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
这些天,随着万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中药材也到了管护关键期。云南保山市昌宁县利用良好生态资源,积极探索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让林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药材产业发展到亿元规模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黄精开花
在昌宁县田园镇茶花山云珍坊中药材种植基地内,基地负责人张国才夫妻俩正抢抓农时,挖穴、压苗、回填、覆土,忙碌身影勾勒出一幅“人勤春来早,万物春耕起”的景象。2016年,张国才在一片青山密林起步发展中药材种植事业,主要种植黄精、心叶白合、百部、血色通、重楼、红豆杉、红花油茶等品种。七年之后,密林依旧,只是林下多了占地150余亩的繁茂药田。
张国才夫妻俩穿梭在林间察看药材长势
晾晒黄精
种植中药材,精心管护是关键。趁着春日暖阳,张国才夫妻俩穿梭在林间,察看着药材长势,以便确保药材的纯净和高品质。被誉为“黄金之根”黄精,是他们种植的一个主打品种,在林下找到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每一株都长得饱满肥硕;心叶白合同样生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张国才说:“去年,单单黄精一项,大概有5到6吨的产量,价格也还是比较可观的,大约能收到20元1市斤。”
除了科学管理,张国才还积极探索中药材的加工,力求将中药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云珍坊的中药材加工基地内,修剪、清洗、晾晒……各项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清新的药香在春天的空气里四处弥漫。
据了解,中药材种植已成为田园镇的一项新兴产业。近年来,田园镇依托林地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已在新城、达丙、四角田、龙泉等社区,种植以石斛(黄草)、重楼、红豆杉、松茯苓、黄精等品种为主的中药材1800余亩。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首位,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成功实现了中药材种植与林业生产的和谐共生,构建起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石斛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当地因地制宜,深入推进中药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昌宁地道药材为重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采取“政府引领、公司带动、基地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重楼、红花、黄精、石斛、生姜、万寿菊等中草药植业,推动昌宁中药材产业全链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条以“林+药”为主的林下产业发展新路子,中药材种植加工成为昌宁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色产业。
截至2024年2月,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2000亩,分布全县13个乡镇,干品总产量2500吨,总产值预计超过1亿元,其中重楼、红花发展成为千万元级产业。目前,全县有24个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6000多户,中药材产业从业人数达上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销售)收入达4500万元以上。
未来,昌宁县将紧扣“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新标杆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的目标,在中药材产业链上强链补链,推动中药材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总台记者 陈坚)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