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沓全国粮票

  ▌沈强华

  1977年底,我返乡回城准备到北京上大学。临行前,父亲从柜子深处掏出一个黑匣子,拿出一个包得很紧的小布兜,掀开手帕,指着一小沓票证对我说,这是全国粮票,你带上吧!你刚从农村回来,饭量一定比其他同学大,会有用的。我说:“我去北京上大学,人家是管饭的。这么珍贵的粮票还是留在家里吧。”怎奈拗不过父亲的坚持,就带上了,并小心翼翼地把这沓粮票放在了钱夹的最里层。几天后,这一小沓全国粮票随我一起坐上了14次上海至北京的绿皮特快列车,来到了北京。

  我就读的学校,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后来改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坐落在和平里外的小关。当时,电车104路终点站下车后,还要走过一大片菜地,才能走到我们学校的大门。

  当时,学校规定的每月每人餐食定量为30斤:米12斤、面10斤、粗粮8斤。管生活的辅导员说:这30斤你们要计划好,建议早餐3两,午餐4两,晚餐3两。

  我是南方人,从小在浙江和上海长大,对大米就像鱼儿对水一样的难离;对面食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大饼、油条、阳春面和蛋糕,以及偶尔吃上几次的肉包子或花卷;对粗粮的认知基本属于空白——完全都没有碰到过(唯一一次例外是在上海外国语学校读书时,校领导为配合忆苦思甜活动,让食堂为我们新生安排的一顿忆苦饭,主食是把玉米面和普通面粉掺在一起做的窝窝头,里面还夹着一些饭粒)。但是从现在开始,我要每月对付8斤粗粮!我心中一点准备都没有。

  看出了我的纠结,辅导员接着说:“你们南方人可能会有点困难,主要是对粗粮不太习惯。米和面在北京都算作细粮,搭一些粗粮就是这儿的标配。食堂里可以买到的粗粮就是棒子面粥和窝窝头。你尽量匀着点吃。实在有问题了,你再找我,我帮你想想办法。”我琢磨了一下,决定先试一个月再说。我构思中的主食计划是:早餐一碗棒子面粥搭两个馒头;午餐三两米饭搭一个窝窝头;晚餐二两米饭搭一个馒头。

  看似完美的想法很好,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勉强坚持了一个星期后,我真的有点受不了了。早餐大米粥多好啊,那窝窝头进嗓子眼就是咽不下去……当月不到20日,我的米票和面票就都花完了,剩下的全是粗粮票!有几次排队去打米饭,一掏裤兜,一张细粮票也拿不出来。

  我去找辅导员诉苦。辅导员说:“你不能月初天天吃细粮,月末顿顿咽粗粮啊!要不这样吧,我可以先帮你调剂点细粮,但前提是你得有全国粮票。”他恳切地告诉我,在北京,要习惯吃粗粮。我拿出了临行前父亲给我的那沓全国粮票,取出几张,换了几斤细粮……这些全国粮票,让我熬过了最初的两个月。

  后来我意识到,父亲给我的全国粮票有限,早晚是会用完的。辅导员说得对,要长期在北京待下去,就必须习惯吃粗粮。我得改变打法了。吃饭的时候,我故意躲开打细粮的队伍——晚点去食堂打饭,有时还真能碰上没细粮卖了,不就正好嘛!我告诉自己,必须粗细粮兑着吃。

  早饭,我把窝窝头掰成小块,泡在大米粥里吃,就一下子咽下去了。午饭,我先啃个窝窝头,然后再吃米饭,这也不成问题了。晚饭,米饭加馒头就当改善伙食了。久而久之,我对粗粮不排斥了。我有点相信北方人长得人高马大,应该和吃五谷杂粮有关。有次在操场碰到辅导员,他问我怎么不去找他了,我笑着说:“有点习惯粗粮了,暂时不需要您给调剂了。”辅导员也笑,说:“其实吃点粗粮是有好处的。你这细胳膊细腿的,吃点粗粮能让你长得更健康、更平衡。不瞒你说,咱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也吃粗粮……什么时候你习惯吃粗粮了,什么时候你就是个合格的北京人了。”没想到辅导员能把吃粗粮上升到这个高度。我暗下决心,就奔着成为一名合格的北京人,我也得咬牙把吃粗粮坚持下去。有了这目标,行动就有了方向。我打心眼儿里感谢辅导员给我的正确引导。几个月后,我不光习惯了吃粗粮,也不挑食了,体格也渐渐结实了,好像还长高了一点!我感觉自己真正成了一名北京人。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我们第一堂课通常是英语课。那天早上大家都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着上课,有位同学突然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一股浓浓的怪味冲着大家扑面而来。有位急性子的同学问道:“你吃的啥呀?怎么是这个味道?”后面一位男同学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可能是臭豆腐与窝窝头犯冲,引起化学反应了吧!坐在他边上的一位机灵的女同学马上建议:“下次加一碗棒子面粥,可能会顺溜些,就不会出故障了。”引得一阵哄堂大笑。正在这时,老师走了进来,她好像也闻到了空气中的怪味,皱皱眉头说:“Can we open the windows for five minutes?”大家心照不宣使劲点头。事后,班长跟同学们商量,建议早餐吃窝窝头尽量不要就臭豆腐。

  一个学期结束,我回到上海。父亲给我的全国粮票还有不少没花掉。于是,我把剩余的郑重交还给父亲。父亲看看粮票,又看看壮实的我,会心地笑了,并坚持让我把这些“余粮”保管好。几年后我被分配到五矿总部工作。有一次陪同外宾去北海公园游玩,午餐设在仿膳饭庄。我突然想起那位辅导员说过的皇上也吃窝窝头的事,就问饭店经理:这仿膳的窝窝头与普通百姓吃的窝窝头有什么区别?经理说:仿膳的叫“小窝头”,是用黄豆、玉米加工成精细面粉,再加入白糖和桂花蒸制而成的甜点美点,其特点是上尖下圆,小巧玲珑,看上去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宝塔”,吃起来味道香甜,细腻滋润。过去皇上拿它当点心吃。而普通百姓家常吃的窝窝头是北方地区常见的面食,一般是玉米面做的,黄色的,样子和名字一样——圆锥形,锥底部有个向内凹的口,故名窝窝头。它就是个主食!甜点和主食,一个天一个地!如今,窝窝头已成为一种绿色健康食品而广受喜爱。除了因为窝窝头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还因为食用后可以产生饱腹感,达到减肥目的,所以成了减肥食品。

  2013年10月,我带父亲去美国旅游。坐在上海飞洛杉矶的航班上,老爸突然问我:“后来你的那些全国粮票都用掉了吗?”我说当然全用掉了,而且派了大用场!——那时很多小商贩挑着各种塑料制品在北京大街小巷吆喝叫卖,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全国粮票了。我用粮票换了个洗脚盆,还把我盖了几年的硬硬的棉被重新弹了棉花。记得那是个星期天,在二里沟附近碰上的弹棉花师傅。付钱时,师傅说最好给他点粮票,我就把手头剩下的全国粮票都给了他。那年代,有了全国粮票,小商小贩及弹棉花工匠,才可以在城市里生存……待我讲完,父亲神秘兮兮道:“幸亏你都用掉了,否则过几年就没用了。”我打趣道:“留着可能更好。曾经听收藏家说,那些全国粮票又升值了。”我还好奇地问父亲:“您是怎么弄到这么多全国粮票的呢?”“噢,我们工厂那时外地来的客人特别多,他们吃饭时用的都是全国粮票,你不是要去北京读书了吗,我想也许能派上用处,就用上海粮票跟他们换了些。食堂里全国粮票和上海粮票一样用,大家知道沈师傅的儿子去北京读书想换全国粮票,师傅们就都匀给我了。”我突然对父亲更加敬仰起来……

  2017年初,老父亲病重。我回上海看他。他颤巍巍从床头柜拿出个小铁盒,让我打开。我看见几沓崭新的纸币,都是三四十年前常用的人民币一元、二元和五元。底下压着一小沓票证,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全国粮票。“不是全都给我了吗?这些哪来的?”父亲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慢声说:“我在附近公园门口的小摊贩那里发现了这些崭新的全国粮票,就帮你淘了一点。你收藏好,也许将来能升值……”

  那一刻,泪水湿了我的眼……

  王金辉 插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粗粮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