态进行了保护,但并未披露具体举措及相关数据,难以看出保护前后的真实对比。”上述负责人说。
“提升认知水平是首要任务”
王茁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评级方式不统一、“洗绿”等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行业对ESG的认知理解没有统一,导致在执行层面出现偏差。
上述ESG业务相关负责人持同样观点。他指出,环境(E)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定量化,但社会责任(S)、公司治理效果(G)受价值观影响,难以定量分析。此外,从传播角度来说,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效果感知力不强,所以企业更愿意选择在最能具象化的“环保”方面进行发力,这些也进一步导致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不规范。
“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化妆品行业的ESG认知水平。”王茁认为,首先要对企业中高层进行培训,普及ESG能为企业带来的好处,宣贯优秀的ESG实践案例,将ESG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到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
夏静雯则指出,许多企业认为将ESG理念纳入到企业管理中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但事实上,完善ESG管理体系能给企业省钱,如降低原材料、水甚至碳成本等。如化妆品原料企业帝斯曼-芬美意,将有机植物进行堆肥提取后再回收、采取有机乙醇萃取剂回收等措施,在超低碳排放的同时,产能相同的情况下用水量减少了40%,极大降低了生产投入。
她进一步介绍,将ESG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还能帮助企业在避免贪污受贿、性别平等、董事会独立性及多样性、建立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等方面规避潜在风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夏静雯还建议,头部化妆品企业应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建立规范的ESG管理体系,将ESG理念落实到从前端研发生产到营销的全生命周期,实现整个工艺过程透明可追溯。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常靖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