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知多少

来源:美术报

四月,新茶上,桃花开,湖边坐,有微风,可读书。每年的“群体种”(龙井的老品种)下来的都迟,却也值得等。黄绿色的嫩芽在玻璃杯里舒展开,打着转儿就又沉下去了,这种散茶冲泡的喝茶方式,明以后才有。喝茶的历史长得很,宋代是一个高峰,留下的资料很多,可以细细地品。

宋 定窑茶臼

宋 蓝兔毫茶盏配14世纪黑漆嵌螺钿盏托

宋 敞口兔毫盏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宋 银茶笼 黄涣墓出土 邵武市博物馆藏

春天的信

打开笔记看课件,读到一封宋代的信,在杭州写的,也是春天,写信人是蔡襄。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仙游人,书法家、北宋官员、茶学家,任职福建转运使时,改良了贡茶,著有《茶录》一书。

这封信的全名是《蔡襄致通理当世屯田尺牍》,又称《思咏贴》,是蔡襄皇祐三年(1051年)四月离开杭州时,留给朋友冯京的信。全文如下:“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唐侯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襄顿首。通理当世屯田足下。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这封信全文草书,字迹隽秀,信笺的用纸非常考究,有蝴蝶纹样的罗纹砑花笺,蝴蝶纹样为对飞圆形构图,外饰一圈珍珠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私人信件中的文字别于典籍中的正文记载,因为日常便愈发真实生动。于是,一个精于人情世故的官僚形象跃然纸上。这封信的内容简单说就是,我在杭州浪了两个月,玩得很好,要走了,给你留了点礼物,是一饼挺贵的茶和一只青瓷茶盏。信的前半段就是朋友间的寒暄客套,我以前上课多用的是信中最后两句话,能展开讲几句,一个是关于茶的,一个是关于青瓷茶碗的。而信中最核心的一句话却被忽视了,其实这封信除了联络感情,真正有效的就是这句话。原文是这么写的,“唐侯(唐询,时为福建路转运使)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

直译过来就是,今年的斗茶比赛里,王白输给了游闰,太奇怪了。徐邦达先生认为文中所述与茶有关,大概是闽中斗试贡茶,王、游应该是建溪茶园主。蔡襄、唐询、冯京三位应该都是茶圈内行人,此信真正转达的信息除了问候,就是那年春茶茗战的结果。这样看,君谟的模样便褪去了几分人情世故,多了几分茶人间的与君同乐。

九百年前春天的一场茗战,偶然间被记录了下来,这是茶的历史,也是人的故事。

器与茶的黑白对撞

宋代的饮茶方式,是煎茶法和点茶法并存的。所谓煎茶法是唐代的饮茶法,就是把茶碾碎放入釜中煎煮后喝。点茶法是把茶碾碎成末后用沸水冲点,用茶筅不停地搅拌形成白色的泡沫。对于点茶的汤色以纯白为贵。蔡襄说,茶色白,宜黑盏。宋代的茶盏,青黑色的建盏最出名。器与茶的黑白对撞,是审美,可以讲述。

宋代的饮茶是全民的活动,不同的阶层对于茶的诉求就有了高低。北宋以白茶为贵,前文中提到的“王白”,说的应该是种白茶的王家茶户。王家白在北宋名声很大,蔡襄在他另一篇文章《茶记》就提到过“王家白茶,闻于天下,其人名大诏。白茶唯一株,岁可作六、七饼,如五铢钱大,方其盛时,高视茶山,莫敢与之角。一饼值钱一千,非其亲故,不可得也。”皇帝则自己专属的茶园,在福建建州(今南平建瓯),所谓北苑贡茶就是在这里出产上贡的。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北宋仁宗时,为茶饼设立了龙团、凤团等名目,茶中杂有香料,茶饼饰以金银重彩,至徽宗朝,漕臣郑可闻制银丝冰茶,不用香,名为胜雪。至此,皇家把茶的“白”发挥到了极致。

茶中的各种白,在宋代贵得令人咋舌,无论是王家白茶还是龙团胜雪,背后则是权力和欲望。因为贡茶制度,皇帝的喜好成为了一块改变人生的敲门砖。苏轼在《荔支叹》诗“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相笼加一作: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东坡先生以诗为刀,这次砍中的是同为宋四家的蔡襄。蔡君谟,又一次被提及,却和丁渭一起,人生的黑白实在是难以定论。

“斗茶”是有技术的茶游戏

宋代,皇帝会亲自参与集体饮茶的活动,随从煮茶给参加仪式的人喝,被称之为“布茶”。皇帝除了和大家一起喝茶,还把茶分赠给大臣,称为“赐茶”。北宋皇室还设有专门的“茶酒班”,有六十多人的规模,是为了赐茶仪式准备的。周密《南渡典仪》记:“车驾幸学,讲书官讲讫,御药传旨宣坐赐茶。凡驾出,仪卫有茶酒班殿侍两行,各三十一人。”皇帝布茶、赐茶,笼络人心,大臣们改良茶团,精选新叶,为博君一笑。终于,茶成了政治游戏的道具。

在中国文化中,茶只是事,可以是俗事,也可以是雅事。宋代,贩夫走卒、达官显贵、文人高僧皆好此事。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在《南有嘉茗赋》中生动描绘了宋时饮茶的风行:“华夷蛮貊,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而不宁。《东京梦华录》载:“朱雀门外街巷……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房。”南宋画家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记录了当时百姓日常饮茶的场景。在纯粹的茶的世界里,茶是所有人的游戏。

真正的有技术的茶游戏,是“斗茶”。“斗茶”源于五代的“茗战”,以点茶过程中所衍生茶汤沫花的变化,决定胜负。《大观茶论》记载:“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斗茶以色白及咬盏最久为胜。茶百戏则是另一种茶水的游戏,用茶和水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或图像,有点儿像咖啡拉花的意思。

在宋代,茶可以品、可以斗、可以换功名,后来变成标本去了日本,成为茶道,剩下了仪式感,仅此而已。又加了水,龙井终究还是淡,三泡而已。(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